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安全论坛第17期】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国竞争与中美关系

2021-07-01

2021年6月26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第17期战略与安全论坛。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国竞争与中美关系为主题。论坛由CISS秘书长陈琪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外交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并参与研讨。

微信图片_20210703194339.jp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致欢迎词,介绍了中心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澳大利亚明德路基金会、博古睿研究院等机构就人工智能在民事和军事领域的挑战和治理问题所开展的研究合作及成果;强调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安全挑战,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当前尤其需要大国共同努力推动人工智能安全的动态治理进程。

微信图片_20210703194348.jpg

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海泳认为,美国人工智能军事化具有针对对手塑造新的军事优势、全政府调动资源支撑军事智能化、强化技术标准和话语权的政策特点,这将加剧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侵蚀全球战略稳定、降低战争门槛等负面效应。浙江大学刘国柱教授指出,美国的人工智能战略目标是继续做技术的主导者和领导者,保持第四次革命重要领域的领先地位,确保美国的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和技术标准制定上的核心利益。从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打压的行为来看,美国的政策逻辑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加速自身科技实力发展,另一条主线则是压制中国崛起。

微信图片_20210703194355.jpg

关于人工智能军事化是否加深大国博弈的安全困境,清华大学李彬教授及其合作者罗易煊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先发优势”效果在零和性领域较强,易触发国家间的激烈竞争;但在非零和领域则并不明显,不一定引发军备竞赛。在他们看来,这有利于政策制定者从认知层面缓解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华东政法大学阙天舒教授认为,美国的人工智能政策表现出“事件”驱动的特点,世界主要大国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刺激了美国政府加紧产业部署规划和政策落地,而特朗普政府追求技术绝对优势的政策偏好增强了国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全困境程度。与会者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尚未完全展开,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判断其在不同领域对安全困境程度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703194403.jp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朱荣生认为,美国引领国际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议程具有追求领导权和维护国际稳定的双重特性,在把中国明确界定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同时,也释放出同中国合作维护国际稳定的信号。这意味着美国在推进其全球治理合作的进程中可能具有复杂的动机,中国应对不同的动机信号进行区分回应。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封帅副研究员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新秩序将是对无政府状态的扬弃,行为体之间形成更为复杂的协同、干扰、制约、取代关系,以不同的互动方式实现全球秩序的维持和发展。陈琪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目标、治理工具和治理机构正处在不稳定的演化阶段,研究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规范的形成路径和演化模式需要更多的事件积累,目前来看治理主体影响议程设定、规则塑造、政策落实的实力和建构治理叙事的能力对发挥国际领导力至关重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李峥副研究员认为,特朗普政府以行政干预的手段实现美国对华科技脱钩的目标,拜登政府则表现出挟“价值观外交”重回多边主义寻找替代中国产业供给的政策变化趋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刘冲研究员认为,在人工智能治理上中美存在共同的合作利益,两国应夯实合作基础,开展危机管控合作,防止意外发生和升级;美国拉拢盟友打压中国的策略,面临同盟友利益不一致的内在矛盾,难以长期有效调动外交资源;两国发生恶性的战略竞争,将导致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面临领导力缺失的困境。

与会者均认为,学术界和战略界应推动建立国内人工智能国际安全治理研究的共同体,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沟通,在新兴技术领域不断塑造可能的战略共识。


上一篇: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 “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圆桌会议顺利举行

下一篇:“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之“中美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对话”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