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纪实 | “微风埃语”赴埃及调研“一带一路”与“青年交流”支队

2025-08-19

引言:“微风埃语”实践支队由清华大学探微书院12名本科生组成,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文晶老师与孙一帆辅导员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28日至8月7日赴埃及开罗与亚历山大开展为期11天的海外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正值李强总理成功访埃、中埃即将迎来建交7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也是中埃双方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新共识的关键时期,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实践以“一带一路”与“青年交流”为核心主题,旨在深入贯彻首届中阿峰会重要成果,以青年外交助力大国外交,推动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宏大背景下,支队通过实地调研斋月十日城铁路、埃及新首都CBD、海尔埃及生态园、华为Smart Village等标志性项目,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民生领域的建设成就与发展经验,探索中埃合作新机遇。同时,支队围绕青年交流与文明互鉴,与埃中友协、开罗大学、埃及英国大学等机构开展多层次对话,促进中埃青年互动,增进相互理解与友谊,为构建中埃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本文记述了实践的到访地点与交流内容。

政治外交机构

埃及-中国友好协会

埃及-中国友好协会(埃中友协)是促进中埃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深化两国在教育、文化、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作为连接尼罗河与长江的纽带,协会通过举办青年对话、文化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让两国人民在文明互鉴中增进理解与信任。

2025年7月29日,“微风埃语”实践支队来到了埃中友协。作为支队第一个实践地点,埃中友协令支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埃及人民的热情。埃中友协为实践队伍安排了丰富的交流活动,并邀请十余名来自艾因夏普斯大学的药学、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的大学生与支队成员们进行深入交流。

首先,埃中友协秘书长Mr. Fawaz简要介绍埃中友协的情况,说明中埃青年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对“微风埃语”实践支队表示欢迎。“微风埃语”实践支队指导老师文晶老师再次强调海外实践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并对于埃中友协的热情款待表示真诚的感谢。

接着,实践支队辅导员孙一帆、支队长郭镇宁、林健永向埃中友协领导人员及埃及青年介绍“微风埃语”实践支队及实践内容与目标。支队员与来自埃及的大学生们也来到会议室中央进行自我介绍,并表达对于接下来交流环节的期待。

0a4b980395b8cad93a9d69aee4377998.png

Mr.Fawaz(左一)与文晶老师(左三)进行交流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支队员和埃及学生们两三人一组进行小范围深度讨论。话题涉及“一带一路”、青年生活等等,相近的专业背景也为支队成员们带来了新的交流惊喜。他们共同讨论学习有机化学等科目的学习方法,交流科研内容,真正体会到了“科学无国界”。青年们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也互相展示各自的邮箱以及研究网页。

8e6cdf8dc0242ab0acf6d159bb40415e.png

26b713f57915490c8d7ff1169eeef00d.png

支队合影

埃及中国贸易中心

埃及中国贸易中心是在两国各级政府支持下,依照埃及法律在埃及国家投资总局注册设立的贸易发展机构,其职责是根据两国外经贸发展需要,为中国机构在埃及开展投资、贸易、经济交流活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推动中国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中埃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

8月2日中午,“微风埃语”支队来到埃及中国贸易中心,与现任埃及中华总商会总经理、埃及中华总会会长、埃及中国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培中进行交流。

在午饭期间,支队与王董共同交流埃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与共性,支队员们更深入了解了埃及文化以及中埃文明。

饭后,支队来到会议室,与王董进行正式的交流讨论。双方提及“一带一路”对于埃及经济的重要影响,同时王董也介绍了埃及对于青年的重要就业政策以及中埃的广泛青年交流情况。

结合7月29日支队的埃中友协青年交流之旅,支队成员加强了对世界青年交流与思想互鉴必要性的认识。

107891340890467cb61ce1f1d1d2e45e.jpg

支队与王培中董事长合影

文化宣传机构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

ce1c9d5222c5ed6bfc5b15b9db393d2f.jpg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大楼前合影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作为党和国家在中东地区不可或缺的“耳目喉舌”与战略支点,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准则,精准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在“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中埃合作的宏大图景中,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5dfb1117dbb8b96089a3e885cd79f074.jpg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大楼门牌

7月30日上午,微风埃语支队一行参访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开罗),与总分社副社长辛俭强、开罗分社首席记者姚兵等五位总分社领导及资深记者举行座谈。

座谈会上,带队教师文晶、辅导员孙一帆,支队长郭镇宁、林健永分别向总分社介绍了支队的出访目标、成员构成等基本情况,并对总分社的热情接待与精心安排致以诚挚谢意。

72470be7f3a89ca2d812dc4a97754ad2.jpg

支队成员发言

辛俭强副社长代表总分社对微风埃语支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围绕三个维度——“埃及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埃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伙伴关系”“埃及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及其对深化中埃合作的重要意义”向同学们作了深入介绍。

5712a280141cfd9937176ae9ef86d221.png

辛社长展开多方面介绍

随后,总分社资深记者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议题,与支队成员展开了深入而亲切的交流。针对“新华社如何应对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负面叙事”这一关切,记者们回应铿锵有力。他们强调,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博弈,新华社始终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以翔实数据和客观事实回应质疑,广泛采集并展示包括当地政府官员、项目一线工人乃至普通民众对中国合作项目的切身观察、深度思考与真实体验,始终坚信严肃、专业、可信的全面报道方能产生深远的传播效果。

