Слышу голос из Прекрасного Далёка,2025 年 7 月 23 日至 8 月 3 日,清华大学「冰海 E 径」(«Ледяной Э-Фарватер»)电子系赴俄罗斯调研北极地区开发社会实践支队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两城,聚焦俄罗斯一侧的北极航道——「北方海航道」(Северный морско́й путь,СМП)的通航潜力、营运能力、合作前景、可持续性,紧扣中俄北极物流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战略机遇开展调研。Он зовёт меня в чудесные края.
Слышу голос – голос спрашивает строго:
А сегодня, что для завтра сделал я?
有个声音来自最美好的远处,
它在召唤我去奇妙国土。
我听见那声音向我严正发问:
我为明天尽些什么义务?
——«Прекрасное далеко»(《最美好的前途》,苏联儿童科幻电视剧 «Гостья из будущего» 插曲,Ю. Энтин 作词,薛范译)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政经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北极航道的商业与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被誉为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黄金水道」,对缩短航程、降低物流成本、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具有颠覆性潜力。
2025 年 7 月 23 日至 8 月 3 日,清华大学「冰海 E 径」(«Ледяной Э-Фарватер»)电子系赴俄罗斯调研北极地区开发社会实践支队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两城,聚焦俄罗斯一侧的北极航道——「北方海航道」(Северный морско́й путь,СМП)的通航潜力、营运能力、合作前景、可持续性,紧扣中俄北极物流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战略机遇开展调研。本次实践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博、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讲师李宸辰共同带队。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海洋学系
7 月 24 日,支队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ПбГУ)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学系师生交流,以「国际合作视角下北极航道的建设、运营与发展」为主题展开分享讨论。
支队向 СПбГУ 海洋学系师生介绍了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历史传承、培养体系、国际战略以及支队此行的调研主题和行程安排,同时简要介绍了双方交叉领域的技术应用。СПбГУ 海洋学系师生代表则就海冰特征分析、冰盖特性监测、航行冰情分析等前沿的技术细节作了报告。
交流结束后,СПбГУ 海洋学系研究人员带领支队前往其模拟北极海域生态环境搭建的海洋生物养殖馆参观。
与 СПбГУ 海洋学系交流活动的日程安排
地点:СПбГУ 地球科学学院「凤凰」(«Феникс»)会议室支队与 СПбГУ 海洋学系师生代表合影。
地点:СПбГУ 地球科学学院「凤凰」(«Феникс»)会议室
支队向 СПбГУ 海洋学系师生介绍清华电子系的培养体系与国际战略。
摄影:桑宇琪
地点:СПбГУ 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生物养殖馆支队参观海洋生物养殖馆。
摄影
黄佳欣
25 июля
《彼得堡日报》编辑部
7 月 25 日上午,支队来到《彼得堡日报》(«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дневник»)编辑部,与主编基里尔·斯米诺夫(Кирилл Смирнов)团队交流。
作为圣彼得堡的官方刊物,《彼得堡日报》是传播政府举措、城市新闻和地方活动等信息的重要平台。斯米诺夫主编带领支队成员参观了编辑部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视频节目录制等的工作场所,直观展示了其拥抱新技术的发展姿态。
参观后,《彼得堡日报》北极问题专栏作家、圣彼得堡北极事务委员会前代理副主席伊利亚·奥戈尔丹尼科夫(Илья Огородников)向支队详细介绍了北极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北极航道的运营细节和俄政府对北极国际合作的态度。
