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5月12日,备受瞩目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落下帷幕。这场被认为是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的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宣布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取消91%的相互惩罚性关税,仅保留10%基础税率,并建立定期磋商机制。这一超预期的谈判成果为全球供应链注入稳定预期,也折射出大国博弈的微妙平衡。那么,中美经贸关系的“阶段性缓和”能否转化为长期的确定性?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解析中美经贸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未来走向。以下文字由访谈实录整理: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摄影:董宁)
日内瓦会谈:好于预期 但并未出乎意料
中国网: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恐怕就是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会谈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超出很多人的预期。那您有没有预料到这次的会谈会有这么丰硕的成果?
达巍:对我来说不是特别意外,比我预想得略微要好一点。这次会谈之前,我个人感觉,一个比较保险的预测是可能有些象征性的成果,可能双方会宣布建立一个对话机制,如果更好一点,我想也有机会把已经宣布的关税降下去。我自己当时觉得,如果能降到50%,大概就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目前,从现在宣布的结果(来看),这次谈完之后,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差不多还是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所以,从这个结果来看,至少达到了我认为可能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它确实是一个挺不错的会谈。
另外,和我之前想的结构有点不一样,我以为会在20%的芬太尼关税上有一定的下降,而美国宣布的那34%的“对等关税”大概不太能动。最后的结果,当然是20%的所谓“芬太尼关税”没动,而那34%“对等关税”中的24%推迟了90天。我自己认为,34%那部分关税会更难谈,而所谓“芬太尼关税”相对好解决一些。所以,这次比我预想得还要好一点,是比较困难的那34%的关税当中推迟了一部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好的发展。所以,我不能说这个结果特别意外,但是它至少是达到我所预期的最好结果,甚至比我预期的最好结果还要再好一点。
中国网:在这次会谈之前,我看中外很多媒体都在讨论到底中国和美国“谁先眨眼”的问题。按照美方的说法,贸易逆差的一方“手里的牌更多”,那么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其实大家普遍认为美国妥协会更多一些。那在您看来,作为贸易逆差方,美国为什么会“先眨眼”?
达巍:从事实层面来说,当然我不知道在谈判之前中美的交往或者互动的过程(是怎样的),但是我相信它会是一个逐步试探的过程。在任何的外交谈判当中,都不是简单的一方服软、另外一方获胜这么简单。我想它肯定是个小心翼翼、彼此试探,一步步创造气氛,然后达成交易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个人并不觉得可以简单地说是哪一方“先眨眼”了。但是我想,至少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中美是在一个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了这样一个谈判,而且最后的结果应该说是在一个对等的基础上宣布的。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可以说中国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
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比较的方法就是,现在我们一般认为,这次谈判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税)大致上回到了4月2号以前的(水平)。而4月2号是美国加了动作,对吧?是美国加了关税。现在我们回到4月2号以前,就意味着,你可以说美国做了让步,或者是美国回到了(加征关税)这个动作之前。因为中国后续的动作全是跟着美方的动作(进行反制),那美国回去了,当然我们也就取消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做出让步相对来讲比较多。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经济体量确实很大,中美经贸相互依存(的关系)很重要,这确实关系到美国经济的稳定,关系到物价。如果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很糟糕,会带动大家对全世界的宏观经济的判断,大家悲观了,对债市,对美元的地位都有冲击。所以,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对美方是有比较大影响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中方还是比较坚定的,表现出了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全国上下都比较团结,都觉得应该对美国的这种霸凌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所以,我们也没有看到在加了关税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无论资本市场也好,其他的经济数据也好,大致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有点出乎美国的意料。
所以,我觉得由于中美关系自身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的坚定(态度),如果用刚才的话讲,让美国成为“先眨眼”的一方。其实我还得强调,我觉得也不能叫“先眨眼”,但至少我们迫使美方和我们一起坐到谈判桌上,大家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谈判。
中国网:您刚才也说到,美国基本上是退回到了4月2日以前的关税水平,也算是做出了一些让步。那么在您看来,美国这种所谓的让步,是一种战略性的后退还是中美解决经贸争端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达巍:我们想要判断美方到底做没做真正的让步,其实很大程度上还要看美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它想加这轮关税,不管是10%也好,34%也好,美方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目前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方希望和全世界在某种程度成为脱钩的状态,降低美国和全世界的经济、经贸联系,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诱导制造业逐渐回到美国。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美国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做法来解决具体问题。比方说美国对中国也有一些指责,说中国有补贴,有非关税壁垒,市场不够开放等等(问题),它要通过这样一个目的来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
