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美国观察》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战略青年项目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新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并有机会参与CISS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17篇文章,主要对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文件进行综述。
作者:毛鹏宇 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学硕士生
今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发布了《美国印太战略》。该文件不仅是第一份以白宫名义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也是拜登就任后发布的第一份地区战略报告,揭示了美国布棋“印太”和施压中国的决心。
一、指导思想:以意识形态为旗,谋求“影响力平衡”
《美国印太战略》(后文简称《战略》)全文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强调“印太”地区在人口、GDP、经济增长及地理环境上有重要地位的同时,称“中国正在综合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以在印太地区谋求势力范围”。拜登政府着力将中国污蔑为“印太”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以及搅动地区安全局势的持续动因,向地区国家营造危机感和紧迫感,为其“加强在印太地区的长期地位和承诺”赋予合理性和正当性,并为后续拉拢地区国家共同针对中国打下基础。
在文件中,美国自我定位成“印太大国”(Indo-Pacific power),强调在地区庞大的利益存在及深远的历史渊源,凸显美国“印太事务相关方”的身份。同时,文件不仅回顾了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两个政党对于“印太”地区的政策延续,还提及美国正与包括欧洲伙伴在内的众多盟友一道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这一地区”,从时空维度将“印太”地区秩序与美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减紧密联系,显示出拜登政府对深耕“印太”战略的重视和谋求地区联盟合作的愿望。
中国在该战略中被列为除“气候危机”和“新冠疫情”外,考验“印太”繁荣与安全的第三个变因。文件直言美国的目标“不是为了改变中国,而是要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对美国和其伙伴及他们共同利益和价值观最为有利的影响力平衡。”[1]这些表述延续了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竞争与合作双线推进的战略,试图在地区继续渲染“中国威胁”。
二、举措与目标:布局联盟体系,补强经济短板,消减中国影响
第一,构建多层次联盟格局。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同盟体系是拜登政府在这一地区最注重的“非对称优势”。通过调整组织规则、实施共同行动,美国意图重建强大的联盟格局,以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等目标。在《战略》中所描绘的联盟格局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改良地区最紧密的联盟关系,主要对象是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的五个地区条约联盟。澳大利亚地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在美国“反介入/区域拒止”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突出的军事价值。2021年9月,美英澳三国宣布成立AUKUS新安全战略伙伴关系。该协议规定美英两国将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今年3月10日,尹锡悦在韩国总统大选中击败了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尹锡悦执政或将进一步牢固韩美联盟、改善韩日关系,为美日韩三国掣肘中国发展提供新助力。
菲律宾和泰国虽与美国保持防务合作,但两国与中国亦有较大的利益共识,未来两国在拜登的印太战略中承担何种角色仍有变数。
二是加强与重要地区伙伴的关系,主要对象是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地区和太平洋岛屿,拜登政府还特别提及中国台湾地区亦在伙伴名单之列。《战略》中,美国高度评价印度为印太地区增长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认为印度是美国在这一地区“志同道合的伙伴和领导者”。
2021年10月,美、印、以和阿联酋四国外长举行线上会议,着重讨论了政治合作和海上安全等议题。拜登还力推美日印澳(QUAD)四国联盟在技术、网安等新型安全领域的合作,客观上提高了印度在地区安全事务上的话语权。
《战略》还提及拜登政府将扩大美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存在,进行更紧密的协调合作,将《自由联合条约》作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发挥作用的基石。
三是协调与区域外盟友及伙伴的关系,主要对象是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近年来,随着“印太”地缘重要性不断上升,区域内部的经济利益相关和主要航道安全也更为欧洲国家所关切。法国、荷兰、德国、欧盟相继提出“印太战略”,聚焦政治经济和外交防务方面,与美国互有侧重。拜登政府希望能以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合作框架,鼓励域外盟友参与“印太”事务,在数字领域、海洋空间及国际法方面与欧洲国家协调协作,提高效率效益,在印太与欧洲之间建立桥梁和纽带。
综合来看,美国所构建联盟体系的特征是“蜂巢结构”,即通过多组较为稳定的“小多边”关系共同维系一个复杂的“大同盟”体系。以三方安全联盟AUKUS及四方安全机制QUAD为主干,以其他双边、多边合作关系为分支,向“印太”地区持续输入外交和安全资源,共同给养美国联盟架构,以此谋求重新塑造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重建并维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
第二,补强非传统安全与经济短板。除了传统的安全和防务领域,《战略》还突出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安全、网络空间和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意向。包括以东盟为中心,通过深化与其长期合作,在卫生、气候、环境、能源、交通和性别平等方面启动新的高级别承诺(High-level Engagement),支持东盟在东南亚发挥长久和稳定的领导作用。[2]
此外,《战略》中也体现出拜登政府的经济布局。虽然美国与“印太”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往来和巨大的贸易体量,但由于往届政府的原因,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工具支撑印太战略。
因此,拜登在2021年10月的东亚峰会上提出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基础建设、供应链弹性、贸易便利化及劳工标准等领域以“一种超越传统贸易协定的方式加强同本地区盟友的关系”,并“将以纯粹的原则和伙伴关系为中心,成为一种新的、更加灵活且更具包容性的框架”。
“印太经济框架”旨在消解“印太”地区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整合地区产能和资源,形成一套独立于中国之外的产业链,以此强化美国在地区的经济霸权,弥补以往印太战略中的经济短板,为美国的“印太”布局提供经济驱动力。
三、结语
首先,《战略》体现出了拜登政府对华策略具有继承和改变的两面性。即一方面部分继承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定位,坚持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采取以全方位竞争和打压战略。另一方面在竞争手段上较特朗普时期更强调“巧竞争”的重要性。如更广泛地利用盟友体系,更积极地响应国际组织,更注重经济和非传统安全,更长远地谋划对华战略等,且不排除与中国的必要合作。
其次,拜登政府与其盟友、伙伴之间的关系合作与分歧并存。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布局确能为相关国家带来可观效益,但印度在经贸、人权方面与美国存有分歧,菲律宾与中国经济关联紧密,法国、德国等域外大国在战略上谋求独立自主。因此,美国所谓的“盟友和伙伴体系”中存在着分歧和背离的一面,“印太”地区国家与中国也存在着互惠与合作的一面,在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拜登政府仍将面临阻力。
最后,预计拜登政府将继续整合升级盟友和伙伴网络,推进经济框架建设,加大涉华舆论宣传。拜登将继续提升美国地区存在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并通过与地区国家的“民主外交”和“经济合作”,持续强化关系,与中国争夺地区影响力,以达到施压中国、恶化中国周边环境、赢得对华“大国竞争”的战略目标。
编:申青青
审:孙成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