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巍:中国要着眼于大势,保持同全球充分连接

2022-06-14

达巍: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编者按

2022年5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观察者网共同主办的中美论坛(2022年春季)“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主题研讨暨报告发布会于线上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研究报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会进行研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作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近年来国际秩序是在向着封闭、对抗、强权政治的方向在发展的,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阵营化的趋势。

1655252037811074060.png

我对当前中美关系和中美竞争分享我的看法,核心是连接还是脱钩,简单谈三点。

第一,从战略的视角看待中美关系。

首先,今天理解中美之间的问题,不能只在中美两个国家的国家层次理解,更多要从全球体系的视角来看。今天的中美之间有非常激烈的斗争和博弈,但是比它有更宏大的一个背景,就是全球秩序的重组,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来理解中美之间的竞争。当然中美之间的竞争本身也在推动这样一个变局。所以,简单讲,我们不能简单的盯着美国,只是关心美国具体做了什么,中国应当如何反应等,在这个层面的讨论是不够的。

其次,在讨论中美关系或者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恐怕既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不利的方面。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面临形势严峻,我们什么也做不来哦;另外一些人认为美国能力有限,我们什么也不用做,这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看到了美国很多的有限性,但是也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不以我们自己的愿望来看待现实。我们希望美国对中国目前的这些战略压力都失败,但是愿望和现实是两回事。

第四,我们不能以批评、批判、嘲笑美国来代替解决问题,美国做了很多错事,应该批判;美国大概也有很多事情我们可能觉得无法理解,但智库批评和嘲笑美国没有任何意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智库存在的意义是解决问题,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谋划策。

总的来说,就是要细致专业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

第二,今天中美关系的变化是镶嵌在整个全球秩序变化背景之下。俄乌冲突是这个秩序巨变当中的最新变化,而且影响确实很大。

简单地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也无论其公正与否,冷战后的国际秩序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基础的,是以全球化为推进器,以联合国体系和国际法为基本裁决者,有时候又是以美国的军事霸权和美元霸权来作为世界警察维持等一套秩序。这套秩序当然有很多问题,但无论如何,中国在这套秩序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原因在于这套秩序具有非常强的连接性,中国可以在其中同全球连接,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实现了非常成功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好,和发达国家也好,我们成为了最大的贸易国。

近年来国际秩序是在向着封闭、对抗、强权政治的方向在发展的,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阵营化的趋势。中俄本身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俄罗斯和西方的对峙中,中国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俄乌冲突后欧洲和日本韩国在向美国倾斜,欧洲处于一种类似于创伤应激反应阶段,与中国的差距变大了。欧洲对中国的埋怨声变多了。同时,北约在扩大,而且北约在亚太地区也开始变得日益活跃。韩国新的政府上台以后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亲美的倾向;在俄乌冲突之后,日本向美国倒的倾向更加明显,6月份日韩领导人也要去参加北约峰会。现在美国的盟伴体系正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体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在产业链、高科技、人权意识形态、军事等不同层面组织了不同的盟伴体系。中美关系的诸多变化,是在这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发生的,我们除了要看美国具体要做了什么之外,更要看这个大势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构成了什么挑战。原来那个我们从中获益的秩序结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随之要做什么。

第三,中美当然不可能完全脱钩,但是在高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链方面走向脱钩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拜登政府要的并不是简单跟中国全面脱钩,也不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美国仍然要全球化,但是美国不要有中国参加的全球化。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的讲话也看得很清楚,美国是要打造一套没有中国参与的高标准的秩序。那么需要问的问题是,在日益隔绝的世界当中,中国能否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有没有可能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割裂中实现经济和科技的升级。我自己的看法是这很难。

如果这个大判断是正确的话,我们就需要着眼于大势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纠缠于美国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要怎么让美国难受一下,或者出一口气。

一是怎样维持和发达国家的连接性,当然跟美国是一个重要的连接。欧洲、日韩这两个发达片区,如何和他们保持连接。如何与美国之外的其他西方国家打交道,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这些国家的重要性需要再去重新的思考。

二是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上,中国如何能够逆转或延缓全球化的武器化、经济关系的安全化等。要在全球机制组织和理念上做出哪些贡献来延缓这种变化。

三是如何通过单方面开放,通过国内的市场吸引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同中国保持连接。

我想只有在中国保持同世界充分连接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处理好百年未有之变局和民族复兴全局两者之间的关系。

文章首发于2022年6月6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俄乌冲突百日思】达巍:跨越国际秩序的卢比孔河

下一篇:周波:北约和俄罗斯如何避免核大战?有这“三步”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