地点 《彼得堡日报》编辑部支队与斯米诺夫、奥戈尔丹尼科夫等合影。
摄影 Александр Гальперин
地点 《彼得堡日报》编辑部斯米诺夫主编介绍《彼得堡日报》的发展定位与工作安排。
摄影 桑宇琪
地点 《彼得堡日报》编辑部奥戈尔丹尼科夫介绍北极航道运营中的细节安排。
摄影 Александр Гальперин
《彼得堡日报》使用整版报道支队来访交流活动,并在首页最上方提要。
来源《彼得堡日报》2025 年 8 月 7 日刊
圣彼得堡孔子课堂
7 月 25 日下午,支队前往圣彼得堡孔子课堂(「孔子」汉语学堂,Школ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онфуций»),了解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推广情况。
不同于面向成年人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面向儿童、少年教授中国语言与文化。孔子课堂外方院长张蕈丽向支队简要介绍了该机构的设立背景、办学对象和发展前景,随后双方展开了热烈而轻松的交流。
交流中,张院长对二十年来汉语在俄接受度的显著变化再三感叹,对支队此行在中俄交融合作上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地点 圣彼得堡孔子课堂
张蕈丽院长介绍孔子课堂在俄的办学成就。
摄影 桑宇琪
街区走访与文化体验
北极与南极国家博物馆
7 月 26 日、27 日两天,支队在圣彼得堡中心城区分散活动,与周末出行的俄罗斯人友好交流,体验独特的俄罗斯文化。
此外,前往俄罗斯北极和南极国家博物馆的日程也安排在这个周末。7 月 27 日,支队在该博物馆参观了解了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细致查看了北方海航线的研究、开发、运营历程。馆内展出的测绘工具、生活用品等为支队具体了解北极航线开拓史提供了窗口。
地点 俄罗斯北极和南极国家博物馆支队在北极和南极博物馆合影。
摄影 桑宇琪
地点 俄罗斯北极和南极国家博物馆支队成员比照馆内信息与行前调研结果,确认北方海航道的航路。
摄影 桑宇琪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驻圣彼得堡代表处
7 月 28 日上午,支队以你好酒店餐厅包间作会议室,以餐桌作会桌,邀请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驻圣彼得堡代表处高旭辉经理与支队交流。
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为保全其他海外业务,中远集团等较大规模企业均将俄罗斯业务逐步缩减、暂停,驻留工作人员也逐步减少,但针对俄罗斯市场的观察和等待并未停止。在交流中,高经理详细介绍了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港口贸易、海上物流的变化历程,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北极航道开发的客观挑战和发展潜力。
支队成员针对美国发起的国际制裁、北极航运的技术动向等问题踊跃提问,高经理一一予以解答。
地点 你好酒店支队与高旭辉经理合影。
地点 你好酒店餐厅高旭辉经理回答支队成员的问题。
摄影 黄佳欣
中国进出口银行
俄罗斯代表处
7 月 28 日下午,支队来到中国进出口银行俄罗斯代表处,了解中俄两国在北极相关领域金融合作的情况。
代表介绍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任务,详细分析了当前中俄两国在包括北极开发在内的各领域投融资合作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态势。支队成员就俄罗斯数字化信息化、人民币国际化等延伸问题提问,代表结合在俄观察予以解答。
地点 中国进出口银行俄罗斯代表处支队与代表处代表合影。
摄影 桑宇琪
地点 中国进出口银行俄罗斯代表处
支队与代表就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
摄影 桑宇琪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
7 月 29 日,支队来到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向罗占辉总领事汇报支队在俄调研情况、后续计划和预期成果。
罗总领事对支队能够同时客观地看到北极航道中俄合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未来的机会、价值,有「理工科学生做调研」的「直来直去」的风格表示赞扬。罗总领事建议支队在「文化」和「产业」两个着力点进一步挖掘调研,从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角度思考,考虑中国作为北极「域外」国家要利用何种力量破局。
支队成员根据 28 日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俄罗斯代表处调研获得的信息,就中国企业对俄合作的态度和前景等提问,罗总领事强调必须直面客观的困难和风险,但也要相信在国际形势加速演进、双方共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克服风险挑战。
