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448期—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动态——国际智库关于美国政策和中美关系的观点摘编

2021-10-29

1、美国及其伙伴应限制中国在“脆弱”的南亚迅速扩张影响力。

中国的经济和政治足迹扩张得如此之快,“脆弱”国家正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形象在中东欧、南亚这两个地区的扩张速度异常之快。卡内基报告旨在从三个方面衡量中国的影响力:1、中国的活动塑造或限制了地方政治和经济精英的选择;2、中国的活动影响或者限制了地方媒体和舆论;3、中国对当地公民社会和学术界的影响。这篇报告是该项目报告的第一篇,以南亚四国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为研究对象。报告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报告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目标是利用中国经济杠杆的影响力,威慑或强迫重点国家的行为者为中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服务。第二部分,报告认为,这些国家往往具有薄弱的国家机构、脆弱的公民社会、 精英控制的政治环境,这为中国提供了机会。第三部分,报告称,该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参与地区事物的负面影响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在竭力避免完全被中国的影响力所俘获。但双方的确渴望建立更广泛的关系。相比之下,印度仍然是该地区更为重要的战略参与者。中国则扮演了发展伙伴和制衡区域强国印度的平衡因素。第四部分,报告建议美国及其战略伙伴:1、确保在该地区的持续存在和长期政策来迎接中国的挑战;2、通过非政府手段与中国竞争;3、学习中国提供地区国家真正需要的东西;4、提供帮助提高这些国家应对中国影响力的能力,如谈判水平和债务管理能力;5、利用美国及其伙伴在多边组织的影响力帮助这些国家寻求发展援助。6、不将美国的参与同这些国家减少与中国的接触挂钩。7、增强这些国家的公民和能力建设,发挥美国及其伙伴的优势。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10月13日发布重要涉华报告《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 四个国家的脆弱性和复原力》。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1/10/13/china-s-influence-in-south-asia-vulnerabilities-and-resilience-in-four-countries-pub-85552

2、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保持强连续性。

拜登政府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政策。几个月来,美国商界和外交政策领域的人士一直在等待拜登政府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评估结果。美国贸易代表戴琦近期发表了演讲,从中可以总结美国对华政策要点如下:1、拜登政府准备延续特朗普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拜登政府将中国的非市场贸易做法视为其贸易政策的核心,重点是补贴问题。2、美国将加强对工人群体、基础设施和研发项目的投资。3、美国还将加强与盟友合作,尤其是欧盟。但拜登政府很可能不会主动寻求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或其他地区的盟友和伙伴发展更密切的经济关系。美国政府没有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与台湾达成新的贸易协议,或者将美日数字贸易协议扩大为地区协议。4、美国不愿接受世贸组织在解决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5、美国愿意“动用一切手段”来捍卫其经济利益,未来仍有可能采取新的贸易行动。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10月7日发表其贸易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高级研究员詹妮弗·希尔曼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员亚历克斯·蒂皮特的文章《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接下来会怎样?》。

https://www.cfr.org/in-brief/whats-next-us-trade-china

3、美国应客观看待中国对美的科技挑战,保持自身优势。

技术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基础。必须考虑许多因素来评估一国技术和创新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技能与教育、劳动力、资金、生态系统以及政策和地缘政治。技能与教育:美国高校仍然名列前茅但技术文献和专利数量已被中国超越。劳动力:中国每年毕业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士数量已超过美国,但质量上与美国存在差距。科技投入:中国在科技上的支出仍低于美国,但中国科技支出的增长率远超美国。科技生态:美国仍然拥有世界最好的科技生态,但中国许多科技公司同样正在取得技术成功。政策:中国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致力于在全球进行风险投资和接受外资进入。虽然中国不遗余力地推进技术自主化,但目前中国在芯片等领域仍然对美国高度依赖。地缘政治:从特朗普政府时开始,美国对中国部分行业进行了技术封锁和采购禁令。拜登政府则宣布提高科技支出,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正面应对中国的科技竞争。近期有大量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同时受到中美监管压力,可能批量退市。作者建议,尽管中国企业遭受到挫折,但美国仍需为技术研发提供充足资金,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从而保持其在关键科技领域的优势。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网站10月8日发表其高级访问学者宫武(Cung Vu)的文章《技术和创新竞赛:美国输给中国?》。

https://www.rsis.edu.sg/rsis-publication/rsis/technology-and-innovation-race-us-losing-edge-to-china/

