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区间”:美对华竞争本质与中美新局

2023-09-27

刁大明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6年以来,美国虽然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两次政党轮替,因而在很多政策领域发生了大幅摇摆,但在对华战略意义上却快速试错,加速形成了大国竞争。从奥巴马发轫,到特朗普明确定位,再到拜登长远规划,无论是“竞争者”“修正性力量”还是“唯一竞争者”“关键十年”抑或是所谓“竞赢”,还是从“协作、竞争、对抗”到“投资、结盟、竞争”,一系列战略话语在波谲云诡中翻涌裂变,但其中主线却唯有竞争。


显而易见,美国已下定决心以竞争来定义对华战略及其政策,进而来界定中美关系。于是,对世界和中国而言,扑面而来的是美国战略界编造出的一个个新词汇。有些我们不曾听闻,有些我们似曾相识,有些或许还在我们心中掀起了颇为复杂且矛盾的思绪。以竞争为代表,这些美式词汇不断吸引着世界舆论的聚焦,恐怕还潜移默化地塑造出关于中美关系的思维定式。当然,若如此容易地接受了对方的思维,也就类似困入了对方设定的剧本,不得不面对剧本的结局。


640 (6).jpg


美式竞争


美国的竞争至少要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消耗中国,一个是确保自己。消耗中国,即打乱中国议程、消耗中国力量、放缓中国发展、阻止中国超越。目前看,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对华进行的多领域的“成本强加”就是典型体现。确保自己,很符合美国一贯需要一个“他者”作为对手的战略传统,需要在与“他者”对峙乃至“修正他者”中强化自身的所谓特殊性与优势,促进自身的再发展、再创新、再提升。


对比两个目标,前者显然是美国更希望的。或者说,无论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还是拜登反复强调的“美国必须第一”,要实现的话,自己好起来当然最好,但关键还是不让别人比自己更好。


客观而言,美国并不容易以对华竞争来确保自己。的确,当今华盛顿的两党政客面对任何党争极化僵局时,都膝跳反射式地提到中国、提到对华竞争,企图构筑出不得不内聚的“完美压力”。显然,这种以别国作为方法的方法,即便能在政治过程或技术层面上解决美国的某些问题,但必然不是全部。


比如,当前的身份政治分歧,所谓“美国信条”所面对的空前挑战,甚至是以推翻“罗伊诉韦德案”为表现的关于民权运动的“反动”……这些问题都不会因为美国人都相信大洋彼岸存在着某个所谓“超级威胁”而得以化解。一个被制造出来的、被过度夸大的所谓“威胁”,或许能促成集体行动,但却无法化解认知分歧,更不能让美国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于是,消耗中国才是美国的竞争所最希望实现的目标。从特朗普到拜登,对华竞争就是在推动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对美国单方面有利的互动关系。与其说是一种关系,不如说是一个竞争区间。区间的上限是不让中国超越,下限是不与中国冲突。一方面,再多合作,也必须从美国利益出发,避免中国获得更多利益,特别是要避免有助于中国超越美国的任何获益;另一方面,再多对抗也必须避免破局、不要与中国发生代价不可估计、将自身卷入的冲突。所以,对华竞争,就是要将中美互动锁定在这个竞争区间当中。


不过,特别要警惕的是,对美国而言,如果自认为完全实现了上限,下限也必然会随之逐步瓦解、最终不被考虑。届时,竞争区间或将因为彻底完成任务而被自动拆解。


那么,竞争区间的内核到底是什么呢?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提到了“out-compete”,并被普遍译成“竞赢”,也有一些观点提出了所谓“汰逐”的理解。显然,与自己的“赢”相比,美国更想要的是对手的“输”。或者说,竞争对美国而言,不是胜负或高下,而是彻底淘汰对手。对于这样一个笃信“例外论”、充满优越感的国家而言,竞争更像是带有某种种族色彩的以优胜劣汰为目标的做法。一言以蔽之,美国要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尽可能妨碍对方的发展乃至生存。


1695867432672014955.jpg


中美新局


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可谓前所未有,美国的对华战略竞争更是将这一对世界至关重要的大国关系带入了未知水域。


当看不清未来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从历史中寻找答案。面对不确定性的前景,历史经验有助于总结经验与教训,甚至一些从历史经历中走来的认知图式也有助于让世人快速进入角色。同样,对比历史,就应更加清楚如今中美关系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到底能不能仅仅用一个所谓的“新冷战”就完全概括了呢?


必须看到,中国就是中国,不是历史上的任何其他国家;当今的美国就是当今的美国,也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阶段;中美关系也就是中美关系,不该是任何“新××”。保持历史的理性与现实的清醒,不要去自陷,就不存在陷阱,更不用请出修昔底德。简单讲,中美关系需要符合时代与两国现实的专属表达。


面对美式竞争,中国必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要尽可能避免给世界一种“中美争霸”的感觉。将对方冠以“挑战者”“争霸者”,恰恰是霸权一方的伎俩。如今的美国就是希望在全世界范围制造这种迫近所谓“权力转移”的紧张氛围,给盟伙、第三方以及整个国际社会一种随时要负担“菜单成本”的秩序压力,迫使这些国家为了维持所谓熟悉的旧秩序而在各类议题上、在不同程度上选边。回应这个剧本时,中国更要超越“二分对立”的更高层次的理念与方式。


1695867462210014866.jpg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7日,中国驻美国使馆与当地机构“使馆体验协会”联合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当地各界民众200余人来馆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观看文艺表演,品尝中华美食。澎湃影像 资料图


面对美式竞争,坚持合作是唯一正确方向的中国当然也要回应竞争,但中国的目的不是妨碍谁,而是不让谁妨碍。要坚持不要做、不会做、不该做、不能做的事情。回应它,不意味着要成为它。从截然不同的战略文化和符合自身需要的国家目标出发,美国对华如何,未必意味着中国就要对美如何。对等回应,未必只是政策选项和实际操作意义上的等同,也可以是以不同的政策工具给对方施加等量的切实压力。关键在于不随之起舞的定力,维护好自身既定议程的定力,有效妨碍美国妨碍的定力。或者说,相比而言,中国的回应竞争或应类似于某种“反竞争”或“非竞争”,是提升自己、照亮别人的。由于两国在竞争概念上的巨大差异,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更合适描述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而非“中美战略竞争”。


面对美式竞争,关键在于摆脱竞争区间,进而在长期互动中实现更大空间。一方面,必须持续保持在某些领域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与超越态势,持续调动美国;另一方面,必须持续从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出发做好应对可能冲突的必要准备,持续警示美国。打破美国竞争区间的上下限,才能为中美关系新的互动模式创造更多战略空间与可能性。


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新模式呢?不妨从一些问题的回答开始思索:怎样的世界符合中国利益?这种世界当中的美国应处于什么地位?什么样的美国有助于中国利益?美国什么时候会失去妨碍中国的能力?如果要较长时间的话,中美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共存?……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有助于两国关系以终为始。


无论如何,毫无疑问的是,当今世界,任何大国都不可能通过以妨碍别国的所谓竞争方式来维持或获得全球领导地位。大国更应该做的是给这个巨变的世界提出并有效实践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维护持续繁荣稳定发展的新的秩序与方向。


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才是中美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才是中美新局的根本遵循。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本文2023年9月25日首发于“澎湃新闻”


上一篇:赵明昊:中国崛起到顶了吗

下一篇:黄仁伟:2025年,中美将进入新的战役激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