李波:数字丝绸之路初见成效,新冠疫情呼唤更多国际合作

2020-05-14

李波:中国论坛执委、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50万例,死亡超过25万例,疫情仍然有进一步蔓延风险,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病毒的大流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这次与新冠病毒的战斗可能要持续若干年,直到针对性有效的疫苗开发出来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实现合理的分配。

这次疫情大流行,一方面造成了全球的经济衰退与供应链的重新组合;另外一方面以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云计算为基础的数字经济部门在疫情期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动力,也加速了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我们特别同意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新冠病毒表明需要弥合数字鸿沟》的看法:数字技术的发展将帮助各国增强应对冲击的能力,数字鸿沟弥合将帮助更多人享受数字红利[i]。数字丝绸之路也因此被赋予新的使命:打造共享的数字化防疫的标准平台,保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果。

下面首先将归纳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对于全球经济转型的贡献;然后将论述在新冠疫情发展到“常态化防疫”阶段后,数字技术对于恢复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核心作用;最后对推进数字丝绸之路高标准发展提出建议。

1.  数字丝绸之路与经济转型

2017年,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数字丝绸之路被首次提出。在过去的二年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数字一带一路中心(DBRC)的研究团队从不同维度跟踪了中国企业融入数字丝绸之路的行为表现。总体上看,中国数字化企业起到了转型赋能(transformation enabling)的重要作用,把数字基础设施、产品体验、服务能力等带到“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契合了这些国家移动互联网年轻人消费发展快、电子支付与普惠金融需求强烈、创业与就业需求迫切、中小企业供应链生态化等特点。

DBRC的2019年度研究报告选择了201家中国数字化领军企业作为共建数字“一带一路”的样本代表进行了研究[ii]。从分析数据看,这201家中国数字化企业在最近两年中共实施了1334个海外投资和合作项目,主要聚焦在电子商务(85项)、通信基础设施/5G(221项)、数字金融/FinTech(136项)、智慧城市(264项)、产业互联网(189项)、智能终端(115项)、信息技术服务(88项)、泛娱乐领域/Media and Entertainment(236项)八大重点领域。

201家中国数字化领军企业进行的1334个海外项目其中与数字丝绸之路相关的超过一半,占到全部海外项目的57%。从区域划分看,面向亚洲丝绸之路区域的数字化项目最多,有490项,占比为37%;面向中东欧和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比例为12%;面向非洲的项目比例不到7.7%。研究再次验证东南亚是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焦点地区(Focus Region)。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8年至2019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投向前10个国家中,有7个也是东南亚国家。东盟的数字经济规模还不高,仅占区域GDP的7% (中国该数值已经接近40%)。为促进区域数字经济转型,东盟连续出台规划,如《东盟电子商务协议》《东盟数字融合框架》,启动智慧城市网络规划(ASCN)并欢迎国际合作。东盟国家对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数字经济、加快转型,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由此可见,蚂蚁金服的本地钱包业务已经深度拓展到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里巴巴斥资10亿美元收购东南亚领先电商平台Lazada,京东与泰国最大零售商尚泰集团合作推出线上零售平台JD CENTRAL,数字金融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共享”在落地生根。以华为为首的中国企业正广泛在东南亚开展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方面、5G等领域的“共建”合作。

非洲和中东欧是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潜力地区。中国和大部分非洲国家之间有着深厚的政治互信基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智慧非洲”组织有26个成员国、覆盖6亿人口,并且和华为、浪潮、英特尔、思科、IBM、谷歌等建立了合作。到2025年,非洲15岁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将达到2亿人,这是在非洲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中东欧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在ICT基础、应用和产业方面有着较好基础,但是受到欧盟内部统一数据保护标准的影响,对规则、透明度、数据流动安全保障的诉求普遍较高,这使得“共商”环节变得复杂和漫长。

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常态化下的数字丝绸之路一个新的方向是发挥数字技术对恢复生产和恢复社会生活的关键保障作用。

