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动态 | 总第391期—近期欧洲观察

2021-07-01

1、美欧需认真对待跨大西洋技术合作。

美欧成立的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不能仅应对中国,还要解决美欧双方一系列重大技术分歧。拜登成功的峰会之旅是跨大西洋事务的一个受欢迎信号,特别是对欧盟而言。TTC的成立,促进了美欧一大批数字问题进行高层合作,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广泛数字问题高层协调论坛、网络安全、创新和研究,以及新兴技术的跨大西洋标准,并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与此同时,TTC还应为解决过去十年中一些最具分裂性与最棘手的跨大西洋分歧提供政治能量,例如隐私规则、数据传输、大技术公司监管和数字税等。伯韦尔和普罗普认为,TTC 的出现表明美欧准备认真对待在数字问题上的分歧并加强协调,可能会产生重大成果,使美欧伙伴关系真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导者。

——《国家利益》网站6月21日发布大西洋理事会特聘研究员弗朗西斯·伯韦尔和该智库客座高级研究员肯尼思·普罗普的文章《美国和欧盟需要认真对待跨大西洋技术合作》。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us-and-eu-need-get-serious-about-transatlantic-tech-188235

2、欧盟印太战略避免陷入中竞争。 

欧洲政策中心战略委员会成员、欧盟事务著名评论员莎达·伊斯兰认为,欧盟印太战略应当强调自身作为重要经济体在印太地区发挥的作用,避免陷入日益紧张的美中竞争中。关于欧盟的印太战略,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扩大经济利益与支持全球“民主”与“人权”之间达到平衡,欧盟需尽量避免陷入战略陷阱。第一,欧盟应该给美中竞争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因此需要鼓励地区国家进行范围更广、更包容的对话。这还意味着欧盟需要继续顶住压力,不要加入“四国机制”或展示明显的反对中国的倾向。第二,欧盟应当积极融入印太经济一体化框架,如可以通过协商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第三,欧盟要避免忽略或简单化处理地区复杂的现实,如不应忽略这一地区出现“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以及民主倒退”等。第四,欧盟需防止将与盟友的关系“浪漫化”或将竞争对手“妖魔化”。如虽然与印度与东盟建立了合作关系,但不能忽视严重的治理问题。第五,欧盟须顶住压力,避免追随美国将中国描述为“生存威胁”的说辞。第六,欧盟可通过发挥自身在“规则制定”方面的优势,为正在成型的地区规范贡献力量。

——东亚论坛网站6月10日发布欧洲政策中心战略委员会成员、欧盟事务著名评论员、欧洲世界计划高级顾问、欧盟-亚洲中心创始人莎达·伊斯兰的文章《欧盟印太战略应避开陷阱》。

https://www.eastasiaforum.org/2021/06/10/avoiding-pitfalls-in-the-eus-indo-pacific-strategy/

3、拜登欧洲行难创美欧“蜜月期”。

拜登首次外访分别与七国集团领导人、北约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欧洲官员和专家表示,北约峰会的主要焦点是在后特朗普时代表明大西洋两岸团结一致,并启动有关北约应如何适应新的战略挑战——比如中国、网络威胁和气候变化等的高级别对话。目前尚不清楚拜登能否成功展示美欧官员在过去4年中一直渴望的政治团结。刚刚就任总统6个月,拜登政府与欧洲之间就在诸如贸易分歧、如何应对中国挑战、如何处理从阿富汗撤军、北约防务开支分摊问题、“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等重要问题上显示出关系紧张。欧洲官员说,即使盟友信任拜登,他们对美国的信心也不及5年前。杜鲁门国家安全计划的跨大西洋关系专家蕾切尔·里佐说:“拜登当选后,蜜月期已经不多了。欧洲人仍然非常担心特朗普主义会在2024年卷土重来。”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急于让欧洲把重点放在独立于美国的战略自治上,或许并没有兴趣让美国回到北约领导者的角色上。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说,预计拜登将继续推动特朗普的北约行动,以应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全球影响力。欧洲官员和前美国官员承认,对拜登来说,这可能是另一场艰难的对话。并非所有盟国都支持美国对中国采取对抗态度——有些盟国不愿损害它们与北京的商业利益,另一些盟国——尤其是东欧国家——则不希望中国问题掩盖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还有一些国家只是不愿被拖入美中之间的全球超级大国竞争。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6月10日发布该刊物外交和国家安全记者,前大西洋理事会北约投资组合负责人罗比·格拉默的文章《拜登首次总统外访与欧洲没有蜜月期》。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1/06/10/biden-nato-trump-europe-china-russia-first-oversees-trip/

