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清华-耶鲁战略青年系列对话成功举办

2022-11-29

2022年9月至11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清华-耶鲁战略青年系列对话活动。系列对话期间,来自耶鲁大学法学院的12位同学与来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日新书院、人文学院、环境学院、新闻学院、建筑学院、公管学院等院系的11位同学以及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外交学院等院校的4位同学参与活动。双方共举办了3次全体对话和3次分议题对话。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葛维宝(Paul Gewirtz),耶鲁大学Paul Tsai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Susan Thornton),CISS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CISS副主任肖茜,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发展中心主任廖莹等出席了对话活动。

微信图片_20221130142050.png

全会合影

三次全体对话中,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为“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in U.S-China relations)”。9月24日,双方学生就中美双边关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开展合作,以及如何确立和平共处的原则展开了激烈讨论。会后,中美双方三个小组举办会间会,并在第二次会前分别提交了关于以上问题的联合公报。10月15日,双方首先就联合公报展开讨论,并就写作过程和收获进行复盘。在会议的后半部分,双方就主权认知差异及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展开讨论。11月5日,同学们进行了最后一次全体对话,考虑到G20峰会召开在即,本次对话以模拟峰会的形式举行,中美双方分别扮演本国各部长,讨论在会间会形成的高案,最后双方总结回顾了三次全会和两次会间会的成果,并提出对未来开展对话活动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21130142102.png

第一组

微信图片_20221130142125.png

第二组

微信图片_20221130142133.png

第三组

11月13日,CISS主任达巍、副主任肖茜以及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发展中心主任廖莹共同主持了中方同学的总结会,听取同学们有关会议形式及内容的建议。老师们肯定了同学们在对话中的出色表现和良好的沟通意识,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更多期待,鼓励同学们未来继续保持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参与者感想

卢震豪(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中美关系,还看今朝。作为青年代表,我发现大家都有那种所谓“无问西东”的开放思维。当讨论到数字经济、国际法治等话题时,我们都愿意分享那些设身处地所经历的故事,也愿意互相分享大家对于不同话语的理解。这对于跨文化的交流是很必要的,因为能实现“转译”上的“信达雅”。譬如,在国际关系的讨论中,我们分享了对于“天下”这种本土性观念的理解。这次交流让我意识到,中美观念的转译理解是重要的,两国青年的故事分享是重要的。它或许可以达到费孝通所讲的那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赵宇琪(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

时光飞逝,历时三个月的清耶对话已然结束,留下的是慢慢的收获和感动。通过与耶鲁同学们的沟通交流,我了解到了大洋彼岸同龄人的关切与想法,同时锻炼了自己“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日后我将不断学习和了解中国与世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非常感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的老师和同学对此次活动的付出!

牛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很开心能参加本次对话活动。我们的挑战主要在于很难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好的观点。第二次会议之前达老师给予了一个培训和框架,我认为有一个框架还是很重要的。在会议的组织方面,我的建议主要在于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先有GENERAL SESSION, 再有BREAK OUT SESSION。因为之前小组讨论已经有交流共识,大家可以先在GENERAL SESSION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建立我们讨论的基础,而不是对我们观点的重新阐述。另外,在会间会以及BREAK OUT SESSION中,我也认为我们需要不断被老师挑战,三次全会中整个讨论都比较鸽派,也许我们更需要具有挑战和对抗性的内容,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观点的交锋。

林桐宇(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这次对话不仅是中美青年交流,更多是疫情下一次难得的中外交流的机会。这次谈话中,我们会有一些一致意见的问题,而美国则会有不同看法。我们谈到PELOSI访台时,我在向美方抛出质疑时,美方认为PELOSI根本不能代表美国,这个问题上他们和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是不同的。在未来探讨国际议题时,这一次经历也会对我有很大影响。我的一点疑惑在于,本次对话活动中我们探讨的议题都是尝试在对抗下寻找共识,是否我们也可以在看似共识的问题中找到利益冲突,例如气候环保议题?同中求好,体现中美青年对未来蓝图的构建。

赵修业(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博士生):

本次清耶对话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与美国顶尖院校的学生交流的机会,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非常坦诚,就中美关系中比较敏感的问题都交换了意见。因为双方需要形成共同文件,所以交流很深入,并且了解到了双方思想上的共同点和差异。未来希望有更多机会与国际学生交流看法,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陈思翰(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很有幸参加清耶对话,这不仅是一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在变动时代中重新思考和锚定个体所处方位的机会。此外,本次对话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些外交和法律文件,在教科书中往往是白纸黑字的既定条文,但在谈判和书写过程中,它们其实呈现为更加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的语词互动,这种互动在后人理解和解释文本时,其实是不能忽视的情景因素。


清华-耶鲁战略青年对话是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耶鲁大学北京中心联合举办的青年对话系列活动,旨在为两国青年提供交流平台,促进青年间的相互理解,鼓励青年人在对话中积极思考,深化全球与战略意识。

撰稿:王星懿

审核:申青青


上一篇:CISS暨中国论坛一行到访英国知名智库RUSI和IISS

下一篇:CISS暨中国论坛一行到访英中协会(GBCC)、伦敦国王学院(KCL)和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UK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