李波1.jpg

从中国的经验看,把个人信息集成到本地健康码平台以及打通跨区域的健康码信息互联共享,对于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的追踪和及时隔离有很大帮助。韩国、以色列都开发了类似的APP,帮助个人识别出行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使得原本个人隐私保护标准极高的欧洲国家,走向更加开放的思想范式转变。德国Leopoldina Academy 科学院在4月份提交给德国政府一份建议书中,明确提出佩戴口罩、数字化的追踪平台和大规模测试能力是逐步恢复德国社会流动性的三个必要前提条件。同时在瑞士和英国也开始监控社交距离规定执行情况的手机应用试点。

数字丝绸之路的重点要服务于疫情防控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境内的疫情控制好固然重要。但是,中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只有和我们往来密切的国家和区域经济体的疫情都能够实现可预测、可防控,在经济往来密集区域同时实现疫情常态化防控目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行才能够真正恢复“正常”。

在未来的6~12个月里,第一步是在区域经济体的内部如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东亚经济体,以及东盟国家、17+1中东欧国家、欧盟国家等经济体,出现一波健康码认证支持的绿色出行数字平台建设高峰;第二步是在区域与区域之间绿色出行的保障是要基于各个经济体绿色平台之间数据相互交换(data exchange)的实现、相互验证流程(process of cross verification)的打通;第三步是实现区域平台之间的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与实时的相互查询(cross inquiry);第四步是这些平台也会与酒店集团、航空公司、火车客运、轮船客运、旅行社的网上订票系统无缝连接(seamless connectivity),形成实时real time相互验证的机制。现有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需求尽快升级改造。即使12个月新冠疫苗研发能够取得进展,其疫苗的制造、配送、接种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大规模测试与适度必要的防控措施仍然会持续2~3年,个人健康码档案中要加入疫苗接种信息,加入阶段性测试信息,同时还继续维护个人流动与社交信息。因此,平台功能还会进一步扩展,数据交换的网络也会进一步扩大。

数字丝绸之路另一个新的方向是捕捉变化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种线上会议、线上协同办公、线上教育、与线上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需求激增,这意味着数字基础设施需要大大扩容,这对于发展中国家会产生很大的投资建设压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加大投入,可以让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共享价格便宜的“云中心”服务;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创新“数字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债券”的长期融资工具,在每个区域经济体和国家内部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社会转型的催化器。

2.  加强国际合作,高标准推进数字丝绸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推动了人类社会大踏步走向数字社会,更多的个人与企业和机构的敏感信息在网上传输与处理,网络犯罪治理、保护隐私安全、应对网络攻击成为国际社会需要急迫解决的共同问题。数字丝绸之路的高标准推进离不开建立透明的规则、多边参与的治理机制。

1589382431005095237.png

5月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处购物中心因新冠疫情暂时关闭。(新华社)

为实现全球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中国应该联合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与东盟一起提高数字丝绸之路的标准与规范水平积极推动。各方应以落实《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和《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倡议领导人声明》等为切入点,构建起巩固合作、解决争端、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的合作机制。可采取以下具体举措:制定更适用的网络空间监管框架,加强数字服务市场的竞争监管;形成中日韩与东盟国家的数据跨境流动(cross boarder movement)标准以及数据资源共享和云服务平台的规范机制;建立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的数字“一带一路”争端解决国际平台;在推动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过程中进一步大力投入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个国家的数字化建设能力,建立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应急(emergency response)平台与协作机制。


[i] UNCTAD:The COVID-19 Crisis: Accentuating the Need to Bridge DigitalDivides, April 6, 2020

[ii]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数字一带一路中心:《共建数字“一带一路”与企业全球化新模式:2019年年度研究报告》 (英文翻译 DBRC Annual Report:New Model of Global Expansion and Forging Digital Belt and Road Together,China Institute at Fudan Univeristy, January 21, 2020)


上一篇:王帆:美国对华战略临界点与限制性竞争

下一篇: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中国论坛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