地点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支队与罗占辉总领事等合影。
地点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罗占辉总领事向支队提出调研建议。
摄影 黄佳欣
地点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支队与罗占辉总领事进一步交流。
摄影 黄佳欣
摩尔曼斯克北极大学
7 月 31 日,支队前往摩尔曼斯克北极大学(Мурманский арк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МАУ),与该校师生交流北极航道运营、北极地区开发与国际学术合作等议题。
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新闻电视台 «ВЕСТИ»、西北广播公司电视频道 TV21+(«ТВ21+»)等媒体对交流活动进行了报道。
来源 murman.tv
原标题 《两国合作与北极开发:中国学生来到摩尔曼斯克》
西北广播公司电视频道 TV21+(«ТВ21+»)对支队到访 МАУ 的报道。
来源 www.tv21.ru
МАУ 对支队到访交流活动的宣传视频。
来源 mauniver.ru
上午 10 时,摩尔曼斯克州副州长安娜·戈洛维娜(Анна Головина)、摩尔曼斯克州教育与科学副部长叶莲娜·祖布里茨卡娅(Елена Зубрицкая)和 МАУ 代理校长玛丽亚·克尼亚泽娃(Мария Князева)在该校 «В» 楼会见了支队。
戈洛维娜副州长代表州长致欢迎辞,表达了摩尔曼斯克州对中俄学术与产业合作的开放与欢迎态度;祖布里茨卡娅副部长、克尼亚泽娃代理校长分别就摩尔曼斯克州的学术发展需求和科教发展规划、МАУ 的专业设置和国际战略等进行了介绍。支队则介绍了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培养体系、国际战略以及支队此行的调研主题和行程安排。
地点 МАУ «В» 楼
支队与戈洛维娜副州长、祖布里茨卡娅副部长、克尼亚泽娃代理校长等合影。
摄影 Максим Комлев、 Дарья Шубина
地点 МАУ «В» 楼
戈洛维娜副州长致欢迎辞,表达州政府致力于发展俄中关系、拓展双方高校合作领域的态度,同时表示希望未来派遣 МАУ 学生前往中国进行学术交流。
摄影 Максим Комлев、Дарья Шубина
地点 МАУ «В» 楼
克尼亚泽娃代理校长介绍 МАУ 的院校定位、专业体系设置和国际合作项目。
摄影 Максим Комлев、Дарья Шубина
上午 11 时,支队在两位 МАУ 学生的带领下前往该校 «Л» 楼的「海洋生物化学与技术」科学实验室(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й лаборатории «Химия и технология морских биоресурсов»),了解了 МАУ 的科研环境、主攻领域和学术前景。
随后,支队参观了 МАУ «Е» 楼的水生生物养殖综合设施,走进其标本展示区、养殖实验室,近距离观察了其搭建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参观途中,支队成员不时就检验技术、物种选取、气候变化等提问,与 МАУ 师生展开讨论与交流。
地点 МАУ «Л» 楼
МАУ 学生弗拉达·博尔迪扬(Влада Бордиян)为支队介绍实验室样品。
摄影 Максим Комлев、 Дарья Шубина
地点 МАУ «Е» 楼
支队参观水生生物养殖实验室。
摄影 Максим Комлев、Дарья Шубина
地点 МАУ «Е» 楼
俄英译员鲍里斯·科切特科夫(Борис Кочетков)向支队介绍综合设施内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摄影 Максим Комлев、Дарья Шубина
下午 2 时, МАУ 在冰原遥感检测、近地系统仿真、极地生态保护等多个研究领域的教授从自身研究出发展开汇报交流,帮助支队进一步加深对 МАУ 的认知和对北极地区、对北极航道的了解。
外语系教授米哈伊尔·乌克苏索夫(Михаил Уксусов)作了题为「人文领域研究合作」(«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сфере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的报告,对俄中间的文化合作提出了两点展望——希望有更多的俄中翻译工作者、希望俄中合作推动俄语 AI 生成展示出更加自然的风格。
研究员尤利娅·沙波瓦洛娃(Юлия Шаповалова)对「近地环境物理过程计算机模拟」实验室(НИЛ «Компьютерное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е физических процессов в околоземной среде»)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着重介绍了其与德国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全球高层大气模型。