同学们还敏锐关注到中东地区与国内新闻报道的叙事差异。对此,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营销经理朱天骄介绍了中东媒体生态概况及新华社的本土化传播策略,例如调整叙事视角与表达方式以契合海外受众的认知习惯、积极拓展移动互联网平台。这些举措生动展现了新华社记者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坚定信念与专业实践。

c4b4704ca354ac65344406f708306d41.jpg

交流结束后,文晶老师代表微风埃语支队向新华社赠送探微书院文创产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光明日报》得到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

《光明日报》驻埃及记者站始终秉持向知识分子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思想文化的使命,忠实记录埃及当地与中国相关的实践。7月31日,在与驻埃及记者陈天喆的交流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一线记者深入当地群众的工作作风,了解到中国政策与中国文化对埃及民众的深远影响。记者站对“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实践的持续跟踪报道,特别是中埃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园区合作、民生项目等领域的丰硕成果,以及埃及独特的本土风土人情,都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效应与民心相通的重要意义,给同学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590c0f78fe13037fad6be3c261730a51.jpg

光明日报驻埃及记者陈天喆与微风埃语支队合影

基础设施建设

埃及新首都CBD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CBD)坐落于开罗以东45公里的沙漠地带,是埃及国家战略“2030愿景”的核心工程,旨在疏解开罗千年古城的超负荷运转压力,重塑国家政治与经济中枢。作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典范,这一项目由中国建筑集团承建,以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为核心,集成12栋商业办公楼、5栋高端公寓及2座五星级酒店,总建筑面积达170万平方米,勾勒出埃及未来的天际线。这一项目不仅承载着埃及重返阿拉伯强国的梦想,更成为中埃技术互鉴、命运与共的永恒象征。

9628eaaa9d9caf160639b9abbad3069e.jpg

在标志塔上俯瞰埃及新首都CBD

7月30日下午,微风埃语支队一行赴埃及新首都CBD参观交流,与中建埃及新首都CBD项目总工程师袁浩、CBD项目外宣主管黎炳宏等领导及项目工程师举行座谈。

中建埃及新首都CBD项目总工程师袁浩对支队的到来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新首都CBD项目的公司与项目概况、市场开拓、海外传播、校企合作等内容。文晶老师向对方介绍了探微书院与微风埃语支队。双方共同观看了CBD项目的宣传片,并就埃及形势、CBD建设、两国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9bf0980ba9fbdf966ce72a4bf3ae851e.png

项目总工程师袁浩发言

7971e3f68958b3ef0038373f3c51e557.png

文晶老师发言

0e0990a60475930c9fb12bb54c8cdc7d.png

双方热烈交流

在座谈结束后,项目工程师带领支队成员参观了CBD项目C07&C08办公楼、景观大道、CUC能源中心,并登上了“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74层,俯瞰新首都CBD。项目外宣主管黎炳宏在途中向支队介绍了标志塔的施工过程,以及新首都CBD的规划布局,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

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位于开罗东部,是连接开罗老城区、东部卫星城与新行政首都的交通大动脉,作为埃及国家战略的核心工程与中埃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中铁-中航国际联合体以全产业链模式承建。在埃及打造“东部经济走廊”的宏大蓝图下,斋月十日城铁路以120公里时速的电气化轻轨系统、日均36万人次的运输能力,重塑了当地通勤模式,为沿线500万居民提供高效低碳的出行服务,成为中埃技术互鉴与共享发展的典范。

8月3日下午,支队前往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开展调研。同学们乘坐了轻轨,亲身感受了中埃共建的成果。在车站,项目负责人高宇人向同学们介绍了项目的建设历程及未来规划,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a227a4206c069b7ad73f6a9defeccbee.jpg

轻轨线路与列车信息(图源:عالم السيارات)

356c22746c9de9923671dc50e301dcc8.jpg

项目负责人与支队合影

埃及中资企业

华为埃及总部

华为埃及总部扎根于开罗智慧村(Smart Village Cairo),作为中国数字技术出海北非的战略支点与人才孵化中枢,始终秉持“在埃及,为埃及”的本土化理念,深度融合知识传递、技术赋能与联合创新三大核心使命。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与埃及“2030愿景”数字化转型的交汇点上,华为埃及通过“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成为支撑埃及跃升为区域ICT中心的关键引擎。

6d83d9332a6d0c268eb88083784b709d.png

华为埃及总部业务情况

7月31日上午,支队来到位于Smart Village中的华为埃及总部。支队首先了解了华为在埃及的发展历程。经过25年的发展,华为在埃及运营商、政企、云计算、数字能源、终端等多个领域均处于领导地位。除此之外,华为还在埃及设立了开放实验室,专注于行业创新、技术创新和联合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科技进步。

随后,支队参观了解了ICT学院。ICT学院是华为全球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ICT专业人才,已与埃及多所顶尖大学建立紧密合作。

