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关键突破?

2022-10-27

王帆:外交学院院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再次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五年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日,围绕十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外交学院院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王帆。


由接轨到铺轨

中国新闻周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阐述。结合过去十年的外交实践,能否请你概括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体现在哪里,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地方?

王帆:在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对外工作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2018年的中央外交工作会议,中央提出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中国外交实践的论断。习近平外交思想成为指导中国对外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完成了阶段性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由反应到引领、由独立到自主。中国已经由融入国际体系到积极主动完善变革国际体系,由全球公共产品消费者到公共产品提供者,由接轨到铺轨。中国外交的使命就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治理,完善国际体系,提升国际综合治理能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我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鲜明的党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也是有其自身价值追求的。这种追求是与中国复兴、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相一致的,那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类的公平正义为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对中长期对外工作做出战略规划。由于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和中国外交任务的不断增多,加强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其关键在于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面向全球的外交,推动自身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同时推动和帮助别国的开放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为人类繁荣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外交既要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反对霸权霸道霸凌,也要为陷入困境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为不确定性的世界增加更多确定性。

第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大国担当。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全球治理的生力军,倡导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更加重视区域和全球范围的事务,同时也更加强调大局观、整体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并以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开放合作来化解局部的、阶段性的冲突问题。

第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突出理念创新。突出和平性,强调发展性,由此探索中国特色和平理论的构建问题;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和合、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理念;谋划整体性、认清复杂性,解决好当今世界中的观念差异和制度差异、文明多样性条件下的合作问题,力求创建以共赢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合作理论。

十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风险考验,办成了许多大事难事要事,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在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上,中国外交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都是创新的体现。

中国新闻周刊: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提到外交会有这样四句话:“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的分量有了明显提升。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还是“关键”和“首要”这样一种定位吗?

王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对外工作要以运筹大国关系和经略塑造周边为重点,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显然,这是强调运筹大国关系和经略周边都是重点,是可以兼顾和互促的。

中国与周边的合作可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并发挥好示范效应。中国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使之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在积极申请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夯实与东盟合作的基础,推动与东盟合作的3.0版,与地区内国家实现更深程度的发展计划对接;以更加开放融入的姿态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周边共同体的建设,以区域带整体发展,从周边走向世界。发挥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带动、组织、引导作用,相互提供机遇,相互成就,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不断健康安全发展。


中美关系进入全新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过去十年面临了比较大的挑战,特别是中美关系进入了两国建交以来的低谷。中美关系目前能看到走出低谷的希望吗?接下来在应对这样的挑战上,我们还能怎么做?

王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美国基于霸权心态认为中美力量对比已经超越美国所能承受的战略临界点,而中国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模式都出乎美国的设计和预料。中国没有因为发展而改变适合自身的制度,也没有因为参与全球化而迷失发展方向。英国的战略学者弗里德曼在他的《战略史》一书中强调,大国受到三种因素的驱动,即荣誉、恐惧和利益。现在的美国已经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妄称美国正面临从未面对过的全方位系统性挑战。

美国已经越来越发现其根本无法改变中国的制度和发展模式,于是转为试图改变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但这一点也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当然,中国也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对美斗争的艰巨性需要充分重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需要深入研究,中美关系的辩证性也需要冷静理性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中美竞争,我们必须保持信心,强化战略全局谋划。


中国新闻周刊:随着中美实力的日益趋近,再加上中美关系目前这种局面,是不是在中国周边外交以及中国同其他大国发展关系中,“美国因素”也会越来越突出? 

