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CISS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唐晓阳教授应邀出席了由非洲矿业开发中心、气候与能源智库非洲电力变革(Power Shift Africa)和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共同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关键矿产和绿色工业化政策国际研讨会,题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互惠互利,迈向绿色工业化”。此次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举行的国际研讨会汇集了来自非洲、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民间组织和专家,旨在研讨利用非洲的关键能源转型矿产来应对相关的挑战和机遇,与会专家共同讨论在 2025 年非盟峰会上将启动的《非洲关键矿产战略》,如何加强中非双边的合作关系,制定技术转让政策框架,并为非洲的工业化制定可行性计划。
唐晓阳教授线上出席研讨会,并在第一场主题为“非洲的绿色投资和技术转让”的分会发言。唐晓阳教授指出,当前非洲绿色投资主要有两大领域,一是用于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关键矿产采掘,出口供应绿色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中方在这领域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是出于地缘政治原因,而是因为中方在制造业和新能源领域雄厚的工业实力。中国的领先地位吸引了西方的政治关注,西方也推出了像洛比托走廊这样的项目意欲在非洲与中国竞争,但在特朗普上台后这一项目的前景并不明朗。
另一个领域是在非洲的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建设。非洲的现代化与工业化迫切需要能源,太阳能、风能在一些地区的建设起到了补充作用,但由于储能与运送设施和技术的限制,太阳能和风能在大规模城市用电和工业用电中尚未广泛应用。
唐晓阳教授指出,中国在非洲绿色能源产业投资经营的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所有权差别主要基于行业和历史的不同,但这些企业在非洲的经营原则相似,以市场为主要关注点,也都会兼顾政策导向和社会责任。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是技术转让最快捷直接的方式,但企业内部的技术比较专业细分,需要辅以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政府规划的合作与互动,才能使中国的科技在非洲本土扎根和生长。最后,唐晓阳教授还提出单个非洲国家规模有限,如果能建设跨境能源项目,将对加速非洲区域一体化、创造规模经济大有裨益。
核稿:中国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