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第二期|《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1)

2021-04-11

2021年3月20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战略青年读书会第二期活动。本次活动的阅读内容为《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导论和第一章《踏入冷战:与苏联结盟》。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院校的战略青年成员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本次读书会。战略青年成员崔元睿主持本次活动。

《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一书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冷战结束40余年中国的战略决策,其内容包括联盟、局部战争、国际危机管理、大规模对外军事援助、全面战备、建构均势战略,等等。通过重新研究与苏联结盟、抗美援朝、“炮击金门”、援越抗美、调整对美政策、中苏关系“正常化”等六个案例,揭示了冷战时代中国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初步建构了研究中国战略决策的理论和分析框架。本书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

1618072804967069810.jpg

《参考消息》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军事编辑马骐騑老师担任本次活动领读人。他针对阅读内容提出了三组思考题。

(1)对于中苏两党以及新生的两国关系而言,“联盟”是否是必须、必然的需求,双方在走向结盟的过程中,各自对促成这一行动的核心考虑和核心诉求是什么;

(2)从中苏决策者的视角出发,在本书论述的时间段内,对于对方的认知如何发生变化,以及这一认知的嬗变对两国未来关系走向的塑造机制是什么;

(3)双方对“联盟”存在哪些共同认同和认知差异,这些异同对未来的同盟关系演进如何发挥影响作用。

1618072828945077440.png

在导读环节,马骐騑老师介绍了本书的主要特征、研究意义和阅读建议。随后,四位战略青年成员依次就阅读内容进行发言。刘宇宁在发言中回顾了本书的研究视角和范畴,简要分析了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在冷战进程中,联盟行为和局部战争之间发生的行为互动以及因果关系;中国先后同苏联和美国建立战略关系的动机和战略考量等。她总结认为,研究结盟关系应重视国际权势格局和本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崔元睿则结合不同时期中苏高层互访的“问题清单”,概述双方利益关切的变化;并提出有必要分析冷战初期欧洲形势转变背景下苏联对华资源投入的规划、台湾问题与苏联对美战略顾虑、苏联同东欧国家互动经验对其与中国交往的影响。李星原首先梳理了中国战略决策的脉络,以及在同盟关系构建的四个阶段里中共的地位和利益考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从环境认知、战略关系时效和重点功能的角度评析了决策思维路径。王静姝在对前序发言人观点进行补充评述,指出在中苏结盟第二阶段,实际出现了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军事联盟、作为政治共同体的革命联盟和世界政治体系中同一阵营内部的意识形态联盟这三种联盟形式;双方对联盟性质和目标的认知差异反映出各自处理国家利益的特殊逻辑。

马骐騑老师在点评中提示发言人应在解析结构性问题之前注意充分收集并准确解读史料,以便理解中苏双方在交往初期彼此陌生、不乏误解的特性和互动进程转变的复杂过程。他还指出,应注意二战在亚洲“偶然”结束后,东西方关系和中国实力地位迅速变化对苏联决策的深层影响。在自由讨论环节,领读人结合部分辅助资料,同参会的战略青年成员解析了中苏双方决策者的认知差异,以及凸显双方利益分歧的具体史例。

1618072850875017115.png

战略青年读书会通过组织战略青年深入阅读和讨论战略史、战略理论相关书籍,在阅读中提升战略意识,培养思考国际问题时的战略思维。战略青年项目是面向国际问题领域的青年学生和青年专业从业者的研究交流组织,作为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指导下的专门项目运行,由青年自主组织,通过讲座、研讨会、圆桌及年度大型论坛等多样形式,培养有战略眼光、有国际视野,能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青年学生和学者,推荐并资助其中的优秀人员去国际论坛学习、观摩和发言,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撰稿人 | 崔元睿

上一篇:CISS举行“中美关系历史经验教训”线上研讨会

下一篇:CISS专家参加东亚贤人论坛线上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