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出席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并作了题为《传播是人与人的对话》的大会发言(链接全文)。
傅莹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习总书记告诫我们“传播力等于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要求我们“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傅莹提到中国这几年的对外传播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她说,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在综合能力的建设上,尤其在对外传播的完善上,路还长。一段时间以来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使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多更好,努力实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由我们自己来塑造。
傅莹说,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提升,也包括软实力的完善。目前,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复杂和多元的,而且变幻无穷。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和学习中,提升能力。
对于如何开展国际传播,赢取更多的话语权,傅莹说,我们首先需要提升传播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有更多的中国形象和中国声音出现在国际媒体和论坛上。其次,也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要有专业和战略层面的传播,也需要有人文和公众层面的传播。开展国际传播要有清晰的政治引导,传播者应该认真学习和充分领会国家意志、中央精神,同时也要了解世界,倾听世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的思维框架下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国际传播并不等同于自我表扬,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推进得这么快,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制度优势恰恰在于,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仅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而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国际传播中,我们不需要回避问题,也不怕别人的批评,重要的是能够说明,我们的政策意图和目标是什么,面对的挑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努力有哪些。当有人提出疑问的时候,恰好是做传播的好时机。
傅莹认为,传播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讲中国故事,首先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有说服力。有时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说明白大道理,不是每个传播都需要宏大叙事。我们的故事是讲给人听的,内容中要有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傅莹最后对与会的年轻一代提出希望,希望他们能更早地构建起国际意识。傅莹说,大国国内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也会引起国际上的关注,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现在中国日益发展强大,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更加复杂。中央对当今世界做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论断,而中国处在变化的中心,既是变化的牵动因素之一和关键力量,同时也受到各种新变化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需要把握好自身,做好内功,认真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关于对外传播的理论,更好地完善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体系,“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是对外传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端理论研讨会,是理论研究服务对外传播实践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同时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等8个分论坛。(完)
《传播是人与人的对话》(链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