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搁置争议共同引领全球抗疫合作(内附建议清单)

2020-04-15

2020年3月28-29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了“新冠疫情与中美合作视频研讨会”。CISS学术委员王缉思、章百家、姚云竹、薛澜,研究员李彬、达巍、安刚,特邀嘉宾姚洋、张燕生等11人,同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Joseph Nye)、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以及来自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等智库和高校的18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

视频研讨会由CISS主任傅莹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会长约翰·艾伦(John Allen)共同主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作开场致辞。

双方专家学者分析了当前两国和全球防疫抗疫形势,认识到疫情“震中”从欧洲转向美国,防控形势极为严峻。中方专家介绍了中国防疫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外防输入、内控反弹压力和复工复产的努力。美方专家介绍了国内疫情的演进和变化,认为指数级增长至少要延续到4月底,来自中国的物资支援和信息分享是美国所需要的。

会1.jpg

有学者谈到,如果全球疫情扩散和长期化已成定局,那么或许要做好持续18个月、40%-60%人口感染的准备,对疫苗和特效药报研发成功的期待不能过于乐观。南半球防疫能力弱的国家若相继爆发疫情,不排除今年秋冬季在北半球卷土重来,从而形成南北半球交替传播、反复回荡的局面。如此一来,全球经济活动三大中心(东亚、北美、欧洲)都将持续承受威胁,冲击将是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与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叠加,将构成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球性重大危机。

有中方学者认为,全球经济在供应和需求两端均遭受冲击,已进入衰退,大多数经济体很难长期坚持,要关注疫情倒逼中美从技术到制造业加快脱钩的危险。有美方学者评估,美国经济第一季度将衰退10%-25%,第二季度进一步收缩20%-30%。

会2.jpg

学者们认为,疫情对中美紧张关系构成巨大挑战,加剧恶化趋势。但3月26日G20特别峰会及27日元首通话后,两国关系有所回稳,蕴含转机,双方应抓住它,扩大实质、有效合作,带动全球防疫抗疫合作形成声势、取得进展。

有美方学者提出,中方在防疫抗疫初期存在隐瞒疫情、压低数据导致外界误判形势严峻性的问题。中方学者强调,从1月3日起中国卫生机构便向包括美方在内相关机构通报疫情信息,并一直与世界卫生组织乃至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中国专家最早上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并发表论文,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专家得以研发疫苗和药物。中美双方疾控部门和医疗团队也保持密切沟通。新冠病毒突如其来,对其认识存在一个渐进的过程,美方对中方的怀疑和指责是站不住脚的,美政客向中国甩锅掩盖不了自己反应迟缓的问题。不少人谈到,双方应向前看,着眼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与发展繁荣,相信科学,下决心真正合作起来。

双方学者都认为,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仍很有限,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没有谁能单方面获胜。两国应摒弃前嫌,拒绝泛政治化,至少搁置分歧,聚焦抗疫,为各国应对这场全球大危机提供领导力,为人类战胜新冠病毒注入信心。

两国学者就中美如何开展合作提出具体建议。认为当务之急是停止攻击推责,不采取刺激对方情绪、损害对方利益的行动,也不要把各自抗疫成效定义为“战略竞争”,而应尽快确立集中精力控制疫情的共识,并体现在两国各层级的合作行动中。

双方学者希望,合作应突出专业性,调动中央(联邦)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疾控中心、学术团体、医学院校、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各主体的积极性,赋予自主空间,鼓励多交流、多对话、多分享、多合作。

会3.jpg

要重视多边平台上的双边协调,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合作,重点支持公卫系统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作为医疗、科技大国,可以在疫苗、快速诊断工具和特效药研发、生产、分销上优先开展合作,包括利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筹措研发基金,鼓励共享实验室信息以加速疫苗研发,进而鼓励成果开源。

作为两个最大经济体,中美负有带领世界遏制并逐步走出经济衰退、避免历史性大萧条的责任,为此需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相互协调。应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避免保护政策及其他主动脱钩举动,维护全球供应链畅通和稳定。有中方专家呼吁美方为抗疫物资开辟“绿色通道”,放宽物资引入标准。同时,注意疫情过后的产能过剩问题,预防对全球市场秩序的次生冲击。有美方学者希望中方继续关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实,如无法完全执行也可理解,但应及时知会美方。