在工程师的带领下,支队来到TAC/GTAC展厅。负责人向支队介绍了TAC/GTAC业务从2G时代到5G时代的发展历程,以及核心服务体系。双方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741604620ce2187fde828e91b86f8341.jpg

华为埃及总部负责人与支队合影

海尔埃及生态园

海尔埃及生态园扎根于埃及斋月十日城工业区,作为中国智能制造出海非洲的产业枢纽与技术赋能平台,始终践行“本土化研发、制造与营销”的三位一体战略,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绿色生产创新。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与埃及“2030愿景”工业升级的交汇点上,海尔埃及生态园通过全链条技术转移与产业链孵化,成为埃及制造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引擎。

8月3日上午,支队赴海尔产业园区开展调研。支队首先参观了海尔在埃及投放的产品,并且进入车间零距离观看了生产线。随后,支队与园区负责人展开了座谈。对方介绍了海尔从2019年成立贸易公司,到2024年正式开园的历程,并向同学们诠释了海尔“人单合一,链群合约”精神的内涵。双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b12f586ac0d4d5217bc7c884e1a34359.jpg

园区负责人与支队合影

教育与学术机构

开罗大学

开罗大学(Cairo University)是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始建于1908年,前身可追溯至1825年的埃及大学。作为埃及第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它在传承古埃及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7月31日,“微风埃语”实践支队来到了开罗大学进行调研交流。

开罗大学经济与政治科学系(FEPS)系主任Prof. Hanan Mohammed Aly对“微风埃语”实践支队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开罗大学、以及FEPS的基本情况,并对中埃青年交流表示支持。随后,文学系等其它院系领导、教授也依次介绍了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并表达了对此次交流活动的期待。

随后,代表团深入参访了校园内的核心设施,包括主图书馆、国际合作办公室、商业孵化器等,实地感受了开罗大学的学术氛围与创新实践。

在学生展示环节,来自经济系、政治系以及《精英杂志》的学生代表分别围绕专业领域和青年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展现了埃及青年在学术探索与社会参与中的独特视角。后续的校园生活交流也为中埃师生提供了轻松自由的对话空间,师生们在社团、协会等交流中碰撞思想,分享经验,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整个流程紧凑而充实,既有学术的深度,也有互动的温度,充分体现了青年交流的活力与意义。

dfc4f4b7272f2102c18b7a611cb3c3f6.png

全体交流成员合影

埃及英国大学

埃及英国大学(The British University in Egypt, BUE)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私立大学,致力于提供英式高等教育。该校与英国多所高校合作,课程设置和学位认证均符合英国标准,尤其在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商科领域享有盛誉。2019年,该校成立了埃及首个私立大学中文系,并与中国高校合作培养翻译人才。

8月2日中午,“微风埃语”支队来到埃及英国大学(BUE)进行交流,并重点与埃及英国大学中文系学生进行友好会谈。

首先,支队成员来到埃及英国大学中文系进行参观,并与中文系学生交流。随后,支队依次前往埃及英国大学图书馆与科技园区参观。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中,同学们被丰富的藏书与现代化的学习设施所吸引,不少队员还亲自体验了电子阅览区的便捷服务。走进科技园区,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更是让大家印象深刻。通过实地观察与交流,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埃及学生的学习模式,还切身感受到当地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创新环境。

在座谈环节,支队与希夫尼大使(曾任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华大使,现任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埃中友协副主席)进行交流,共话教育合作与人文纽带。埃方代表回顾了两国建交70年来的友好历程,强调教育交流与青年互动对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意义,并期待未来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此次访问是推动两校合作的重要契机,青年学子通过实地参访与对话,切身感受到埃及的教育活力与文化魅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使者,他们希望以此次交流为起点,为两国人文合作与学术互动注入更多青春力量。77861e4e898a0912c2dd7c716134e787.png

支队与希夫尼大使及BUE校方人员座谈

40700fe071e7dc0fc95ded295ebecfc5.png

双方师生合影

文化遗产与历史文明

在本次实践中,支队踏足金字塔、埃及国家博物馆、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萨拉丁城堡、哈利利集市、亚历山大图书馆、凯特贝城堡等文化遗产与历史文明古迹。从开罗的沙漠奇迹到地中海岸的智慧灯塔,我们用脚步丈量尼罗河畔的千年文明断层线,亲身探寻埃及古老的历史与文化,体悟文明的厚重。

至此,“微风埃语”赴埃及调研“一带一路”与“青年交流”实践已圆满结束。此次实践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成果的生动检验,更是新时代青年以行动响应国家战略、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实践,体现了青年一代在推动国际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中的独特作用与责任担当。最后,诚挚感谢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埃中友协、埃中贸易协会等机构以及清华大学校方对本次实践的大力支持。

文字丨郭镇宁、閤逸蓝、李玥萱、卢思诚

图片丨支队全体成员

排版丨閤逸蓝、李玥萱、卢思诚

审核丨文晶、孙一帆




上一篇:刁大明:得州与加州的“蝾螈”之战,是纽森和特朗普的2028之争?

下一篇:孙成昊带队赴英国调研人工智能安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