4、美欧数字科技领域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尽管美欧这方面合作还面临着互信不足、目标分歧等挑战,但“民主治理”、“法治”等共同的价值观为双方建立数字合作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康利与刘易斯认为:首先,欧盟追求建设“数字欧洲”与提升美欧就数字技术合作有一定冲突。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非常便于被用作保护主义工具,阻碍美国与欧洲之间的数据流动,这不利于欧盟提升在数字领域的竞争性。第二,美欧科技合作不应聚焦于“反对中国”,而应当将目标放在鼓励创新与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第三,美欧科技合作面临互信不足与欧盟信心不足导致政策走偏。仍未消失的“特朗普主义”、仍在贸易政策中的“购买美国货”以及钢铝关税分歧等不利于双方互信建设,且欧盟许多成员国接连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冠疫情影响,经济情况堪忧,导致欧盟政策制定氛围不够乐观,导致欧盟过度执着于成为全球“治理规范”的表率。第四,2021年是美国与欧盟在数字治理方面走向共识的机遇之年。欧盟领导人应当认识到追求成为“全球数字治理领袖”将会使跨大西洋合作复杂化,还不利于提升欧盟科技产业竞争力。在某些情况下,美国需要支持欧盟在技术治理方面的领先地位,积极与欧盟合作在数字领域共同制定新的规则,甚至创立新的制度。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网站6月9日发布该智库欧亚大陆和北极地区高级副总裁希瑟·A·康利与高级副总裁兼战略技术项目主任詹姆斯·安德鲁·刘易斯的文章《描绘新的“数字大西洋”图景》。

https://www.csis.org/analysis/charting-new-digital-atlantic

5、中国对欧洲构成威胁,北约DDA计划应作出反应。

中国已经对欧洲构成威胁,而北约聚焦于使用军力化解欧洲威胁的DDA(欧洲-大西洋区域的威慑与防御,the Deterrence and Defense of the Euro-Atlantic Area)计划应当就此作出反应。欧洲一部分人反对明确将中国划定为威胁,理由是中国并不对欧洲构成直接军事威胁,但德尼称,中国对欧洲安全的威胁较为隐蔽,如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并将其用于建设自身军力,另外中国对欧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尤其是港口、通讯网络等为其提供了收集情报的平台,在最为极端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将运营的欧洲基础设施“武器化”,限制或禁止美国或盟国使用。德尼还表示,“中国对欧洲政府、企业、军方以及学界发动过网络攻击。”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其他区域的“军事威胁”可能会影响欧洲。例如欧洲贸易中一部分需经过南海,而南海已经日益“军事化”。德尼提出,虽然俄罗斯被北约认定为“生存威胁”,也在各种威胁中受到最多关注,但中国已经对北约构成了军事威胁,北约防务计划需及时应对。

——大西洋理事会网站6月3日发表该理事会客座高级研究员约翰·R·德尼的文章《中国已对欧洲构成威胁,北约防务计划需应对》。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new-atlanticist/china-is-a-present-danger-to-europe-natos-defense-plans-must-respond/

