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8月18日,美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在戴维营(Camp David)举行峰会,并在开展联合军事演习、提升电池和半导体芯片合作、强化对可用于军事技术的出口管控等军事和经济领域达成一系列共识。更重要是,在拜登政府推动下,美国希望将三边会晤机制化,力图消弭日韩两大美国亚太盟友之间的隔阂,打造不受政府更迭影响、更紧密的三边关系。
虽然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表示,美国此举的目标不是建立一个亚太地区的北约,但美国加大捆绑日韩同盟与推动北约亚太转向几乎同步进行,这也意味着美日韩关系的深化,将导致北约亚太转向和亚太地区的“北约化”,美日韩及北约的地区政策都将抬升“阵营化”对抗风险。
拜登执政后推动亚太地区盟伴体系“优化升级”,相比特朗普政府,更为重视日韩在地区发挥的作用。北约在亚太的四大伙伴——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与美国在地区新组建的美英澳联盟(AUKUS)和新激活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成员出现高度重合,四国具备加速推动北约亚太转向进程的“先锋”能力,协助美国将“轴辐体系”转变为“盟伴协同体系”,成为北约亚太转向的核心目标。
以日韩为代表的亚太四国,积极响应美国推动的“两洋战略”及北约亚太转向趋势。2022年北约峰会首次邀请四国领导人与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峰会期间明确表示,欧洲和“印太”地区安全“不可分割”,甚至将乌克兰危机与东亚安全形势挂钩。去年5月,韩国宣布加入北约下属的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成为首个加入该中心的亚洲国家,正赋权北约将其参与亚太事务的意愿转化为能力。今年1月底,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接连访问韩日,并声称北约的安全与东亚安全相互关联。
北约不断推进与亚太四国的军事合作水平,包括考虑建立驻东京办事处,而这一机构一旦建成,将成为北约在国际组织及东欧、中东以外的首个亚太地区联络处,作为协调亚太四国合作的枢纽。
北约织密与日韩关系
美国加紧与日韩同盟的互动及其推动北约亚太转向,将扰乱地区秩序,尤其是刺激部分地区国家出炉更具军事冒险色彩的战略文件,拉升军备竞赛和地区伙伴关系“安全化”风险。美国还进一步利用乌克兰危机,将北约蕴含的“东西对立”思维向亚太输出,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国家周边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美国的亚太盟友日本、韩国,相继出炉涉及地区安全的战略文件。去年12月日本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文件,明确表明为应对弹道导弹袭击等事态,日本将拥有可攻击敌方导弹基地的“反击能力”,标志着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同年12月韩国出炉“印太”战略文件,也是其首份地区外交战略,除了强调扩大全面安全合作之外,也将美国力推的捍卫和提升“普世价值”纳入其中,得到美国热情欢迎。未来,北约可能持续加强与日韩等国形成类似“五眼联盟”的情报同盟,并逐步打造更紧密的北约与日韩军事同盟关系。
“印太”地区军备竞赛风险增加
同时,随着北约这一军事组织日益介入地区事务,并鼓励其盟伴发挥主导作用,“印太”地区潜在的军备竞赛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发展乏力,对“印太”地区国防开支的影响微乎其微,地区防务开支占全球比例从2009年的20%升至现今28%。北约转向亚太将进一步推升地区军事竞争,各国提升防务支出的行为,可能形成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对地区国家经济复苏和发展构成挑战。
美国和北约利用乌克兰危机,深度捆绑两大板块的盟伴体系,将造成亚太地区伙伴关系“安全化”,推升“阵营化”对抗风险,地区各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周边战略环境。美国力图构建协同北约、七国集团(G7)、AUKUS、Quad以及美日和美韩双边同盟等发挥联动作用的平台;同时,北约欧洲成员国与美日印澳等“印太”国家的外长和防长会晤、联合军演、防务合作密度和力度不断上升,北约及欧盟成员国在“印太”地区开展舰机行动的密度和频次增加,更大尺度的行动或会逐步显现。
中国面临更严峻战略环境挑战
北约转向亚太及其连带举措,将加剧地区国家的不安全感。被美国及北约塑造的安全需求,可能取代地区以谋求经济发展为主的对外战略逻辑,中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安全层面,中国周边可能会出现复合型的“安全化”和“阵营化”趋势,恶化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于经济层面,美国和北约将加紧拉拢欧洲及亚太盟伴,就贸易规则、技术、供应链、关键基础设施、出口管制等领域,构建排他性的议题式“小圈子”,通过将经济议题“安全化”,破坏中国发展势头。而在这次美日韩峰会上,上述趋势都已有所体现,地区形势将更趋复杂。
原文2023年8月31日发表于香港《明报》并被新加坡《联合早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