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清析论坛】第1期战略清析论坛成功举办

2022-04-24

1650849207839028144.jpg

4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期战略清析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线上听众超过200人。本期战略清析论坛主题为“白宫掌权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历史与现状”,由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主讲,同时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河、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楠作为与谈人,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历史沿革、功能机制、作用与局限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分享。中心主任达巍担任本次论坛点评人,中心副主任肖茜主持本次论坛。

微信图片_20220425091050.png

孙成昊从五个关键问题切入,向大家展示了研究美国国安会的重要意义:国安会是专门为美国总统服务的幕僚班底,既是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众多行为体的一个,又是协调国内各部门利益、协调政策建议的白宫“中枢神经”。孙成昊还从历史视角出发,讲述了国安会自1947成立以来的演变特征和角色作用。

1650849248979009159.jpg

孙成昊指出,经过长期探索与调整,国安会最终在老布什任内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斯考克罗夫特”模式;在经历了特朗普时期对白宫内部决策体制稳定性的破坏之后,拜登政府重新明确了国安会作为“诚实中间人(honest broker)”的决策协调定位。

微信图片_20220425091100.jpg

之后,肖河、杨楠作为与谈人各自分享了对国安会研究的心得体会。肖河提到,国安会的制度发展有其自身的组织和政治逻辑。要想在白宫的“宫廷政治”中发挥决策协调平台的作用,国安会幕僚就需要举足轻重的权力;而要想真正地协调各部门、向总统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决策建议,又需要在机制中纳入更多的政治群体,这会使权力的分配变得更加复杂,推动国安会的规模扩大和层级增加。这在原理上与亨廷顿所谓“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带来不稳定”类似。肖河同时指出,国安会机制设计的主要转变,往往与总统希望深度调整美国对外政策有关,服务于总统的政策转型目标。

微信图片_20220425091106.jpg

杨楠认为,国安会的诞生虽然有着强烈的冷战色彩,但本质上来说是美国各部门政策协调博弈的结果,其试图在决策的“人性化”与“机制化”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点。杨楠也提出,“诚实中间人”的角色定位更像是某种理想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实现,因为国安会官员也往往难以做到保持中立,不带有自身政策倾向。例如拜登政府中,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常就政策问题有争辩,也体现了美国经济政策团队与安全政策团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随后,三位老师共同回答了线下和线上听众提出的问题。

1650849282072031941.jpg

最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点评。达巍老师首先肯定了三位青年学者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水平研究与分享。他指出,对于国安会的研究可以延伸出纵向与横向决策、“小圈子”决策与官僚决策机制、国家议题的安全化与武器化等诸多研究视角,三位老师的研究深入浅出,见微知著。达巍老师同时表达了对战略清析系列论坛的定位和期望:突出清华学术特色,发挥青年才俊智慧,以细深实的研究努力实现战略清晰。

1650849155360010119.jpg

【战略清析】系列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战略与安全领域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起“战略清析”系列论坛,邀请从事战略、安全、国关、外交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本领域前沿研究进行研讨,从而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者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本系列论坛于每月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关注。

撰稿人:姜永强


上一篇:战略与安全大讲堂回顾 | 前世界银行行长、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做客“战略与安全大讲堂”

下一篇:第二期清华-耶鲁战略青年系列对话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