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安全大讲堂第7讲】章百家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历史与经验

2021-04-21

4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历史学家章百家教授在法律图书馆报告厅为师生作题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历史与经验”的报告,180余名清华师生参与讲座。

章百家以“为何要研究和学习党的历史?”这一问题作为讲座开场。他指出,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做党史研究,曾说“要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必须了解党的历史,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党所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章百家教授作报告

章百家重点解读了外交史研究当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广义外交和狭义外交的区别。广义外交落脚于大战略,强调国家目标和战略手段,以及两者间的一致性;而狭义外交侧重于政府间的谈判等手段,目的是以最小代价解决问题或获取利益。二是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趋势。早期是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如今则演进为发展的全球的视野。三是外交决策与实施的基本特点。外交决策面临大量不可直接控制的因素,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要经过长期努力。国际形势与对形势的(主观)判断,是多边、互动、博弈的。核心在于目标、实力和手段的平衡,战略、方针、政策则是实现平衡的手段。遇到复杂博弈时必须有所取舍。战略的本质是在态势变化和外交博弈过程中管理目标的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周恩来总理提出对外交干部的基本要求,包括: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行动合乎立场,举止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分寸,礼貌合乎常规,对我国外交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外交艺术与技巧上,则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形成了“求同存异”“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和“有理、有利、有节”等重要经验。

讲座现场

接下来,章百家梳理了不同时期中外关系的基本脉络,并结合党史中的案例进行说明。新中国成立前,苏联、日本和美国是中国内政外交发展的最大外部力量,国民党与共产党则是中国内部两支最重要的力量。从中国革命的角度看,外交斗争的本质是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对外关系基于独立自主的立场,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目标是与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格局则是十年一变,经历“一边倒”“反两霸”和“一条线”,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范围由半个舞台逐步扩大到整个舞台,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独立力量。其中,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震动世界,是中国对外关系全局和对美政策的重大调整,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前提。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对外关系格局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明确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和平环境。

最后,章百家与现场同学就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转变、中美之间建立互信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整场讲座内容精彩,同学们兴致盎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此次讲座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暨“百年接力,强国有我”主题教育充分结合,旨在引导清华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上来。

本场讲座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和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联合举办。

讲座现场

微信图片_20210302095443.jpg

上一篇:【战略与安全大讲堂第8讲】|与英国前外长米利班德共话人道主义援助和全球责任

下一篇:【战略与安全大讲堂第6讲】智库信息搜集与基础研究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