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Z世代青年对话:寻找我们的共同点”系列活动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5-03-12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中教育基金会(USCET)联合举办的第二届Z世代青年对话“寻找我们的共同点”系列活动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2月22日北京时间早上8点至10点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和清华大学学生中美人文交流协会承办。该系列活动旨在为中、美两国青年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双边青年在教育、气候、冲突解决、公共卫生等关键议题上交换意见,促进青年间的相互理解。第二次对话会议由美中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卢晓玫(Rosie Levine)主持,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实践教授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出席并致辞。

a4d372627c364417b0f174acc66465e1.png

第二环节是各小组代表在集体会议上汇报了项目进展,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目标及现阶段成果,并听取了与会老师的指导意见。公共卫生小组的汇报人是清华大学陶泽成,教育小组的汇报人是清华大学谢蕊希,冲突解决小组的汇报人是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的Joslyn Fowler,气候环境小组的汇报人是清华大学杨烁佳。随后,团队成员进入分组讨论环节,就项目细节展开深入探讨。

10fbe5e4c20ad6b2585f8d230850ec87.png

气候与环境小组的汇报PPT

公共卫生小组的讨论中,汤蓓教授针对项目提出了多项重要建议。她指出,研究团队需明确访谈对象的筛选标准,科学设计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其次,汤蓓教授强调了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与责任落实,建议制定清晰的工作计划,为下阶段研究推进提供保障。此外,她提醒团队关注新技术(如社交媒体的使用)、特朗普政府政策变化以及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留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这些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汤蓓教授建议采用分阶段调研方法:首先通过广泛问卷收集数据,随后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以全面了解其需求与困境。会议最后,团队成员围绕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讨论,重点包括问卷设计与分发、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此次会议为研究团队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和平与冲突解决组的小组讨论中,中美双方青年代表围绕两国共同解决俄乌冲突的目标展开深入探讨。在小组讨论环节,代表们积极讨论小组报告的形式和内容,最终确定将以探讨中美两国如何通过合作或协调来解决当前的俄乌冲突以及维护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持久和平为主题,产出具有深度的书面政策报告,并将进行街头采访,拍摄具有传播力和可持续影响力的科普和思想对话的视频,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和平与冲突解决组导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周波老师对小组讨论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小组报告的价值和可行性,并补充了俄乌冲突和中美合作解决冲突的背景资料,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冲突解决组致力于通过本次对话活动帮助组员和公众理解中美两国在全球冲突解决中的合作潜力,并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强调中美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小组确定项目主题为“中美两国的学生是如何学习对方国家的历史”。小组成员准备设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学校和背景进行推广,广泛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中美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差异。同时,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小组计划在小红书上创建账号,利用“抖音难民”话题热度,启动在线问答环节,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讨论。在内容设计上,小组聚焦朝鲜战争、中美建交等关键历史事件,对比中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成员们将翻译中美历史教材相关内容,组织中美学生进行交流,从对方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增进文化理解。

气候环境小组成员重点关注中美校园的各种浪费行为,并最终聚焦在建筑用电及能量效率议题。建筑用电在校园能耗中占据显著比例,建筑用电的高效利用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浪费,还能为校园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Jennifer老师带领小组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明确了开展调研、收集数据的形式。小组将继续深入研究建筑用电及能量效率问题,探索中美校园节能减排的更多措施和可能性。


上一篇:CISS成功举办第七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

下一篇:傅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应超越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