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成功举办第二期战略清析论坛,线上听众超过200人。本期战略清析论坛主题为“俄乌冲突对战争与战略研究的启示”,由中心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晨主讲,同时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祁昊天和《参考消息》编辑马骐騑作为与谈人,就俄乌冲突对于战争观念与战争理论、大国军事体系变革、安全合作等战争与战略研究相关问题的启示进行了交流分享。中心学术委员、原中央外办副主任、空军原副司令员陈小工,以及中心学术委员、原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担任本次论坛点评人;中心副主任肖茜主持本次论坛。
李晨首先指出,研究当前俄乌冲突,应注意大规模战争与和平时期的背景、研究侧重点和观念差别,运用历史经验使研究回归常识。他从威慑限度与战争研究、常规战争理论检验、军事体系和军事援助绩效四个方面分析了俄乌冲突对战争和战略研究的启示。
李晨认为,此次俄乌危机演变为冲突属于威慑或胁迫策略的失败,表明特定的军事或非军事力量对比不能直接形成威慑,涉事方的战略目标和决策时的研判、决心与战争观念影响重大;在新一轮大国竞争初期,互动规则和底线不明晰,对威慑的研究不能取代战争研究。目前俄乌冲突战场形势反映了后冷战时代常规战争理论困境,需要注意大国竞争背景下,常规战争理论中技术和体系效能被抵消、战争准备动员方式和信息战目标和手段等层面的理论转向。他还以近年来乌克兰军事改革和美欧援乌经验为例,分析了此次冲突在军事体系建设和军事援助效能方面提供的启示。
之后,祁昊天和马骐騑作为与谈人各自分享了对俄乌冲突的观察和思考。祁昊天指出,探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安全研究启示,要注意到安全能力的两面性、战略安全能力的表象、内生因素、外部因素和战略竞争与管理。他从冲突的显性和隐性成本,战场攻-防、分布-集中、军事行动重心、核力量和常规力量运用策略与战场突然性管理多个角度介绍了对俄乌冲突的观察,认为“战场打不赢,一切都归零”。他还从技术信息优势转化应用、历史借鉴的辩证意义、冗余管理和系统韧性的角度探讨了此次冲突的教训和启示,认为在后续研究中应“正视改变、慎谈颠覆”。最后,他还分享了俄乌冲突对大国竞争管理中调整威慑和稳定的启示。
马骐騑在发言中介绍了大国竞争和中高烈度军事冲突背景下运用历史经验的心得,认为应注重从中观和微观层面评估军事绩效,借鉴后冷战时代低烈度冲突和此前类似冲突研究成果,适度重视小国案例;提示应结合2014年以来乌东冲突中俄军表现,综合评估此轮冲突。基于对当前俄乌冲突进程的初步判断,分析了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痼疾和当前军事改革进程与目标错配的问题。最后,他总结了俄乌冲突对调整当前战争与战略研究方法的启示。
随后,主讲人和与谈人分别回答了线上听众提出的问题。
最后,中心学术委员陈小工和姚云竹分别对本次论坛进行点评。陈小工在点评环节就俄乌冲突战场形势的四大特点进行评析。姚云竹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战争和战略研究的价值,指出民间学术讨论能拓展军事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推动学术创新和研究系统化,批判性的观察和对战争进程的动态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深入。她总结称,此轮冲突中核威慑策略运用,美、俄军事思想演变和信息战的手段和目标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主讲人和与谈人对军事技术变革、外部干涉和中小国家抵抗作战等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清析】系列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战略与安全领域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起“战略清析”系列论坛,邀请从事战略、安全、国关、外交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本领域前沿研究进行研讨,从而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者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本系列论坛于每月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关注。
撰稿:崔元睿
核稿:周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