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清华-耶鲁战略青年系列对话成功举办

2022-04-22

2022年1月至4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清华-耶鲁战略青年系列对话活动。系列对话期间,来自耶鲁大学的13位同学与来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人文学院、环境学院、水利系、化学系等院系的10位同学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院校的15位战略青年同学参与活动。双方共举办了3次全体对话和3次分议题对话。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葛维宝(Paul Gewirtz),CISS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CISS副主任肖茜、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发展中心主任廖莹等出席了对话活动。

三次全体对话中,双方围绕“中美接触:终局何在?(The End-State of U.S.-China Relations)”的主题展开讨论。1月20日,双方讨论了中美两国战略目标、如何界定中美关系、如何理解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关系等问题。2月26日,双方就为达成“和平共处”(Peaceful coexistence)的终局提出对彼此的期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话题。4月16日,同学们进行最后一次全体对话,总结回顾前两次全会和分议题对话的成果,并提出对未来开展对话活动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20423101358.png

第一次全会合影(1月20日)

微信图片_20220423101404.png

第二次全会合影(2月26日)

微信图片_20220423101412.jpg

第三次全会合影(4月16日)

三次分议题对话由双方青年自主组织,分别就中美经贸关系、安全问题、气候合作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就相关时事热点,中美互动等情况,在对话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困惑,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并给予回应,收获颇丰。双方表示期待今后能够进一步交流。

微信图片_20220423101420.png

“经贸关系”分议题对话(2月12日)

微信图片_20220423101427.jpg

“气候变化”分议题对话(2月14日)

微信图片_20220423101433.png

“安全问题”分议题对话(3月16日)

4月20日,耶鲁大学教授葛维宝(Paul Gewirtz)与CISS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为活动做了总结致辞,肯定双方青年在对话中的出色表现和良好的沟通意识,鼓励同学们未来继续保持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参与者感想



赖威衡(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

跨度时长3个月的“青椰”对话结束了,回想整个历程,有很多感悟和收获。通过与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不仅锻炼了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在交流的过程中,部分国际友人对我们国家情况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我们要更加细致地了解我们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简洁、清晰、易懂的方式,讲好我们的故事。最后感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的老师和同学对此次活动的辛勤组织和付出!

汪宗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生):

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我在对话前准备和线上交流中扩充了不少国际关系、经贸、科技等知识。以实践为导向对话对打破学科壁垒很有帮助。在和耶鲁大学的一位伙伴私下交流过程中,我们也达成了共识。一些表现成国家间意识形态、史实认知、国家体制的激烈冲突,其实是个人价值观念的不同,而非根本的黑白是非的判断鸿沟。在理性探讨的框架下,人们更容易祛除偏见,避免符号化、工具化他者国家。疫情之下,我很希望青年之间有更多这样的线上交流机会,听到更多声音,发出更多声音。


韩书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英语专业本科生):

在和耶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双方都立足于当前的中美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对对方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和期待。通过对方的反馈,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固有的很多想法都是站在中方立场上的“想当然”。这让我进一步思考:对于我们提出的诉求,对方究竟为什么要满足?如何沟通才能最大程度上消弭双方的认知鸿沟?如何才能真正达成中美双方的“共赢”?


聂未希(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

非常感谢CISS和耶鲁大学能提供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从个人来讲,一方面,通过准备、对话和会后反思,我对中美两国关系中自己之前不太熟悉的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两国关系中的复杂因素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中国在两国和平共处问题上的底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话中,虽然我们与美国同学的关注点和思考方式均有差异,但双方都能以一种友好且理性的态度对待对方的观点、困惑乃至质疑,两国同学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值得我在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坚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个人在两国人文交流中的一次小小实践。通过此次对话,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应当努力学习好跨文化交流的方法技巧,用对方听得懂、愿意听的声音来讲述中国故事。


李星原(CISS战略青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耶鲁大学的同仁们进行长达三个月的交流。在中美大国关系面临考验的后疫情时代讨论“中美两国如何才能平稳相处”这一议题恰逢其时,在乌克兰局势日渐复杂的背景下进行对话则有利于全方位把握国门之外的形势并理解其与中美关系之间的关联。经过几次全体讨论和经济、安全等多轮分组会议,大家都真诚地意识到妥善处理分歧、尊重核心利益是双方最重大的关切所在,也回应了双方首次交流时“中美终局状态”的大胆展望。为美方同学阐述中国的国家安全观和中国人对“核心利益”的看法有利于明确底线和需求,但更大的意义在于为自己提供一次重新理解我国政策和外交话语的良机,在倾听他人的同时更多了解自己。尽管最后双方依然存在观念上的差异,但开诚布公的讨论无疑增进了中美两国年轻一代的理解,也是对年轻人共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次提升契机。

清华-耶鲁战略青年对话是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耶鲁大学北京中心联合举办的青年对话系列活动,旨在为两国青年提供交流平台,促进青年间的相互理解,鼓励青年人在对话中积极思考,深化全球与战略意识。

撰稿人:李润凤 王静姝


上一篇:【战略青年】CISS举办“战略青年年中交流会”

下一篇:战略青年说第五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理论、方法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