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跨大西洋联盟生变,欧洲忐忑了

2025-04-03

孙成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特朗普冲击波”使得跨大西洋联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在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挑衅性发言无情展示了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的全面冲击。虽然欧洲迫切呼吁实现战略自主,但内外交困的现实局面,让其无法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未来,美欧关系将不再是同盟关系的简单调整,而是一场涉及贸易、技术、国际治理等多层面、多领域的复杂博弈。

“慕尼黑冲击”

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注定成为跨大西洋关系史上的转折点。万斯在演讲中以“民主价值观捍卫者”的姿态,对欧洲展开全方位敲打,指责欧洲内部民主制度和言论自由“倒退”。这场充满意识形态张力的外交攻势,不仅折射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2.0版的战略逻辑,更将欧洲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

f62ec230befc6a9d4a57e49675fd23a8.jpg

慕安会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高静 摄

首先,美国坚持将自身狭隘利益置于盟友之上。无论在经贸还是在安全决策上,特朗普政府都强调首先保障美国利益,任何合作都必须基于对美国有利的条件。万斯在讲话中多次流露出对欧洲做法的不满,认为欧洲在诸多领域“对美不公”。这种立场是对欧洲传统盟友关系的一种挑战。

其次,美国对盟友采取极其现实主义的态度。在特朗普看来,美国长期对欧洲提供安全保障和经济支持,这种依赖关系让美欧失去对等性,美国不愿再为盟友承担过多责任。万斯不仅批评欧洲在内部治理上的种种失误,更暗示欧洲应为自身安全和发展承担更多责任。

再次,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充斥交易思维。万斯在讲话中多次提及“交易”概念,暗示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一场利益交换。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不断施压,试图以经济、贸易甚至技术等领域的施压,换取欧洲在安全和政治上的妥协。这种交易性外交不仅削弱传统盟友情谊,更在意识形态上激化双方对立。

欧洲的战略迷茫与分歧

面对新一轮“特朗普冲击波”,欧洲不仅满怀焦虑,还分歧不断。欧洲内部逐渐分化为三大阵营——务实派、规范派和特朗普拥护派,展现出欧洲既不得不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又迫切希望推动战略自主的矛盾心态。

务实派认为,尽管特朗普的激进言辞和单边行动令人担忧,但在当下多重外部威胁面前,美国仍是最重要的安全伙伴。这一派主张在保持必要合作的前提下,通过增强防务投入和经济多元化,逐步实现战略转型。务实派坚信,只有在共同利益框架下,才能稳住同盟关系。因此,他们强调,应确保特朗普推动的“和平方案”不会使乌克兰陷入更大风险,同时避免引发跨大西洋贸易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范派。他们对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及其交易性外交持质疑态度,认为它们不仅违背欧洲基于“自由民主”和多边合作构建的价值观,还可能以安全保障为筹码,迫使欧洲在贸易、技术和数字监管等领域做出巨大牺牲,从而侵蚀欧洲核心利益与自主能力,甚至冲击欧洲民主制度和社会整合。他们认为,这将给欧洲带来结构性挑战。

特朗普拥护派主要是部分民粹主义和右翼势力。他们赞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理念,认为只有通过强化国家主权,才能打破欧盟超国家机构的束缚,实现真正的战略独立。尽管这一阵营在意识形态上与特朗普有较高契合度,但在如何平衡对美经济合作上也存在分歧。部分人愿意接受高成本的合作以维持美国安全承诺,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彻底摆脱依赖,走向更激进的自主路径。

站在十字路口的美欧关系

特朗普政府以鲜明外交方式,向欧洲传递出一个信息:欧洲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而美国正谋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重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

在安全领域,美国试图通过大幅削减在欧军事投入和改变北约责任机制,从分担责任变为转移责任,迫使欧洲承担更多安全义务。特朗普政府公开要求欧洲各国将防务支出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似乎在为美国可能的安全“抽身”及北约“休眠”创造条件。为了防止美国大幅缩减在欧军事存在、避免安全空白和战略真空的挑战,欧洲将不得不加速内部防务改革和军力建设。

在经贸领域,美国不断制造贸易战威胁,通过高额关税、技术限制等手段,迫使欧洲做出重大让步。特朗普政府曾多次以“重新平衡”为由,威胁对欧盟出口产品征收高关税,而欧洲也在不断寻求通过内部“去风险”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尽管欧盟拥有强大的集体谈判能力和反制工具,但美国态度强硬,双方摩擦仍在升级,未来可能引发范围更广的经贸战。

在技术与监管领域,美欧分歧同样日益凸显。长期以来,美国科技巨头对欧盟严苛的反垄断和数据保护规定颇有微词,特朗普政府借此大举施压,试图迫使欧洲放宽监管。而欧盟则坚决维护其“数字主权”,通过严格的法规来保护本土产业和公民隐私。

更让欧洲感到忐忑的是,过去依赖美国维持国际秩序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欧洲未来必须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寻求更独立、更自主的国际角色。要实现这一点,欧洲不仅要在防务和经济上实现突破,还需在全球治理等领域展现更强的话语权,在多极世界中找到自身位置,摆脱过度依靠美国的困境。

总之,站在十字路口的跨大西洋关系,正处于由合作主导走向多元博弈的转型期。这种“既分又合”的复杂态势,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左右美欧关系走向,也将对全球安全和国际秩序构成深远影响。

本文刊载于《半月谈》2025年第6期


上一篇:张沱生:亚太地区的选择与前景

下一篇:吴士存:台当局阻碍民间交往错上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