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钢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宋效军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
余翔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专家
美东时间8月1日下午5点13分,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挑战拜登政府,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从“AAA”降至“AA+”。惠誉称此举是因为美国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沉沦于债务泥潭之中,而政治僵局则更显治理之弱。这样的事件虽不常见,却合情合理,就如诚实的孩子一语揭破“皇帝的新装”,让真相震耳发聩。
美国信用评级再次被降
惠誉这次降低美国信用评级,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政府信用被削减,上一次还是在12年前。
2011年,标普将美国的主权评级从3A下调至2A+,当时市场掀起波澜巨浪,美股当天暴跌7%。然而,这次的调降对市场冲击相对有限,黄金在第二天仅小幅高开,随后又回归平稳,似乎暗示市场早已感知灰犀牛来临的脚步。
与12年前相比,眼下的情形有两处明显不同。首先,时机不同。2011年美国信用评级被降正值党争激烈博弈之际,债务上限议题被炽烈讨论,引发的冲击巨大,波澜涌动。然而此次降级发生于债务上限谈判完成后两个月,人们已渐淡忘。
其次,眼下所处的全球货币环境与12年前迥然不同。2011年美国沉浸在宽松的货币氛围,美联储不断推行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市场扬帆翱翔。而今美国正身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负面消息已是虱多不愁,再多一条又何妨,降级只是向美联储发出美国经济的负面信号,加速美联储加息周期谢幕。
惠誉调降美国评级究竟为何
对于惠誉降级背后的动机,种种猜测交织在谜雾之中。或许,有人认为惠誉与美国政府上演着一出精妙的双簧戏,其目的不过是为美元贬值铺平道路,编织贬值的氛围,然后悄然上演一幕全球牵绊的大戏。
然而,这样的猜想或解释令人生疑。其中关键之一在于如何理解评级的重要性。评级,决定着一个国家市场融资的高低,绝非儿戏。对于小国和弱国,评级有可能将其推向深渊;而大国对此亦不容忽视。一旦评级下调,或许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倍增。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棋局中,人们不禁陷入推理的迷境,谜底似乎尚在遥远的彼岸。惠誉如谜般的动机似有一种可能的合理解释,揭示着一个复杂而扑朔迷离的图景。
首先,这可能是通过降级达成一举多得的目的。从金融的视角看,一旦三大评级机构之一下调评级,市场便视之为降级,这情绪波及之广,易于理解。在金融市场,负面消息常常比正面消息带来更大影响,毕竟投资者不愿忽视风险,做空者更不会错失借此做空的机会。全球评级市场90%的业务被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垄断,因此它们的话语权极为重要,能够左右全球资本市场。它们也以自身影响力左右市场,以此牟利。以穆迪为例,曾在2000-2007年间赋予4万多项抵押贷款相关资产3A评级,致使其业务营收高达22亿美元。然而,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降临时,穆迪又急忙将这些金融创新产品降级,放大了危机效应,成为危机的帮凶。一位穆迪高管曾无奈地表示:“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相较于其他两家机构,惠誉规模较小,因此在策略上更为激进,不惜争夺眼球以抢占市场份额。回顾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惠誉是第一个下调希腊国家信用评级的。不得不承认,发布消息,引发市场动荡,攫取暴利是华尔街的擅长之事。
或许惠誉还隐藏着另一个动机,就是阻挠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等多名政府官员公开反对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强调民主党籍总统拜登不应为共和党及前任总统特朗普背锅。实际上,美国政府曾试图说服惠誉放弃下调评级,然而对方坚称,其决定的关键原因是2021年初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冲击国会大厦引发的动乱,这凸显出美国政治的不稳定。
目前,相当多的欧洲人对特朗普表示反感,特朗普在任期内对欧洲的傲慢态度更令很多欧洲人怒不可遏。然而,根据当前美国大选预热的情势,特朗普有望再次成为共和党最终候选人,与拜登角逐2024年总统宝座,而且他也有相当的胜算。在这种局势下,将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大厦作为调降美国主权评级的关键因素,无疑有助于增加民众对特朗普当选的担忧情绪。
然而,惠誉的算计并不完全符合拜登政府的期望。虽然拜登政府也认同特朗普再次当选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风险,但降级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更为严重。美联储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国债市场上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发出了经济衰退的强警报。除此之外,制造业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高通胀也会对居民收入产生影响,进而削减消费能力。若在2024年大选前,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不仅不会助攻拜登的选情,更可能形成拖累。
因此,此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可能是惠誉故意释放的负面消息,背后很有可能伴随着一系列损人不利己的操作。而这对美债的影响其实并不巨大,毕竟目前美国国债还从未实质性违约。对惠誉降级背后的动机,虽然迷雾重重,然而时局终究难逃清明眼,真相最终仍将缓缓揭晓。
