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英国迪驰力基金会(Ditchley Foundation)举办“贸易、科技和全球化”线上研讨会。中国论坛执委会副主席、观察者网董事长李世默,全球咨询公司主席、欧盟前贸易委员、英国前副首相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和德国联邦议院对外政策委员会主席诺伯特·罗特根(Norbert Röttgen)作为嘉宾出席,迪驰力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阿罗约(James Arroyo)主持会议。
与会者主要讨论了在全球疫情态势严峻、经济下滑的背景下,贸易、技术和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探讨如何降低中美欧摩擦加剧的风险,增进彼此间合作互信。与会嘉宾认为,目前世界在遭受疫情蔓延、经济萎缩的同时,地缘政治冲突也在加剧。尽管一些矛盾和冲突与冷战时期相似,但如今全球经济的底色是互相融合的,国家之间保持交流比切断沟通更能有效应对危机,各国应努力避免出现两极化世界。虽然全球化有可能向地方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但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增长与创新依然至关重要。各国应从本次疫情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合作并努力建立互信,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中欧加强合作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新型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李世默在发言中指出,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传统全球化推行近三十年来,一些弊端正逐渐显现。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而一些发达国家则未能解决好分配问题,导致贫富差距悬殊。中国之所以能在全球化中受益,是因为在融入全球化浪潮的过程中注重结合本国国情,自主发挥自身政治制度的优势。今后中国将结合自身经验,继续推动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贸合作的同时,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避免造成意识形态层面的对抗。这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所在。
在谈到网络安全问题时,李世默强调,中国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上较好地处理了开放与管控的关系,使得中国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西方一直以来都着重强调互联网的开放性,如今却走向另一个极端,打着“网络安全”的旗号设置大量壁垒,这本质上是一种过度反应,最终将损害其自身利益,也会影响到全球化的进程。
李世默在总结中说,当前人类社会面临诸多共同的挑战,各国都应放下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在共同利益上寻求合作。在全球性的危机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欧应当继续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美国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立场和退群的倾向,中欧作为两大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携起手来,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彼得·曼德尔森表示,要警惕政治和政策导致全球化减速甚至逆全球化的可能性。中美曾经打造了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贸关系,“分手”将带来的风险很大,中美的经贸伙伴将不得不选边站队。我们需要关注在一个严重缺乏信任的时代,我们如何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创造一个新的贸易结构并保证全球化的持续性。欧洲国家在5G技术等方面不够领先,商业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很难做到与中国“脱钩”。欧洲应该与中国寻求合作,争取实现共赢。他指出,目前在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有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即对有关中国的一切事情进行责备,且说话无底线,这是很危险的。西方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困惑、更封闭、更自相矛盾、更趋向保护主义和更排外。有责任感的政府及政治家应该警惕这种现象。我们要清楚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建立合作行动的平台,这平台能够符合各方经济利益、容纳不同的声音,我们需要改革国际体系以适应新的现实。他也表示,希望中国在国际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更多的中国方案。
诺伯特·罗特根认为,新冠疫情在中国和欧洲得以有效控制,而在美国、印度和巴西等国仍然严峻。近期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科技等因素也成为矛盾焦点,但抗击疫情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提高社会韧性将有助于形成全球化新态势,使政府未来具有更强能力应对危机。他表示,对德国来说,中国不仅仅是一个重要市场,还在德国的地缘战略中影响力显著提升,欧洲各国应努力打造统一的对华政策以维护欧洲利益。
迪驰力基金会创立于1958年,建立初期的重点是英美和跨大西洋关系,后来又纳入欧洲发展方向和战略,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迪驰力基金会每年举办约12场高规格小范围研讨会,每场一般不超过40人,多为闭门讨论。
“中国论坛”在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支持下,作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常设项目于2019年创立。该项目属非营利性质,主要目的是推荐和支持中国优秀学者、前官员、企业家和媒体专家出席国际论坛,发表演讲、参与互动,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2019年中国论坛专家出席国际研讨会22场,今年上半年出席线上线下会议26场。同时向外媒推荐中国专家学者文章,制作就国际问题访谈专家学者的短视频等。
撰稿人:国佳 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