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茜:世界需要包容、开放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来自法国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的观察和思考

2025-02-19

肖茜: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2月11日,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闭幕,峰会发布《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获得法国、中国、印度、欧盟在内的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但美国和英国未签署这一声明,引发各界关注和讨论。
此次峰会由法国和印度联合举办,是继2023年在英国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和2024年在韩国召开的人工智能首尔峰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峰会。作为东道国之一,法国期待峰会实现三大目标:推动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寻求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国际合作模式,提高法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和地位,努力缩小与中美的差距,以及推动法国国内人工智能生态建设。
从法方设定的目标来看,此次峰会确实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首先,此次峰会发布的《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获得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署,充分展示了法方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方面的观点和立场。二是法方宣布未来几年内对人工智能项目进行总计1090亿欧元的投资,希望通过峰会调动国内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赛道中。三是法国同印度共同合办此次峰会,中国也派出高级别官方代表团与会,可以说法方通过此次峰会成功团结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峰会的主题设置和会后声明中,也有效地反映了全球南方国家在AI发展与治理方面的关切,包括AI的包容、可持续发展等。峰会声明联署的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发展中国家占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峰会也引发了美英等国的强烈不满。美英拒绝签署峰会声明,英国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解释不签署原因,否认追随美国立场。一些专家认为,峰会声明偏离了前两届AI安全峰会的轨道,提出公共利益人工智能、未来工作、创新与文化、AI信任构建和全球AI治理五大主题,严重稀释人工智能安全主题。峰会太多关注推进法方本国在AI方面的商业利益,而非聚焦更紧迫更重要的AI风险问题,包括AGI风险等。例如,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与基础交互研究中心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创始人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在X帐号上公开批评声明完全忽视了在英国布莱切利AI安全峰会上达成的有关比人类更聪明AI系统的科学和政治共识,呼吁各国不要签署声明。此外,法国AI行动峰会呼吁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国际合作模式,而这不同于前两届峰会倡导的以西方“小圈子”为主导的AI安全治理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英AI原来主导的治理轨道,因此受到一部分国家的抵制和批评。
如何平衡AI的监管与发展也是此次峰会争议的焦点,各国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思路。比如此次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闭幕式的发言中,公开批评欧盟的AI监管政策,称“一些外国政府正在考虑对开展国际业务的美国科技公司进行监管,这令特朗普政府感到不安,美国不能也不会接受这一点……”万斯的讲话或标志着美国政府一改拜登政府在AI监管上部分寻求与欧盟合作的态度。在可预见的将来,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主张放松对AI公司的监管,将与欧洲在人工智能治理的理念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或将冲击美欧的AI治理上的协调与合作。
此次中国政府派出高级别官方代表团出席法国AI行动峰会,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在峰会期间举办了一场以“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进展”为主题的官方边会,邀请来自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加大人工智能安全合作,推动建立一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从此次峰会的各方评价来看,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治理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获得各国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中国成为此次峰会上发挥建设性、稳定性和积极性作用的重要力量。
2023年10月,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呼吁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2024年7月,中国提出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决议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并获得140多个国家支持。9月,中国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呼吁各方对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提出通过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等形式,切实落实联大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这些努力都体现了中方推动全球采取共同行动的严肃认真和积极主动的态度。
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探索的产物,而科学探索本身开放并超越国界,任何企图通过封锁、限制、分裂来获得科学技术上的优势都是短视和愚蠢的。世界需要包容、开放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首先需要推动各国在AI的理论和实践上形成相近的理念和认知,而共同的认知需要通过持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培植。此外,构建各国能参与其中的AI全球治理框架迫在眉睫。如何平衡代表性和有效性,是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框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是此次法国峰会留给未来峰会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81acbe787e3abfc3a81792f17806721b.jpg

本文2025年2月17日首发于《明报》


上一篇:【活动预告】第18期战略与安全大讲堂(CISS Talks) | 大国竞争下的核风险管控

下一篇:孙成昊:在慕安会感受欧美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