会4.jpg

中美学者就两国应如何开展应对新冠疫情合作提出一些建议和主张。经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以下清单,分为“不要做的事”(Not-to-do List)和“要做的事”(To-do List)两部分附后供参考。

一、不要做的事(Not-to-do List):

1、停止基于扭曲信息的相互攻击,停止发表敌对性言论,并为此约束各自官员,将注意力转移到开展防疫抗疫合作上去。

2、停止以具体地域指代新发现的病毒,停止发表有特定族群指向的涉疫言论,停止污名化对方防疫抗疫措施的行为。

3、停止以政治化的方式处理与对方在防疫抗疫活动中产生的专业、技术和贸易联系。

4、不在国际上推行单一抗疫模式,鼓励和支持各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抗疫。

5、不趁疫情之机破坏供应链、强令本国企业回迁,官员不应发表刺激脱钩的言论,避免全球产业链的中断及由此导致的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

6、停止以零和思维考虑国际防疫抗疫措施,不应把疫苗和特效药研发纳入大国恶性竞争的轨道。

7、不应在热点问题上采取刺激对方的言论和行动。不做那些可能会让对方认为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或趁机谋求战略优势的行为。

8、制止或减少在外交和军事上出现与防疫抗疫不相关的负面消息。暂停采取有刺激性的军事行动,比如暂停大型军演和进攻性武器测试,停止相互网络攻击与渗透(中方尤其要求美方暂停在中国近海采取侦察和挑衅主权尊严的行为)。

9、两国政府不应阻碍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以及非官方行为体之间的合作。

10、中方要求美国立法机构暂停审议通过干涉对方国家内政的立法行为。

二、要做的事(To-do List):

1、中美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沟通,突出合作抗疫的基调,商讨和引领合作抗疫的政策措施。

2、建立两国防疫抗疫工作负责人联合牵头的对话协调机制,进而在工作层建立相应的联络机制,减少合作中的政治化和官僚主义障碍。从得到公众广泛支持、能尽快实施的方面入手开展合作,充分共享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和治疗经验。

3、从美苏联合抗击天花和中美在非洲合作抗击埃博拉等经历中汲取经验,加强在中央和地方层面以及疾控部门、医疗机构、制药厂及其商会、专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的抗击疫情合作,推动建立双边和全球公共卫生伙伴关系。

4、尊重和发挥专家的作用,让专业人员能做专业的事,鼓励和促进他们之间的个人和团队交流。为医疗人员的签证和旅行提供便利。

5、取消阻碍防疫物资供应的关税和其他限制性关税措施。为医疗物资的采购和援助打开绿色通道。

6、鼓励科学成果开源,两国可以共同发起数据库,共享实验室信息以加速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7、继续以认真、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态度推进第一阶段中美经贸协定的落实。如果由于疫情无法履约,双方宜尽快磋商,达成新的理解和共识。进而加强经济合作,降低关税,避免保护主义政策。

8、在国际上倡议全球合作,中美两国带头在联合国和G20等多边框架下提出倡议,建立共同基金,协调疫苗研发、生产和分销的国际的合作,确保医疗科研成果惠及大众。

9、中美与其他空中交通的主要参与者合作,使剩余航线合理化,保证全球空中交通。各自和共同维护防疫抗疫期间国际互联网安全和畅通。

10、在保护医护人员、保护病患、保护医疗体系、个人卫生、跨境旅行信息申报、个人数据收集和隐私保护方面联合制定原则和标准,推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制度。

11、重视疫情三次复发和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传播的可能性,各自和共同利用二十国集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平台设立、追加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做好准备、渡过危机。各自暂停或适当减免重债穷国所欠债务,帮助他们缓解流动性压力。

12、协调产能,合作提高全球仓储能力,同时预防在疫情之后出现物资过剩问题。

13、带头敦促和鼓励主要石油生产国克制目前的行为。

14、就避免、控制生物技术武器化展开双边和全球性的磋商。

15、着手准备疫情结束的“行动后报告”,积累本次合作的知识和经验。


上一篇:危机来势汹汹,除了合作别无选择——中美学者看新冠疫情与中美关系

下一篇:中美学者共议新冠疫情与中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