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第六期|《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3)

2021-05-14

2021年5月8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第六期战略青年读书会。本次活动的阅读内容为《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第四章《安全的革命:援越抗美》。来自牛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的5位战略青年成员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本次读书会。本次活动由来自参考消息的马骐騑老师担任领读人。

1621132871192084167.jpg

针对阅读内容,领读人提出了四个思考方向:(1)在中国1960-1965年的印支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和安全因素,哪个占主导地位;(2)中国的对外援助行动和安全行动,受到哪些历史经验的影响;(3)贯穿整个1960年代,中国对印支政策的核心目标和主导政策是什么,在政策实践中,其实施绩效如何。

1621132886289082938.png

马骐騑在领读环节首先分享了对研读内容所涉历史事件的思考。他认为,对比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决策中的国际互动,越南党和政权的自主性更强,中国的支持和支援行动也更为间接和克制;同时,在1960年代中前期的中越关系互动中,中国的国内政策演进对中国援越的外交决策影响较大;此外,中国对国际环境的安全评估与认知,影响着援助越南的决策,中苏论战中的核心分歧也推动中国对越南的政策变化。领读人还同参会的“战略青年”成员探讨了贯穿整个1960年代,中国国内形势变化、对安全环境的认知与外交革命化的交错联系。

随后,两位战略青年成员依次就阅读内容进行主题发言。王静姝认为,牛军老师在本章主要对话以安全威胁对援越抗美的解释,以及将援越抗美事件置于中美和中越这类双边关系考察的视角,援越抗美其实可以被扩展为对越、对苏以及对美的三层结构。而就牛军老师关注的联盟结构而言,相比中越关系,中苏、中朝都更有安全联盟的意味,而中越则更偏向于基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联盟。崔元睿认为,在朝鲜战争中获得的对战争代价、联盟关系风险和与对手有效沟通的认知,来自中越长期互动、解决老挝危机和处理台湾问题危机管理的经验都影响了中共对越援助决策;决策中意识形态因素渗透到各个层面,与中共对外革命运动领导地位和内政变动等安全考虑密切相关。

 

1621132902316014329.png

马骐騑和吴迪博士围绕思考题,对战略青年的发言逐一进行了点评。在自由讨论环节,领读人同参会的战略青年就对中国对外安全认知、越南战争期间对外干涉模式和危机管控、内政因素与意识形态因素对对外政策的影响、在中国边境安全和革命边界塑造,以及同时段美苏互动对东南亚局势的影响等冷战体系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战略青年读书会通过组织战略青年深入阅读和讨论战略史、战略理论相关书籍,在阅读中提升战略意识,培养思考国际问题时的战略思维。战略青年项目是面向国际问题领域的青年学生和青年专业从业者的研究交流组织,作为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指导下的专门项目运行,由青年自主组织,通过讲座、研讨会、圆桌及年度大型论坛等多样形式,培养有战略眼光、有国际视野,能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青年学生和学者,推荐并资助其中的优秀人员去国际论坛学习、观摩和发言,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撰稿人:蒋雅珺


上一篇:读书会第七期 | 施展教授带读《破茧》

下一篇:读书会第五期|《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