我觉得,其实美国是个复杂的行为体,我们很难说美国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特朗普总统今天一个想法,明天另外一个想法,我们也很难知道。另外,特朗普总统团队中不同的人可能也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要判断它(美国)到底有没有做让步,一定要根据它最终想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取得进展,才能做判断。
我想这一轮,如果说现在这个谈判的结果持久的话,我们还得看未来怎么办。比如说24%(的关税)会不会加回去等等。如果是(保持在)这次日内瓦会谈之后的关税水平,也就是美国对华大概是50%多一点,中国对美大概是30%多一点,如果维持这个(关税)水平,我觉得中美经贸关系还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坦白说我认为(目前的关税水平)还是太高了。那未来,假如90天后把剩下的24%又加回去,加到74%了,那我觉得中美经贸实质上就是在走向脱钩,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结果。当然,另外一种前景是,也许在90天内双方达成了若干协议,延迟的这24%的关税没有加回来,我前面提到的所谓“芬太尼关税”也减掉了,那我们说这是最好的一个结果。这样一来,美国和中国的关税可能就会到大概30%多的一个水平,那中美经贸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持甚至发展。
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而(假设)美方的目的是要实质性地减少中美经贸往来,那它可能就失败了。在这90天的过程当中,中美谈判可能也会涉及到美方所要求中国做的一些调整。假如说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它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具体问题,那可能(也很难说美国是失败)的。所以,我说美方是个复杂的行为体,未来90天以及90天再往后,中美的互动过程还很长,不同的互动结果结合它不同的目的,我们才能判断它到底是达到目的了还是失败了。但是作为结论性总结,我觉得这次的谈判是个很好的开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问题还远没解决,简单来说,目前美国对华关税还在50%左右。这个水平还是太高了。所以,可能还是要看下一步要怎么发展。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摄影:董宁)
未来90天:首先谈起来 然后动起来
中国网:这次会谈的确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但是也如您所说,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4月2号之前的“芬太尼关税”还没有得到解决,再比如小额包裹关税,虽然降了一些,但是其实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还有延期的这24%(的关税)到底会不会加回去,其实都还是不确定的。
达巍:对。
中国网:所以未来90天显得尤其关键,您觉得我们应该在这个阶段做些什么,让中美之间的“暂时性缓和”能够变成一个长期的确定性呢?
达巍:我想未来90天,首先,就是谈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其实这次中美在日内瓦会谈,大家都很关注关税具体的税率,但其实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一开头说的,两国同意建立一个工作团队来进行持续的沟通,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想一想,从特朗普1月20号上台以来,中美官方其实是没有太多接触的。当然,正常外交渠道是有些交流和沟通的。但是两国之间是没有部长级或者更高级别的见面或会谈的,两国的政府团队之间的对话也是没有的。这次日内瓦会谈之后,两国同意建立这样一个协商机制,类似咱们说的“工作组”,我觉得这是挺重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这样一种沟通对话的机制,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其实美方所希望的一些方面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目标也不是矛盾的。我们可以在中国进一步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我觉得(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这个契机,早一点做(准备)或者步子迈得再大一点。
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双方(需要)互相了解对方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就像我刚才说的,大家都在猜美方到底要什么。说实话,这届美国政府,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意图表达是比较混乱的,特朗普政府当中不同的人在讲不同的话。比方说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的组合,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样的,比如说白宫特别顾问纳瓦罗的观点,以及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观点,他们的观点以及特朗普总统的观点,都不是百分之百一致的。所以,通过这个工作机制,我们可以更了解对方的诉求,表明双方的意图,这样才能够澄清一些误解,也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这90天,第一是要谈起来,第二是动起来,要解决彼此的关切。
还有我们刚才说的芬太尼问题,在未来的90天或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我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够进一步地往前走,能够把那20%的关税再降下去或者取消,那么我觉得这样对中美经贸关系来说就是一个利好。
“对等关税”的可能走向:普调10% 中日韩及东南亚或更高
中国网:算算看,“对等关税”从公布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看到,虽然美国政府经常透露自己和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进展得很顺利,但现在真正签署协议的应该只有一个国家,就是英国,而且还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协议,还不算是正式的贸易协定。那么在您看来,特朗普政府到底能不能按照预想的时间节点来完成这些贸易谈判从而最终实现它的目标呢?