信息技术系系主任奥列格·莱亚什(Олег Ляш)作了题为「北极地区的遥感探测」(«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е зондирование земли в Арктической зоне»)的报告,介绍了该系独特的分组研究教学模式,展示了植被追踪、冰缘检测、漏油检测、空气质素控制及森林火灾快速检测等项目成果。
生命科学副教授玛利亚·门沙科娃(Мария Меньшакова)介绍了「北极自然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实验室(НИЛ «Мониторинг и сохранение природных экосистем Арктики»)对北极生态系统的研究,展示了其在水体的植物净化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学院院长、应用地质学实验室(НИЛ «Прикладная геология»)主任安德烈·卡拉什尼科夫(Андрей Калашников)介绍了 МАУ 阿帕季特分校与俄罗斯磷业巨头 ФосАгро 公司的合作培养项目,阐述了在实际研究与生产项目中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与愿景。
语言学教授维多利亚·皮克森迪耶娃(Виктория Пиксендеева)介绍了 МАУ 对国际学生的培养项目及其开展情况,展示了 МАУ 兼容并包的国际化理念和学术合作愿景。
交流中,支队成员针对报告细节踊跃提问。教授们高度评价此次交流活动,认为清华大学学生支队的来访在加强两国极地科学和教育合作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地点 МАУ «В» 楼
支队与参与汇报交流的 МАУ 师生合影。
摄影 Максим Комлев、Дарья Шубина
地点 МАУ «В» 楼
沙波瓦洛娃研究员向支队介绍其实验室「全球高层大气模型」的细节。
摄影 黄佳欣
地点 МАУ «В» 楼
支队员就报告细节提问。
摄影 黄佳欣
「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
8 月 1 日上午,支队登上停泊在摩尔曼斯克商港的退役核动力破冰船「列宁」(«Ленин»)号,以此为窗口了解北极航运的技术变迁。
「列宁」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1959 年正式服役,它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破冰船对燃料补给的依赖,其服役生涯累计航行超过 65 万海里,为苏联在北极的航道开辟、科学考察和资源运输提供了关键支撑。
地点 摩尔曼斯克商港
支队在「列宁」号前合影。
地点 「列宁」号控制室
改造前的控制室布满仪表、指针和旋钮,属于典型的模拟控制系统。
摄影 桑宇琪
摩尔曼斯克商港博物馆
摩尔曼斯克地方志博物馆
8 月 1 日下午,支队前往摩尔曼斯克商港博物馆(Музей Мурманского морского торгового порта,ММТП 博物馆)和摩尔曼斯克地方志博物馆(Мурманский областной краеведческий музей),透过其展品和介绍了解摩尔曼斯克港的发展历史。
摩尔曼斯克商港博物馆主要介绍了摩尔曼斯克商业海港的建设历程和发展历史。摩尔曼斯克依河设港、因港建城,作为北极圈内的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摩尔曼斯克与北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摩尔曼斯克地方志博物馆主要介绍摩尔曼斯克州这一地区内的历史变迁、文明演进、科技发展,类似于中国各省的省博物馆。作为俄罗斯北极圈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机构,馆内与北极开发、航道开拓相关的历史与技术记述亦不鲜见。
地点 摩尔曼斯克商港博物馆
支队在博物馆内合影。
地点 摩尔曼斯克商港博物馆
支队员体验馆内交互讲解设备。
摄影 桑宇琪
地点 摩尔曼斯克地方志博物馆
支队在博物馆前与三位 МАУ 外语系学生讲解员合影。
摄影 桑宇琪
地点 摩尔曼斯克地方志博物馆
МАУ 外语系学生为支队讲解馆内展品。
摄影桑宇琪
支队此行所见正如戈洛维娜副州长所言,「北极地区的开发是国际上的重要议程之一」。在北极航道这一前景宏大的领域,中俄两个大国都在向西方诸如「北极理事会」的地区议事格局发起挑战。
为期 12 天的在俄调研已经结束,后续支队将着手整理所得一手、二手资料,分析航道建设面临的通航窗口变化、基础设施需求、地缘政治影响等机遇与挑战,助力「冰上丝绸之路」从愿景走向繁荣。
本文2025年8月24日首发于“无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