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巍接受直新闻采访谈中美经贸谈判

2025-07-10

【直新闻按】:中东冲突仍未停歇,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又高悬在头上,“不确定性”成为了世界局势的关键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因素有哪些?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中国的谈判策略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直新闻记者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寻找答案。

6月24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在这一全球目光聚焦的国际盛会上,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朱海胜专访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

达巍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并非偶然,而是美国内部矛盾积累的结果。当前中美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博弈已进入深层次、结构性的竞争阶段。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展现出更强的自信与战略定力,为全球注入了难得的稳定预期。

b4907e8756ef560262d8dc76a25c953e.png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左)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朱海胜专访。

直新闻:作为中美学界的中坚力量,我注意到您经常前往美国进行交流,应该也和美国高校的老师、智库学者以及政界、企业界的一些代表有过接触。您认为美国国内对于特朗普的态度是怎样的?特别是在经历了第一个任期之后,大家对他第二个任期有什么样的预期?

达巍:从学界来说,大多数人对特朗普其实一直是持批评态度的,到现在我觉得也没有太大变化。企业界的情况则较为不同,因为企业要考虑盈利和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朗普一般被认为是亲商的,因此虽然企业界也对他有不少批评,但也有不少人对他抱有期待。

但无论在美国国内大家对特朗普是期待也好、批评也罢,多数对话者都会承认,特朗普的出现是美国现在面临很多内部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因此,尽管很多人批评特朗普的很多政策,但他们也普遍认为,特朗普至少是希望去解决这些问题的。

直新闻:最近,特朗普对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事情也有所限制,但他后来又表示可能会达成一项协议。您怎么看这件事?他试图借此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达巍:讲到高等教育,其实这背后是美国人所说的“文化战争”的问题。因为在过去二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美国的大学逐渐变成了左派文化的大本营。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特朗普并不是反对国际学生,也不是要让哈佛或其他高校停止招收留学生。他针对的是背后的文化现象,比如常春藤高校的一些招生政策,以及校园内一些反以色列的言论。在美国,有人认为这是反犹主义,但我觉得未必,可能更多是反对以色列的一些政策。

对此,特朗普希望通过暂停或终止留学生签证等做法,包括联邦政府预算上的操作,来试图纠正美国高校中的这些文化现象。所以就出现了美国政府对留学生的限制措施。我想特朗普也很清楚,美国的高校尤其是留学生,是美国的力量源泉之一。从长远来看,他这么做其实对美国是不利的,更多是出于政治手段的考虑。如果达到一定目的,他可能会作出调整。

直新闻:目前,距离所谓的“对等关税”90天暂停期已不足一月。最近美国也在密集和其他国家谈判,试图达成贸易协议。但现在除了和英国签署了一份相对缩水的贸易协议之外,其实还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您认为问题主要卡在哪里?

达巍:贸易谈判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涉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具体利益。现在美国同时要和一百多个国家打关税战,一个个去谈判,首先就需要足够的人手。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只有一两百人,要同时处理这么多谈判,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况且在整个谈判过程中,美国国内的各种利益集团也会影响其政策走向,对手国家也会试图影响美国的立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过程。我认为,90天之内完成谈判是不现实的。就算只和一个国家谈,90天也很紧张,更不用说这么多国家。

39d0a3cd414efeaff743ff3a606ebd75.png

直新闻: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关税讹诈,中国这次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您觉得中国在特朗普的两个任期里,面对他的谈判方式有没有什么变化?

达巍:中国不是第一次打关税战了。从2018年之后,中国就一直在承受来自美国的高额关税以及技术封锁等压力。但在这八年中,中国的经济依然取得了很多发展。当然,中国经济也有自己的困难,但总体发展还是健康的。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美国的打压下,仍然取得了很多科技上的突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我想与八年前相比,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信心增强了。有了过去八年的经验,我们看得更清楚:那就是美国的关税和科技限制对中国确实有负面影响,但并不具有决定性。中国经济的发展,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

这次关税战,中国第一反应就是对等报复,这种做法也反映出我们的自信。当然,中国并不是一味强硬,但我们认为,必须通过斗争,才能赢得妥协。不斗争,反而不会有妥协。从这个角度看,正是因为前一阶段的坚决斗争,才有了在日内瓦和伦敦的两次谈判。我想,目前中美双方还是在一个相对健康、积极的接触过程中,这也是斗争之后带来的正面结果。

直新闻:那您觉得美方在谈判中,对中国有没有策略上的变化?