6、尽管欧盟制定了“欧盟印太合作战略”,但欧盟内部在外交和防务政策上存在分歧,其可能通过经济手段与中国展开竞争。

欧盟印太合作战略存在自身特点及矛盾。首先,欧盟在4月召开的欧盟委员会上避免直接提及中国,但其委员会代表公开敦促欧盟再平衡与中国的关系。其次,欧盟强调建立一个以民主、法治和人权为基础的印太地区,但印度民主制度已经出现衰落。最后,欧盟的印太概念可能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如同美国般排除中国。欧盟在印太地区的作用或有限。一方面,鉴于中欧贸易关系,欧盟避免与中国对抗。另一方面,欧盟对印太地区的安全几乎毫无贡献。因此,在调和与中国系统性对抗的过程中,欧盟很可能通过与印太地区国家建立牢固的经济关系,以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尽管欧盟内部在外交和防务政策上存在分歧,但其可以通过资助志同道合的印太国家发展项目与中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网站5月10日发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国际民主研究论坛研究员安妮塔·恩德·辛格的文章《欧洲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

https://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breadcrumb-trail-europe-responds-rising-china

7、欧洲智库人士认为中国抵制西方品牌效果有限, 西方应避免夸大中国损害西方企业的能力和意愿。

中国市场对西方服装类零售商非常重要,但中国有必要避免抵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因为中国需要吸引外国投资,同时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和鞋类制造国,抵制可能严重损害中国的就业和投资。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即使外国企业在中国遭遇强烈抵制,也很少彻底消失,比如韩国乐天集团和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美欧企业的收入大部分来自西方市场,因此它们可能更担心西方消费者抵制;全球经济发展呈多样化态势,西方服装类零售商也可开拓印度和印尼等替代市场;同时,中国品牌也希望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西方决策者希望美欧企业实现海外销售多元化,以抵消中国对其企业决策的影响。但贸易和投资是双向的,夸大中国损害西方企业的能力和意愿,可能会强化美中双方针对彼此的强硬态度,导致两国关系螺旋式下滑。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4月20日发表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吕克·佩蒂的文章《中国抵制西方品牌并不那么有效》。

https://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articles/29587/for-china-boycott-of-western-products-is-a-blunt-instrument

8、欧洲智库建议欧洲与印太四国合作以提升影响力。

对印太四国机制保持高度警惕的中国与欧洲国家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因此欧洲国家此前并未过多关注该机制。欧洲近期开始强调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性,对华政策也逐渐强硬,在印太地区加强与四国机制合作也成为可能。欧洲与“四国”合作的最佳方式是就具体问题扩大合作,并将安全问题作为合作重点。法国与“四国”已开展海军联合演习,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法国、荷兰和德国可将部分海军资源合并,加强欧洲国家在印度洋的海军部署,并以此作为向中国示强的信号。除防务与安全合作外,欧洲国家还可以与“四国”就疫苗部署、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开展合作,并以此对抗中国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4月16日发表该委员会亚洲项目协调员曼尼沙·路特的文章《欧洲与“四国”应如何就印太安全展开合作》。

https://ecfr.eu/article/friends-in-deed-how-the-eu-and-the-quad-can-work-together-to-promote-security-in-the-indo-pacific

9、欧盟发布“欧盟印太合作战略”不排斥与中国接触合作。

印太地区的讨论已形成共同立场,可视为是欧盟外交政策的里程碑。该战略十大要点如下:第一,以促进欧洲与伙伴国家、第三方、地区多边组织合作为核心。第二,不排斥中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与中国接触。第三,强调原则,避免明确指责特定对象。第四,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疫情等软性议题上态度坚决。第五,承诺未来在海上安全方面采取更多行动,提高成员国海洋意识。第六,调拨更多资源,结合印太地区倡议,不断发展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欧亚互联互通。第七,在贸易问题上更加积极主动,捍卫自身经济利益。第八,应对网络安全、海洋治理、灾害防治、海盗等跨国安全挑战。第九,将价值观置于印太合作战略突出地位,成为印太地区有原则的安全参与者。第十,该战略反映了成员国战略优先重点的差异、欧盟对地区安全挑战的看法及欧盟作为外交政策参与者的本质,是欧盟外交政策里程碑。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4月20日发布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安全、外交和战略中心日本问题高级研究员埃娃·佩绍娃的文章《欧盟版“印太合作战略”的十个要点》。

https://thediplomat.com/2021/04/the-eus-indo-pacific-strategy-in-10-points/


上一篇:总第392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6月30日)

下一篇:总第390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