美国“降级”可能释放出何种“寒意”
惠誉的降级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还需要观察,而其潜在的大规模副作用,或许在更远的未来才会显现。
首先,惠誉的举动可能再次引发两党间财政问题的激烈争执。即将来临的2024财政年度政府预算已经引发了严重的两党分歧,预示着一年一度的联邦政府关门闹剧可能会再度上演。
其次,中美关系或将迎来新的改善机遇。华尔街投行预测美国债务规模将比新冠疫情前的预测提前9年突破32万亿美元。2023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2.1%放缓至1.2%,到2024年进一步下降至0.5%。美国政府面临一系列经济难题,这也许是其近期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之一。然而,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言论也导致拜登政府的政策出现自相矛盾,释放出相当混乱的信号。若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或将为中美关系改善创造新的契机。
第三,需要警惕“震中在美国,但受损却出现在边缘国家和地区”的可能性。8月1日惠誉意外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市场风险情绪受到打击。2日投资者竞相获利了结,亚太市场暴跌。亚太股市指数创下近一个月来最大跌幅,港股与A股双双走低,恒生科技指数盘中跌超过3%。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印尼等市场均出现下跌,而油价和金价则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总的来说,此次惠誉的降级举动或许只是寒意开始萦绕,大规模的副作用还需时日揭晓。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连锁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密切留意这些动态。
虽对惠誉降级的影响还需观察,但美国政府对惠誉的“报复”却可能很快到来。历史的回顾指向2011年,当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美国政府做出强烈反应。美国司法部翻出陈年旧账,以2008年违规经营为由,对标普展开调查。在此压力之下,标普总裁夏尔马被迫辞职,总裁一职由花旗银行首席营运官彼得森接替。夏尔马的辞职映射出政治与金融的博弈。然而,美国政府并未终结对标普的追击。2013年2月,美国司法部再次起诉标普,称其为增加利润,操纵评级,加剧了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由联邦存款担保的银行及信用社遭受损失,要求标普赔偿50亿美元。2015年2月,美国政府和标普达成庭外和解,标普最终以缴纳10亿美元罚金结案。
灰犀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首先,虽然美国无下限的党争、日益沉重的债务包袱等问题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美国政府对风险事件的迅速反应仍然值得借鉴。面对市场上出现的负面消息,美国政府表现出了对此高度敏感的态度,并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从效果上看,起到了一定的安抚市场恐慌情绪的作用。这也提醒我们,应密切关注市场上的负面消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对负面消息的有力反驳,有效抵消市场对经济的负面看法,巩固市场对经济的信心。
其次,对于中国,我们应当怀揣坚定的信心。美国财政赤字长期居高不下,债务问题令人忧虑,而美国政治的党争令政策无法平衡,反观中国则在全球舞台上彰显出令人瞩目的责任担当和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政府展现出高效率的宏观经济管理,使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中国坚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建。阿根廷最近使用人民币偿还美元债务,用行动提升了对中国的信用评级。这份负责任的态度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让中国成为全球投资者青睐的目标。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丰富的投资机遇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刻,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成为自由贸易的坚定拥护者和推动者。
第三,对于减持美债和去美元化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虽然这次下调对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但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其实力和吸引力不可低估。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在采取措施维护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美债仍然有许多因素支撑其安全性和吸引力,例如高流动性和广泛的市场参与度。对此,作为资产管理者,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将美债与其他资产搭配,权衡风险和期限,做出最优决策。同时,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策略。
最后,此次美国信用评级的调降虽然短期内未产生如2011年那样的轰动,然而对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影响却不容小觑。美国债务、财政等经济风险宛如一只脚步声越来越近的灰犀牛,不容忽视。唯有保持警醒,睿智应对,方能在当下汹涌的金融风潮中平安度过。
本文2023年8月9日首发于“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