4、美国在印太重军事轻经济策略已过时。

美国与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显示出美国对提升“对抗中国阵线前沿”国家能力的充分重视,也证明了美国可以将曾经在美中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争取过来,但这样的举动和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相比,在战略上却显得有些过时。分析美国此举得失的本质在于,数十年后究竟“美国阵营”拥有的核潜艇数量多重要,还是将世界上更多有经济活力的国家吸引到中国周围重要?美国此举将带来两大问题:一是将会进一步加剧跨大西洋联盟关系的恶化。“美国抢单”让法国震怒,法外长表示美国“野蛮、单边且无法预测”。原本欧盟9月16日发布了《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显示出参与国际事务的雄心,很多目标与美国的有重合,但华盛顿此举给美欧在印太的合作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二是CPTPP前身本来是美国为应对中国崛起发起,初衷是降低很多国家在贸易上对中国的依赖,但中国目前已申请加入,加之中国是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力量,这对美国不利。美国希望发挥先进军事力量的作用,而中国却尝试将更多国家吸引至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内。对比之下,美国的策略显得有些过时。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9月17日发表《华尔街日报》原驻北京分社社长张彦(Ian Johnson)的评论《贸易与潜艇孰重孰轻:美国在印太地区危险的权衡结果》。

https://www.cfr.org/blog/trade-versus-subs-risky-us-tradeoff-asia-pacific

5、阿富汗局势的美中零和解读过于简单。

首先,在这场“游戏”中并不仅美中两个“玩家”,中国甚至并不是取代美国地区存在的唯一选项。巴基斯坦和伊朗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二,虽然中国并不乐见美国在其邻国阿富汗驻军,但对美国撤军后可能带来的动荡也非常担忧。第三,中国对目前阿富汗时局并无太高期待。中国的基本目标仅是阿塔能保持阿富汗基本秩序,防止动荡外溢。第四,中国尚未计划填补美国撤军留下的真空,中国政府的关注更多在放在国内。目前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策略主要是观望。第五,中国与阿塔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这一合作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中国与阿塔的对华已进行了数十年的接触,但在混乱、多变的时局下,中国对与阿塔达成任何协议都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

——美国和平研究所网站9月24日发表其杰出研究员安德鲁·斯考贝尔的文章《阿富汗变局下的美国和中国不会是“零和游戏”》。

https://www.usip.org/publications/2021/09/china-and-us-exit-afghanistan-not-zero-sum-outcome

6、中国崛起是否意味着美国衰落?

美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挑战——世界上出现一个与其实力相当的国家。首先,世界正朝着多极局面转变,且更加丰富。单一民族独立国家处于顶端(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紧随其后的是欧盟、日本,甚至印尼和伊朗。这标志着世界权力进行了深刻的再分配,即便美国依然是头号玩家,也只是众多玩家之一。其次,美国的武装力量远不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没有足够的舰船来满足在全球各地的军事部署。在历史学家看来,如今的美国类似于老哈布斯堡帝国,拥有庞大、消沉的武装部队,涉足地区太广,战线拉得过长。与此同时,中国似乎正在世界各地展示力量。在未来的无人机战场或脉冲星控制领域,美国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对手将胜负难料,美国高素质军人占据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以往的军事革命都有利于美国,但下一场军事革命未必。再次,作为衡量国家力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相对经济实力,美国优势同样不再。不管外界对中国的经济力量有何质疑,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中国都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速。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9月1日刊登耶鲁大学历史教授保罗?肯尼迪的文章《中国的崛起是否意味着美国的衰落》

https://www.economist.com/by-invitation/2021/09/01/paul-kennedy-on-whether-chinas-rise-means-americas-fall

7、改善美中关系可借鉴尼克松访华。

文章认为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目的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解,无论是构建反苏联盟还是承认“一个中国”,都并不是尼克松的真实目的。改变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印象,为美中改善关系建立基础才是尼克松中国之行的目标。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美国民众1968年对中国的印象较差,仅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是诚实的。但在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公众对中国人的印象出现了积极的转向。当时尼克松愿意为了迎合美国民众的感性而进行政治赌博。今天要想改善美中关系也需要采取大胆举措,且须有意志力,为了建立更安全的世界,愿意在短期内牺牲一定支持率。其次,尼克松了解美国民众的集体感情状态(collective emotional ethos),也了解转变民众观念的重要性。尼克松访华对于今天美中关系改善仍具有借鉴意义。