达巍:我觉得当然,如果要有正式的贸易协议是很难的。(和)这么多国家(谈判),美国的同行们经常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只有100多名雇员,和这么多国家去谈,怎么能完得成?我觉得确实是,要在90天时间里(完成谈判)是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中美之间的这次谈判,对全世界的谈判都是一个利好,那大家(的谈判进程)都会往前推。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比方说关税税率要达到多少?我觉得特朗普政府的一个底线是,它要给全世界普调10%(的关税)。这次中美日内瓦会谈之后,10%的关税也是保留的,34%的“对等关税”里面10%保留,24%推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10%是特朗普政府不愿意降的,美国和英国的那个协议里面10%也保持。我相信在未来的谈判当中,10%的普遍性关税会全部都保留。那么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如果我是特朗普政府的官员,我会觉得加10%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特朗普政府需要钱,它现在马上要在国内减税,要通过减税的法案,所以需要维持财政的平衡。要维持财政的平衡就需要有收入,那么关税的增长当然是一个收入来源。那么如果美国和全世界的贸易都加10%的关税,大概每年会为美国增加3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这对它维持财政平衡其实是有用的。可能有的人会说,加100%岂不是更好?那不可能,因为你加得关税太高,大家对美国出口就下来了,实际一分钱也赚不到。所以,这是一个关税到多高是个比较合适的问题。我是觉得这个10%可能是(相对合适的水平)。其他的事情恐怕就要慢慢地去谈,比如说对某些国家是关于行业的讨论,我觉得这一类的谈判会旷日持久。
另外,除了在全世界都加关税之外,特朗普政府可能在东亚地区,一个是对中国,中国是他谈判的重中之重;另外就是像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和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经济关系,也有很多转口贸易,所以对美国来说,和这些国家的关税,它会不满足于10%的水平。所以,我觉得这个谈判也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未来在90天内,美国会在关税谈判当中取得若干的进展,但是要说完成这些谈判,我觉得可能(特朗普政府)四年任期也完成不了。
中国网:这一次中国对于美国单边的关税霸凌,采取了一个相对比较强硬的姿态,而且这次的谈判结果,在大多数人看来也是比较成功的,我相信也会鼓舞一些国家。那么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在后面的谈判当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那么,您认为这个“对等关税”最终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结局?美国会做出更多的妥协或者让步,甚至放弃“对等关税”吗?
达巍:首先,“对等关税”是美国的一个话术,我不认为它是真的在追求“对等关税”。这个“对等关税”是怎么算出来的,大家都表示质疑。不知道它的分子、分母是怎么定的。况且,我刚才说,美国现在对中国是50%多,中国对美国才30%多,这是不对等的对不对?
但总之,美国要给全世界加关税这件事儿能不能实现?我认为,10%的(关税)实现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然后我觉得美国会在具体的领域、具体的问题上跟不同的国家去谈,我觉得它会达到一部分(目的),但有一些是达不到的。我觉得如果想要达到4月2号提出的那个(关税)水平,是达不到的,得往下降一降。但通过关税谈判以及非关税的一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美国一些目标,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然后各国的态度,我想是这样的,我们中国这次反应比较强硬,我认为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其实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策略,每个国家都不乏聪明人,每个国家都不乏谈判高手。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谈判策略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处境。比如我们说日本,日本第一时间就跟美国去谈判了,现在这个谈判没有什么(结果),还是很困难。我更倾向于将日本的政策(理解为)是柔中带刚的一种选择,就是我第一时间马上跟你谈,但是你要想让我一下子让步多少,其实很困难,(日本)是非常难缠的一个对手。
但是总得来说,我想中美这次的谈判确实给各方都增加了信心,一是,连中国和美国差距这么大的国家都能谈得有进展,那么其他国家应该也能谈出进展;第二,中国那么坚决的态度会给大家一个启示,就是面对单边的贸易霸凌,一味退缩确实不是一个选项,我想这会给很多中小国家以更多的勇气。我觉得会有这个效应。面对这样的一个贸易的霸凌行径,每个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国力,根据自己和美国的关系,根据各个方面考虑,选择最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方法(去谈判)。我希望每个国家都获得成功,都能解决贸易霸凌问题。我相信中国这次的斗争是给他们一个正面的范例。
本文2025年5月19日首发于“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