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筹办国际会议
2021年,中国论坛推荐专家参加线下、线上国际会议共计70余场。会议议题涵盖疫情防控及国际抗疫合作、大国关系、国际治理、经济贸易、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印太问题、阿富汗问题、南海问题、政党责任、民主人权等领域。中国论坛拓展了国内和国际合作伙伴,加强了设置议题主动性,主办及合办会议数量明显增加,全年共16场。
4月9日,中国论坛与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联合举办“聚焦中欧关系”对话会。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大使和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应邀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并进行对话。中国论坛特邀专家与企业界代表和安博斯企业会员代表等近百位参会者聆听了演讲并与主讲嘉宾通过线上与线下交流对话。
4月26日,中国论坛联合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绿色发展国际分论坛暨“碳中和实践之路”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外产学研界的10余位专家参会并围绕如何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发表讲话。
5月7日,中国论坛、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社科学院研究生会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联合举办中国论坛特约专家、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唐晓阳《Coevolutionary Pragmatism: Approaches and Impacts of China-Africa Economic Cooperation》新作读书会。中国论坛执委韩桦主持,非盟驻华大使奥斯曼(Rahamtalla M. Osman)出席并参与研讨。
5月20-21日,中国论坛携手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英国迪驰力智库合作举办“中国的现在与未来”闭门国际研讨会。来自中、美、英、德、法、加、澳、印、日等十余个国家的百余位前政要、学者、媒体代表、企业代表参会。会议围绕“中国:国家、社会与中国共产党的演变”、“中国经济、中国技术和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上的作用”三个议题举行6场全体会议和8个小组讨论。中国论坛组织10余位中方专家参会并发言。
6月9日-10日,中国论坛同巴西政府与企业关系政策学会(IREE)联合举办“世纪变局下的政党责任”线上公开对话会。巴西劳工党、共产党、民主运动、民主工党、社民党、民社党、社会主义和自由党等巴西主要政党主席齐聚云端,同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及中国现代国关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等中方嘉宾,围绕“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政党的实践和经验”及“深化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党的参与和作用”展开专题交流。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中国论坛秘书长参会并致欢迎词。
8月18日,中国论坛和经士智库合办的“疫情溯源国际专家对话会”通过线上举行。中外十余位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领域专家聚焦讨论疫情溯源面临的挑战和正确路径,进一步呼吁疫情溯源回到科学轨道。
10月9日,由中国论坛和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联合主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协办的“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平行分论坛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中国论坛副理事长李世默、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等国内外专家,围绕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金融等话题发言并开展讨论。
10月9日至10日,中国论坛和亚投行在云南沙溪联合举办主题为“健康星球、生物多样性与绿色金融”的国际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20余位生态保护、环境、公共卫生健康、经济等领域的学者专家,探讨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投资的创新。
10月13日,中国论坛与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在上海合作举办商界研讨会,来自能源、工业制造、消费品、法律等领域的安博思俱乐部中国分会成员、跨国企业高管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论坛副理事长李世默和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Michele Geraci)作主旨发言。
10月27至28日,中国论坛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UKNCC)联合举办“中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席、前外交大臣马尔科姆·里夫金德和英国“伊甸园项目”联合创始人蒂姆·斯密特爵士分别致开幕辞。
11月19日,中国论坛、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和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在深圳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国际圆桌会”。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在会上致辞,中国论坛企业合作负责人王欣主持会议。10位中外专家与会发言。
12月2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中国论坛协办的 “中外学者谈民主”高端对话会于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仙鹤厅及线上同步举办。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出席并发表演讲,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中国论坛副主席李世默、前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和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围绕“什么是民主?谁来定义民主?”展开对话及讨论。
在积极拓展国际发声渠道之外,中国论坛也在促进中国专家内部交流研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包括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联合主办“百年中共新起点、国际舆论新格局”学术研讨会;联合北京欣欣向阳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京举办“真实的影像·真实的新疆”观影交流研讨会;举办中欧关系内部座谈会和中国论坛年终总结会暨对外传播研讨会等。
外媒刊文、采访
![1640917439113075103.png 1640917439113075103.png](/upload_files/image/20211231/1640917439113075103.png)
![1640917485075017350.png 1640917485075017350.png](/upload_files/image/20211231/1640917485075017350.png)
![1640917522600036649.png 1640917522600036649.png](/upload_files/image/20211231/1640917522600036649.png)
![1640917548369001059.png 1640917548369001059.png](/upload_files/image/20211231/1640917548369001059.png)
中国论坛原创栏目
2021年,中国论坛摄制双语短视频“大咖说”和“中国论坛·现场”共28期,发布于中国论坛官网、观察者网中国论坛专题页面、主流社交平台上的观察者网频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及中国论坛YouTube频道等平台。节目内容涉及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多边主义、民主问题、印太战略、阿富汗问题、国际金融、太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等主题。
2021年,中国论坛独立制作/改编‘The Point’和‘On the Spot’系列英文博科节目27期,包括中外高层官员、外交官、知名企业家、学者和媒体专家之间的对话、以及咋国际会议上的精彩发言。内容涉及气候变化、中国外交政策、多边主义、民主问题、中欧关系、印太战略、太空国际合作、中美技术鸿沟等主题,通过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客平台发布。
2021年,为配合答问参考并给专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论据,中国论坛继续按时推出原创文字类栏目《参考观点》、《热词解码》、《国际智库热点问题汇总》以及《国际智库活动预告》,在中心公众号和网站或专家群发布。全年完成《参考观点》11期、《热词解码》25期、《国际智库热点问题汇总》8期、《国际智库活动预告》7期。补充更新了《答问参考》材料,目前《答问参考》共分为15部分,约5万字。
为加强对专家的智力支持并提高时效性,中国论坛还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内部座谈会,如新疆问题、中欧关系等。中国论坛执委还为机关、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做了几场关于国际传播、外交礼仪和经济讲座培训。
企业合作
在加强对外传播中,中国论坛日益重视企业界的参与,不断扩大与企业界的合作。
中国论坛在举办和推荐专家参加国际研讨会时,视情邀请一些国内企业家参加或旁听,一方面增加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和内容,同时为企业开阔国际视野提供了机会。
中国论坛专门对深圳的一些知名企业和中小企联、走出去联盟等企业协会进行了走访调研;举办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新机遇和新挑战研讨会、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合作和交流专题研讨会;携手深圳市国际合作交流基金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及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联合举办人工智能与国际合作国际圆桌会、深圳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内部座谈会,共同探讨相关企业在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话语和规则制订中的机遇与挑战和应对之道。
关于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依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在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支持下,于2019年建立的常设项目,主要目的是推荐和支持国内优秀学者、前官员、企业家和媒体人士出席国际会议,在国际国内媒体发表文章,制作发布视频音频,介绍中国,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