达巍:我认为,特朗普政府一开始是低估了关税战难度的。特朗普可能以为只要祭出“关税大棒”,别的国家就会妥协。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国家真正妥协,当然很多国家虽然没有报复,但都不愿轻易让步。这也给美国自己带来了经济上的动荡和市场不确定性,迫使他们调整策略,转向和各国展开谈判。

在对华谈判中,我觉得美方目前的态度总体还是务实的。他们手上主要有两张牌:“关税牌”和“科技牌”。“关税牌”都打得差不多了,“科技牌”他要再打,但主要的筹码也都打出去了。美国可能还有其他的牌,但这些对它自己也是有伤害的,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不能说美国没有牌了,但是我想美国现在手上的牌,不像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空间那么大。

最近美国在找一些牌,比如限制中国留学生、限制一些科研里面要用的软件,还有报道说要取消三星这些在中国生产芯片的企业的豁免,但这些都属于对“科技限制”这类大牌的具体操作。在这些大类里面,这次可能会增加一些新的工具,比如金融。但美方也知道,如果打金融牌的话,对美国自己的影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都会很大。所以我想对美国来说,这会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我想美方目前总体的想法还是审慎的,所以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采取特别多的做法。

直新闻:科技领域是目前美方对我们重点施压的领域。您怎么看中美在科技上的竞争态势?为什么美方在这方面对我们“围追堵截”?

达巍:总体来说,美国在研发上是领先于中国的。但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有比较强的产业、制造业,工程创新的能力也很强。媒体经常有比较形象的比喻:美国比较擅长“从0到1”,从没有变成有;中国比较擅长“从1到9”,让它落地,让它盈利,让它变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理想的状态是中美合作,“从0到9”一体化推进。但既然现在要“脱钩”,美国也试图兼顾“从0到9”,而这对它来说并不容易。中国同样也在努力“从0开始”,补齐研发短板。

比如人工智能,像ChatGPT这类大模型技术是美国首创,但中国的公司如DeepSeek等,在应用层面迅速跟进,并使其更便宜、普及,这是中国的强项,而美国其实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确实中美各有优势,但现在中美已成为世界上科技方面两个主要的竞争者,这样一种态势已经形成,我们也只能勇敢去面对它。

f5cfe4905394184aa17a5871b602a1fa.png

直新闻: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有1800多位政商学界代表参加,是近年来人数最多、规模较大的一次,同时这也是关税战开打以来的首场世界级经济论坛。您有没有捕捉到一些新的趋势或变化?

达巍:全世界现在面对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等挑战,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关注,也关心世界经济的未来。大家都希望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寻找一些“确定性”。某种程度上,中国正在为全球经济、政治提供一定程度的确定性。

我今天(24日)上午参加了一个关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讨论,有来自中国、美国、欧洲、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学者和企业家参与。大家讨论的话题主要聚焦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关税战、科技“脱钩”等影响下,各国如何继续实现经济增长。可见经济发展仍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优先事项。

直新闻:您刚刚也提到,不确定的地缘政治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最近中东局势,尤其是以伊冲突引发广泛关注。您怎么看美国在其中的角色?

达巍: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内幕我不知道,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但我个人感觉,特朗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拉进这场冲突的。虽然美伊之间核协议谈判已接近成功,但彼此之间始终存在深度不信任。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人怀疑,是否真的有可能与伊朗达成可执行的协议。

一个月前我并不认为特朗普政府有意与伊朗动武,也不希望以色列动手。但内塔尼亚胡政府采取了一个比较冒险的举动,他率先打击了伊朗,可能是为了阻止美伊核协议达成。当然我仍然希望下一阶段,美国和伊朗可以重新回到谈判桌,当然也不排除局势螺旋式升级的可能,但升级对各方都没有好处。

b0e75a1c14b9242416bc968d2adc868a.jpg

直新闻:美国东部时间23日傍晚,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这场为期12天的冲突即将结束,但随后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又说没有达成这样一个协议。您认为这是否也和特朗普本人的风格有关?他是不是常常在事情还没成的时候就先造势?

达巍:的确,特朗普经常在实际行动之前释放强烈信号。他可能并不是真的要动武,而是通过极限施压、放风声来引导舆论、制造压力。比如他有时对外表示“不打”,说要等两个星期,实际上他就打了,打完了以后他说“其实我没有打你,我打的是核设施,我们还可以继续谈”。其实这是一些诡道,也是特朗普很引以为豪的,他觉得他这方面很强。

当然,每个领导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未必认同他的方式,但应该说,他总体上还是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伊朗的核问题。我想他是不希望美国被一步步卷进中东冲突的,不想被卷到以伊冲突中的,这个方针应该是确定的。

本文2025年6月24日首发于“直新闻”


下一篇:孙成昊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