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傅莹: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

2019-12-17 傅莹

首发于《秘书工作》2019年12期

0q.jpg

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是新中国首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公众视线中一位睿智、美丽、端庄的女性。在她的《看世界》和《我的对面是你》两本书中,我们系统了解到,她是如何在对外打交道时阐述中国主张的,是如何面对国际上的各种误解和成见、平和客观地介绍中国的……近期,我们书面采访了傅莹,一起来看看,这位长期耕耘在外交战线的“高手”,是如何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

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您从事外交工作多年,请您谈谈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解。

傅莹:2014年、2018年的两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我都参加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受到极大鼓舞。这两个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做好对外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让新时代对外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对外工作所做的深刻阐释给人以巨大启迪,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这是要求外事工作者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提高判断能力。既要端起望远镜看未来,也要拿起放大镜观历史,从中总结规律、找到脉络。既要关注事物发展的细节,见微知著,又能客观认识时代基本特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大势了然于心。既要有全球胸怀、人类眼光,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又要熟悉国情,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知道我们党和国家、民众需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贯彻外交政策和方针,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对外工作要加强谋篇布局、突出重点的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个立论基础。我想这一判断的要义之一,是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动摇,而这里面最主要的有两个变量:一是美国开始收缩霸权,进入自我修正和调整;二是中国国力上升,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世界格局将如何演变,是朝向多极化,还是形成某种过渡性的两极格局,或像有些学者预言的那样进入“无极”状态?目前还看不清楚,但变化已经在发生。美国霸权固然呈现式微的动向,但美国作为世界强国,仍有很多优势。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定力,排除干扰,积极应对复杂和多元的挑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这赋予新时代中国外交以促进人类进步的更为宏大的叙事。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觉得把世界事务比作一个舞台是很贴切的。过去中国是坐在台下的看客,被动接受传统大国的设计和规则。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登上舞台、走近中央,开始承受聚光灯的照射。我们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价值,对国际事务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例如,我们主张共商共建共享,公平正义、开放包容,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等等。基于这样的原则,中国倡议了“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公共产品,不仅体现了因时应势、顺势而为,共享发展红利的愿望,也向世界展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为改革、完善现行多边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可以预期,中国将把握大变局带来的机遇,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外事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更大成就的根本政治保障。我在全国人大的岗位上也有切身体会,大家都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加强对外工作协同,努力确保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取得好的成效。2019年是新中国外交70年,相信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武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要让人相信我是认真的,是在讲真实的东西。”

您在《我的对面是你》这本书中,也谈及了很多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的思考,能否大略地为我们总结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傅莹:当你接受一个媒体的采访时,首先面对的是记者的提问,要考虑如何应对,有时候甚至要斗智斗勇。但是,需要理解的是,记者只是一种职业,记者的背后是读者,是广大的社会公众。记者是我们让自己的信息通达对岸的桥梁。我们面对的记者不是一个对手,而是需要借助的通道。

我常提醒自己,记者是代表公众向我提出问题的,因此:

一是要有诚实和诚恳的态度。没有人愿意被忽悠、被搪塞。我作为发言人,要想让人们愿意听我讲,了解我提供的信息,而且听得进去,首先需要让人相信我是认真的,是在讲真实的东西。

二是尽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与媒体沟通就是与公众沟通,其结果将影响到大众的判断和反应,沟通者责任重大。虚假信息会失信于大众,错误信息会误导社会。真实信息和实际举措的传播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方式。

三是自己要避免表现出对抗情绪,因为那会给通道增加阻力。遇到批评性的诘问,介绍第一手的情况比反驳更有效。我可以反驳一个人、反驳一句话,但是无法反驳群体的思维,人心需要用有情感和有说服力的事实去温暖和赢取。

四是在自己所掌握事实的范围内讲话。为此,需要掌握尽可能完整的事实,如实回答问题,而不要试图掩饰或者讲自己尚未掌握的情况。尤其在应急回应公众关切的时候,如果有的情况还不能完全披露,或者情况不明时,可以如实讲,承诺待有了进一步的信息及时披露。


上一篇:傅莹谈对2020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印象

下一篇:中美有责任共创智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