——《外交学人》网站9月11日刊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员麦克斯·普利希德斯的文章《缓解美中关系紧张: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经验》。

https://thediplomat.com/2021/09/easing-china-us-tensions-lessons-from-nixons-1972-trip/

8、达成减排目标,关键不在美中。

目前关于气候变化谈判的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想顺利达成气候变化目标,关注国内与多边相关问题比关注美中两国能否达成协议更重要。降低排放量更多要依赖国内的政策和措施,且能源转型的节奏是由国内政治格局与政治经济情况决定的。今年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目标与2015年多国签订《巴黎气候协定》也有很大变化,当时是争取各国就气候变化行动立下承诺,而今天则需要将承诺转化为近期可行的步骤。目前美中之间关于气候变化安排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让中国停止为海外煤炭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这需要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看到煤炭的替代选项,为他们发展低碳技术提供支持。二是包括中美在内的国家应当尝试就新技术建立多边框架,避免各国产生争端。三是要尝试根据商品的碳密集量征税。在这一问题上,美国要防止中国召集国家反对欧盟碳关税。四是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支持,帮助其发展低碳技术,防止这些国家因债务负担而无法采取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网站9月10日发表其能源与地缘政治研究主任尼考斯·萨弗斯的文章《在COP206前如何与中国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接触》。

https://www.csis.org/analysis/engaging-china-climate-cop26

9、兰德公司解析美中战略竞争领域、影响和前景。

兰德公司回顾了该机构2015-2020五年间60多份涉及美中战略竞争的报告,认为美中竞争的结果事关重大,不仅对美国的经济前景有巨大影响,还将影响未来国际秩序、国际和平与稳定。相比意识形态与其他冲突,经济、科技、外交在这场竞争中居核心地位,中国寻求科技优势对美国产业构成一定威胁。通过总结60多份报告,作者还认为,中国逐步增强的军事实力,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受到侵蚀。就对多边组织的影响力来说,美中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两国间愈演愈烈的竞争使台湾、南海的紧张局势加剧。虽然引发战争的风险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局势紧张和互信缺失的情况下,误判导致危机或对抗的可能性上升了。美中竞争的性质决定冲突的爆发点将集中于与美国亚洲盟友与伙伴相关的问题上。考虑到美中间常规战争将带来巨大风险与代价,报告在总体上认为两国都更倾向于采取非战争手段推进自身利益。两国仍有强劲驱动在共同关切领域进行合作。

——兰德公司6月发布该机构高级国际防务研究员蒂莫西·R·希斯的报告《美中战略竞争》。

https://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perspectives/PEA200/PEA290-3/RAND_PEA290-3.pdf

10、美中竞争实为治理能力较量。

美国和中国同为单一全球体系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二者在该体系内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相对治理能力的强弱,而两国均不能有效应对其核心挑战,美中竞争将长期存在。“新冷战”是常见的描述美中竞争性质的说法,但该说法并不准确,从根本上歪曲了两国竞争的实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美国和前苏联分属于两个不同阵营的制度竞争,美中同处于供应链网络紧密联系交织的全球体系中,尽管部分领域已经出现分化,但该体系仍在整体上保持完好。不同治理体系的相对能力较量在美中竞争中具有更大分量。作为全球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长处,也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和挑战。就美国和其他西方经济体而言,核心挑战是如何通过减少不平等和其他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来确保其政治连贯性和持久性,这需要国家干预、并投入更多资源,或者调整现有政策的优先次序,而在目前政治权力四分五裂的环境中,施行政治改革并非易事;就中国而言,面临着如何平衡政治控制和市场的难题。因此,如上所述,美中两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有某些相似之处,两国均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快速应对挑战的答案,它们都将继续蹒跚前行,同时也不会取得明确的竞争结果。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7月5日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前外交官比拉哈里·考西坎的文章《美中较量和治国理政的挑战》。

https://www.straitstimes.com/opinion/us-china-contest-and-the-challenge-of-governance


上一篇:总第449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10月21-22日)

下一篇:【CISS战略与安全大事记】欧洲篇-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