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任命前朝鲜问题特使尹汝尚出任与三个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和帕劳谈判的特使,以延续《自由联合协定》。此举被认为是拜登政府致力于强化与太平洋岛国关系以遏制所谓“中国扩张”的重要举措。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与上述三个“自由联系国”享有特殊和长期关系,与这三国之间的《自由联合协定》是确保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一项关键因素,因此完成修订《自由联合协定》有关条款的谈判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由联合协定》是美国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和帕劳分别签署的系列条约,它们将在2023年和2024年到期,特朗普政府时期即已启动续约谈判。条约主要规定美国向上述三国提供长期的经济援助,这三国则为美国提供部署军事装备、实施军事演练和武器试验的场所。一直以来,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诉求非常清楚,那就是通过一些经济社会方面的利诱,将这些国家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框架,其看重的是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战略位置。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升,以及中美竞争的加剧,美国战略界陷入自我营造的“中国扩张”和“中国威胁”的焦虑之中,认为 “当美国未对太平洋岛国给予足够重视时,中国乘虚而入,加大了在那里的投资,并谋求设立军事设施,以削弱美国在太平洋的地区军事实力”。受太平洋战争的经验及教训影响,美国不少人头脑中认为“中国强大以后也会效仿当年的日本”,与美国争夺南太平洋地区的主导权。为此,美国明显加大了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关注。今年2月,白宫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明确指出“印太区域面临愈来愈多来自中国的挑战,作为一项对策,美国将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月,布林肯访问太平洋岛国斐济并与18个太平洋岛国举行视频会议,他也是近40年来首位访问斐济的美国国务卿。
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南太平洋地区被美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美国将南太岛国视为在第一岛链外围堵中国的“棋子”。在多域战、分布式作战等美军作战概念中,南太岛国的分量日趋加重。美军计划扩充并强化南太地区的军用机场,以作为在日本等国前沿机场的后备或备份机场,还计划在帕劳等地部署陆基中程弹道导弹。
与美国过度关注战略和军事价值不同,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的亮点主要是经济与发展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南太岛国的经济合作愈发密切,外交关系得以提升。中国军方代表团和军事力量的确加强了与南太国家的接触和互动,但主要是友好访问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和“中国军事扩张”纯属子虚乌有。如,“和平方舟”是中国海军访问该地区最多的舰船,占了近些年来中国海军舰艇访问的40%左右。南太地区各类灾害频繁,防灾减灾任务重。每当发生灾情,中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如第一时间紧急驰援汤加火山灾情,支持所罗门群岛维稳止暴,向南太国家援助疫苗和医疗设备,展现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日前,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已经启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即将建成。
中国处理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相互尊重,主要奉行的是发展和合作的逻辑,而非权力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逻辑。迄今为止,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践行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推进经济合作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从未想过去谋求势力范围或该地区的主导权。这与美国长期将南太国家作为战略附庸、军事据点和桥头堡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将南太岛国过度战略化,其真正目的是企图把这一地区裹挟到美国与中国“激烈竞争”的选边站队之中。这显然并不符合南太地区的根本利益。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扰和全球经济的震荡之后,南太地区当前和未来最需要的是通过合作与发展,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这样才能让南太地区民众过上更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本文2022年3月29日首发于《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