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9日-20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第四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本届论坛以“亚太大势:合还是分?”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柬埔寨等国60余位嘉宾,围绕“动荡全球格局中的亚太” “亚太热点问题” “亚太合作:未来机遇” “亚太地区中的中美关系”和“前进之路”五大主题开展研讨。CISS创始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主持论坛开幕环节,CISS主任达巍主持论坛闭幕总结环节。
论坛现场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应邀出席论坛,发表题为《珍惜和平,团结合作,共赢亚太未来》的开幕演讲,并回答论坛与会嘉宾提出的问题。
乐玉成副部长发表演讲
傅莹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
论坛嘉宾在19日上午第一、第二节的会议中,围绕“全球动荡格局中的亚太”和“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各国与会专家认为,俄乌冲突深刻影响亚太地区,使经济和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亚太国家需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维护地区及全球的安全和繁荣。同时,针对朝核问题、海上安全等亚太地区传统热点以及供应链、数字技术、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等新兴问题,与会专家表示,各国应妥善应对上述挑战,应保持对话沟通,共同探索管控分歧和管理危机的新举措。
哈德利发言
阎学通发言
徐步发言
文正仁发言
吴士存发言
19日下午举行的第三节会议聚焦亚太发展的未来机遇,论坛嘉宾分析了当前亚太发展面临的难题,探讨了维护和平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可行路径。与会专家指出,面对地区军备竞赛风险增强、大国竞争驱动“集团化”倾向更加明显的形势,应着力构建包容的泛地区安全架构。此外,应通过对话协调各国利益,凝聚区域共识,统筹各项合作倡议,充分发挥东盟等区域组织的作用,促进公正有序、普惠、可持续的发展。
论坛第三节
霍华德发言
张燕生发言
19日晚间第四节会议上,中美两国专家针对“亚太地区的中美关系”展开研讨,两国专家在发言中解释了本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目标、核心利益诉求及对双边关系的展望。与会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应管控竞争、增进互信,同时应继续支持东盟等区域机制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论坛第四节
库普坎发言
贾庆国发言
20日上午,第五节会议围绕“前进之路”的主题展开,论坛嘉宾在发言中展望了亚太地区国家未来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前景,提出加快地区机制调整、塑造更好的地区和国际秩序的各项建议。专家们认为,应积极防范“脱钩”和恶性竞争,充分考虑各国正当发展诉求,构建有益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增长的治理框架。
论坛第五节
章百家发言
CISS主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主持论坛总结环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CISS创始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分别发表闭幕致辞。
达巍教授主持闭幕环节
论坛嘉宾合影
出席本届论坛的外方嘉宾有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德国前驻美国大使、慕尼黑安全会议基金会理事会主席沃尔夫冈·伊辛格 (Wolfgang Ischinger),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盖·卡拉加诺夫 (Sergey Karaganov),美国欧亚集团主席库普坎 (Cliff Kupchan),耶鲁大学法学院波特•斯图尔特讲席教授、中国中心主任葛维宝 (Paul Gewirtz),斯坦福大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麦克福尔 (Michael McFaul),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 (Stephen Orlins),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政策及战略学院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心主任、研究教授谢淑丽 (Susan Shirk),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 (Steve Howard),韩国世宗研究所理事长、韩国前总统统一外交安全事务特别助理文正仁 (Moon Chung-in),柬埔寨首相助理大臣陈勒提 (CHHEM Keith Rethy),美国前国家防扩散中心主任约瑟夫·狄长礼 (Joseph DeTrani),美国前驻阿富汗大使艾江山 (Karl Eikenberry),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 (Cheng Li)等。
参与本届论坛的中方嘉宾有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阎学通、刘涛雄、达巍、陈琪、李彬,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陈小工、姚云竹、张沱生、黄仁伟,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中国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等。
撰稿:崔元睿
核稿:孙成昊、袁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