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第23期战略清析论坛,主题为“特朗普2.0的战略能力评估”。本次论坛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一飞,与谈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徐若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龚婷,论坛由CISS副研究员孙成昊主持。

张一飞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内政和外交的大部分重要举措都走向不了了之,这体现出美国当前贯彻其意志和路线的战略能力出现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张一飞分别从特朗普个人因素、美国战略路线的结构性困境、西方战略能力下降的历史必然性三个维度出发,对特朗普2.0时期美国战略能力走弱的原因作出解释。首先,特朗普个人对于美国战略路线的初始状态认识不清、环境敏感度过高。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出发点的制度设计在国际层面呈现出去政治化、反现代性的特征。其次,美国战略收缩存在结构性困境,美式霸权对势力范围的深入控制以及得力代理人的缺位决定了其无法实现骤然收缩。第三,资本主义制度与战略本身的内在冲突决定了西方国家容易被资本目标裹挟、沉迷于个人主义,最终丧失追求战略目标的能力和意志力。面向未来,张一飞认为美国可能呈现“乱而不崩”的状态,中国可以不断优化升级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削弱美国的“成本强加”抓手。
在与谈环节中,龚婷指出,特朗普2.0护持美霸权的手段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显著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面,使世界面临深度失序风险。这导致包括美盟伴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显著走低,美国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维度下降明显。同时,仍需全面、深入、系统评估美国国力特别是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的下一步走向。

徐若杰指出,在国际秩序持续动荡变革、美国战略能力相对下降和特朗普本人富有个性的强势执政风格、欧洲陷入战略失序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跨大西洋关系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美欧联盟内部话语权和决策影响力呈现出“美升欧降”发展态势,美主欧从局面正在成为新常态。相比于拜登政府重视跨大西洋协同性和西方价值联盟,将美国置于跨大西洋联盟框架下进行对外战略规划和实践,特朗普将“美国优先”作为大战略原则,以一种工具主义的视角看待美欧关系,认为跨大西洋关系应当服务于美国霸权护持、美国利益凌驾于跨大西洋关系之上。因此,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对跨大西洋关系的态度更加现实主义,价值观色彩淡化。跨大西洋关系中美国和欧洲的非对称性进一步加深,欧洲的“战略自主”在实质上逐步蜕变为美国首肯下的自主。随着美国战略能力的进一步下降,未来美国或将增加对所谓潜在安全威胁的提前干预介入,这将加剧国际安全风险。
在问答环节,现场观众围绕“美国战略能力下降的结构必然性”“中美关系能否突破零和博弈”“中国在变局下的战略定力”“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战略能力比较”等问题提问。主讲人和与谈人逐一回应,并展开深入讨论。
论坛最后,主持人孙成昊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战略清析】系列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战略与安全领域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起“战略清析”系列论坛,邀请从事战略、安全、国关、外交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本领域前沿研究进行研讨,从而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者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本系列论坛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关注。
撰稿:战略青年 郑泽宇
审核:战略青年 黄宸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