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过去几年,中德贸易并没有过多地受到地区安全问题因素的影响,直至今日,中国依然是德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去年德国发布的“中国战略”似乎也表明了其对中国举棋不定的立场与态度,两国未来的合作发展道路将如何展开?受俄乌冲突波及,德国能否独善其身,从中寻求一些突破口?
就上述问题,德国《柏林人报》记者Simon Zeise专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学者、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高健,对中德双边关系与欧洲安全局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柏林人报:高教授,朔尔茨总理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中国社会如何看待他的到访?
高健:作为一名欧洲研究学者,我很高兴看到德国政府继承默克尔总理定期访华的传统。默克尔在任期内多次访问中国,在中国是非常受尊敬的政治家,也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人物。
2024年4月16日,仪仗队在人民大会堂前欢迎德国总理朔尔茨到访(图源:视觉中国)
奥拉夫·朔尔茨的访问在中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报道,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和德国可能以“去风险”的名义调整对华经济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媒体饶有兴趣地讨论了关于他的行踪和他的代表团组成的一些细节。
总的来说,朔尔茨的访问被广泛认为是两国关系“积极建设性的一步”。这表明了德国政府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的意愿。
柏林人报:与前任相比,德国政府对华关系的论调更加尖锐。比如说,一年前,德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中国战略》,中国被描述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高健:你知道,在中国,我们说事实胜于雄辩。当然,我们知道德方呼吁重新定义双边关系的声音。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经济关系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我个人并不十分重视德国外交部发表的对华战略。众所周知,你们的政府是一个联盟,不同党派可能对中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任何政党都必须遵循基本的政治规则,以满足人民的要求。政治是非常严肃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空洞的概念和的口缺乏真正意义的口号中。我确实认为朔尔茨和他的政党更有经验,思想更成熟。
在谈到两国关系时,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新的问题。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朔尔茨时所说,中德两国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哲学学者,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德国哲学在中国学术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表明,在追求共同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进行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交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作为国际上的两个大国,我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双边关系,对世界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你一定注意到了,两位领导人都讨论了绿色转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经济合作,而不仅仅是机械制造和汽车等传统行业。
让我们期待我们的经济合作会出现更令人鼓舞的事情。我很乐观,因为德国和中国没有地缘政治冲突。尽管我们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存在一些意见分歧和态度分歧,但两国关系不存在根本问题。
柏林人报:中国是德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德国政府收紧了中国在德国投资的政策,中国方面也同样对德国在华投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些政策是否对中德经贸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高健:现在欧洲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术语叫做“去风险”。欧盟对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持批评态度。一些限制措施已经出台,适用于希望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投资者。其理由是,欧盟希望拥有正常的供应链,降低对华贸易的风险。然而,如果你看一下统计数据,你会发现,近年来尽管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仍大幅增加。我相信这是符合双方客观需要的。
在中国,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传统,充分尊重趋势的力量。一个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潮流。如果他们违背趋势的发展方向,就会受到时代的惩罚。在你们德国的历史哲学中,黑格尔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这一点。
柏林人报:在德国,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种不确定的态度,认为中国经济正在遭受房地产危机,年轻人失业率也比较高。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你们担心中国经济的未来吗?
高健: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想给你举个例子。自1996年以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一直在对中国经济的崩溃做出的预测。有时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有时说中国经济硬着陆迫在眉睫,或者说中国经济已经处于重大冲击或可能崩溃的边缘。我们对此做了一些研究。这真的很有趣。措辞略有变化,但主旨不变。
然而,尽管所有这些预言从未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必解决当前新的发展阶段带来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事实上,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中国经济的整体调整是有一定必要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就国际大环境而言,当前世界经济也的确面临着一些极为严峻的考验。我们看到,美国一直在试图与中国脱钩,还推出《通胀削减法案》来迫使美元资本从欧洲回流,给本国经济输血。这些政策确实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柏林人报:这些是国际因素,但是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问题是什么呢?
高健: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但十年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系列政策,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中国的目标是紧跟世界未来尖端产业以及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我个人对中国经济前景并不担心,因为中国市场的需求持续不断,我们拥有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与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其基础是我们充分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国政府相信要在宏观调控与市场主导之间取得平衡。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当我们谈论经济时,我们应该始终考虑我们为谁发展经济,谁从经济中受益。在这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的想法与理念并不相同。中国政府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经济体系,为人民的需求服务。
柏林人报:中国提出了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计划。德国尚未为乌克兰发起和平倡议。到目前为止,德国政府一直依靠向乌克兰大量运送武器。德国在多大程度上被中国视为乌克兰和平谈判的伙伴?
高健:许多中国人认为,乌克兰危机本可以避免。如果西方在两年前向俄罗斯保证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普京肯定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不幸的是,他们没有以这样的方式行事,最终这场残酷的战争爆发了。
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总额在2021年达到了610亿美元,其中俄罗斯约占278.8亿美元,德国约占327.6美元 (图源:半岛电视台)
据我所知,德国社会也为这场战争牺牲了很多。在中国学界,很多时候德国被视为乌克兰危机的替罪羊。德国牺牲了低廉的能源价格,生产条件恶化,资本流向其他国家。德国经济的总体形势很不容乐观。要解决乌克兰危机只有一个选择:所有各方都必须参与进来,才能找到和平解决方案。德国必须采取行动,而不是被一些空洞的国家意识形态观念所操纵。政府必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东西,让民众受益。
2022年5月11日,一名男子在德国首都柏林的一处加油站加油(图源:新华社)
柏林人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呼吁中国对俄罗斯施压结束这场战争。这是正确的立场吗?
高健:就这个问题,我想引用印度外交部长的一个明确的观点,乌克兰危机本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这是一场欧洲战争,而不是世界战争。
从冲突爆发到今天,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始终如一。中国明确主张,任何国家都无权侵犯别国主权,与此同时,任何国际组织都不应无视地区大国的安全诉求任意扩张,这也是事实。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把各方利益放在一起,努力规划和平。如果一方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顾他人的利益,就不会有和平,只会出现战争。
中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关系。中国有权发展和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到目前为止,中国严格遵守承诺,在战争时期从未违反国际规则,所以我认为对中国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我想中国将在未来的和平谈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支持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
相关德国媒体标题和链接:Scholz in Peking – “In China wird Deutschland als Sündenbock für die Ukraine betrachtet”
https://www.berliner-zeitung.de/politik-gesellschaft/geopolitik/scholz-in-peking-in-china-wird-deutschland-als-suendenbock-fuer-die-ukraine-betrachtet-li.2207142
本文2024年4月24日首发于“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