王帆:美国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美之间相对实力差距的缩减以及中国力量的崛起使得美国担心其丧失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失去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就是限制中国发展。

中国周边战略环境日趋复杂,这种战略环境的变化与美国的干扰破坏是密不可分的,双方都面临着重塑大国平衡的艰巨任务。面对无法避免的“美国因素”,中国更应该立足全球视野,在合理管控并引导中美进行良性竞争的同时,推动中美两个大国在全球经济、气候、卫生等多方面实现协调与合作。

在周边安全问题上,中美是否会发生军事冲突至关重要。目前,中美之间出现重大军事冲突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虽然中国并不想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但中美之间的第三方因素使得军事冲突的风险依然存在。美国不会直接介入,但很有可能策动、间接支持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发生激烈冲突。

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事端的风险也在上升。2018年以来,美国国内涌现出对台政策的新的趋向,比如通过《美国台湾旅游法》、派美国海军陆战队保护美国“在台协会”、舰母编队穿越台湾海峡等挑衅性行为,对中美关系发展构成新的负面影响。美国虽然口头上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却言行不一。除《与台湾关系法》和所谓六项承诺之外,今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而且自2020年以来美国参众两院变换手法分别或共同通过了一系列《台湾保护法》《与台湾交往法案》《台湾政策法案》等,公然试图改变一个中国原则。

当前,中美经济实力差距不断缩小,两国在国际秩序中的竞争也有所显现,我们需时刻警惕突发事件与国际危机带来的影响。如果其他国家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将不得不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中国会尽可能以合理可行的方式解决好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一切问题,尽力避免突发危机的出现,但同时也做好一切最坏打算和战略储备。


“四个应该”是中方对乌克兰问题最权威阐述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2016年出过一本书《大国外交》,封面上有一句话:从“韬光养晦”到“大国外交”,中国要告诉世界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韬光养晦”?

王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奋发有为,是强调在全球范围内的引领倡导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的主动行为,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作为,是在正当的国际法权限范围内行事,不是强加于人,更不是为所欲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为所不能为,而是为所能为,为所应为,为所可为。对外战略上讲求稳中求进,一步一个脚印,蹄疾步稳。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总思路没有改变,但步幅上有调整,符合形势变化的新节奏。

主动积极有所作为不是等待机遇,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机遇。再有就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提升塑造能力。中国不能一味地适应他国,也要影响和塑造他国,发挥正能量,这也是主动创造机遇的体现。国际社会也接受并欢迎中国合理合法地拥有国际地位和权利,发挥积极正向的影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突出了主动性、积极性、建设性,这是基于理论、制度、道路和文化这四个自信的基础之上的。

还有一点。中国始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始终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中国复兴还有很长很艰难的道路要走。中国历来反对欺凌霸凌,即使中国发展了,中国也不会走霸权之路。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看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如何在重大国际冲突中既能彰显大国担当,又能发挥我们的特色?

王帆:中国始终是国际热点问题的斡旋者、调停者。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努力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的冲突解决之道,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前提下,根据当事国意愿和需要,建设性参与热点问题解决,以劝和促谈为主要方式,以公平务实为主要态度,以标本兼治为主要思路。中国强调,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坚持通过谈判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乌克兰危机发展到今天,原因是复杂的。中方强调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来做出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这“四个应该”是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最权威阐述,也是中方看待处理这一问题的根本遵循。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当务之急是劝和促谈,治本之策是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我们呼吁各方抑制危机外溢效应,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中国新闻周刊: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出访。我们会比较快地看到“元首外交”“主场外交”的全面恢复吗?对于党的二十大后的中国外交,有哪些期待?

王帆:元首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开拓和定调的作用。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42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在国内接待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曾经一个月四度踏出国门,一周主持近70场双多边活动。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开展“云外交”,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181次,以视频方式出席重大外事活动78起。主客场、双多边、点线面相结合,有力促进新形势下我国同各方关系发展。我们还以元首外交为战略引领,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彰显了元首外交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

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们将会看到中国进一步强化外交布局,拓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以更坚定的意志、更扎实的行动、更有力的举措,构筑起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坚强防线,把国家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促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进一步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等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2022年10月24日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总第1065期)


上一篇:王栋、李宗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下一篇:高健:特拉斯辞职绝不意味着英国政治危机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