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Pacific Talks 3 | 新冠疫情下的跨文化交流

2020-08-18

1597800064080009288.jpg

你是否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前进的步伐?

你是否希望了解身处世界各国的他们疫情中的生活?

你是否期待从多元视角,观察疫情中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趋势?


特殊时期,IMUSE 2020将继续伴你同行,一起倾听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

 "Cross-Pacific Talks" Podcast series

   这个夏天与你相遇!


“Cross-Pacific Talks” Podcast 由China Plus,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和中美大学生交流IMUSE联合制作,是IMUSE 2020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拟制作系列节目共6期,每期邀请中美双方学生各两人,在专业主持人的引导下围绕有关疫情的不同话题展开讨论。



疫情将我们分隔,即使同在一座城市,有时也仿佛远隔天边,跨越国家与文化交流更是变得格外困难。

这场危机对跨文化交流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的疫情之下,我们又能在跨文化交流领域做出怎样的转变?

第三期“Cross-Pacific Talks” Podcast邀请了四位学生,他们都在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Podcast,一起探索全球疫情下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嘉宾介绍

Yanni





Y.jpg

  • 韦尔斯利学院艺术史和东亚研究学士学位

  • 即将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东亚研究的研究生学习

  • 重点关注中国当代文化政策

  • 曾居住于多个城市——东营,上海,哈利法克斯,多伦多,波士顿

  • 认为文化不能被二元和二分法定义

  • 通过IMUSE认识到,面对面对话是真正理解一种文化复杂性的最好方式之一

M.jpg




Muyang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三

  • 清华大学加拿大学生协会副会长,对外交流协会会长

  • 希望研究中国的经济奇迹,参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 ——“只有世界大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人民才能真正繁荣”

Linli





L.jpg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科学与比较教育(SSCE)专业博士生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科学与比较教育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学士学位

  • 关注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习研究生水平教育的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经历

  • 研究旨在促进跨文化学习对学生的学术、事业和公民发展的全面支持

B.jpg




Bryan


  • 来自新加坡,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二

  • 北京新加坡学生联合会会长

  • 2020 IMUSE夏季会期副主席

  • 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代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2019. 12)

  • 中国-东盟青年峰会 推进清洁能源部署会议 (2019. 10)

  • 新加坡东南亚联盟常驻代表团实习(2019. 8)


Q&A

Q1


不同国家解决疫情危机的措施有所不同,其效果也有所差异。你对各国应对疫情的方式有什么看法?


Bryan



中国应对疫情的速度给新加坡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卫组织对此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种快速的反应与中国的政治制度密不可分。在过去的54年里,新加坡一直只有一个执政党,权力较为集中,政府可以在早期阶段行动起来,追踪接触者,也可以强制境外输入人口进行检测;在隔离期间,哪怕提前半小时离开也会被罚款。这种严格的规定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新加坡也存在处理不善的地方,例如隔离点住处过于拥挤。

加拿大与欧洲国家类似,具有完备的公共医疗保健系统,并且由省长承担有关责任,省长可以统筹考虑政治立场与本省经济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例如,亚伯达省的民众更注重个人隐私,因此与英属哥伦比亚省相比,政府在追踪病例方面的政策就更为宽松。但这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各省的测量方法不同。例如,在卡尔加里、亚伯达和英属哥伦比亚省,新冠患者都有病例记录,但在英属哥伦比亚省,如果患者在14天内没有要求治疗,他们就会被认定为是健康的,而在亚伯达,患者必须到医院复查。所以我认为,最好有一个更集中的管理方法,例如由联邦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管理。



Muyang


Yanni


我认为中国对疫情的应对非常好——政府很快封锁了武汉,执行了严格的政策,从而快速抑制了病毒的传播。我现在真的很羡慕我在中国的朋友,他们可以去餐馆吃饭、购物,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而在加拿大,外出依然是有风险的。我认为,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共同导致了中美形势的不同。美国施行两党制,很多公民对政府并不信任,政府的政策也多有反复。另一方面,美国人重视个人自由甚于集体安全。加拿大的做法与美国类似,但加拿大公民更信任政府,愿意听从政府发布的命令,这让我觉得解禁是有希望的。

依我所见,面对新冠疫情,UCLA对其学生和助教都提供了很多帮助。作为一名助教,春季学期我有自己的网上课程。在学校的支持与建议下,我对课程做了很多调整,例如调整授课时长与评分方式。在之前的“Black Lives Matter”抗议活动中,学校也对学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对需要照顾家庭或想要参与抗议活动的黑人学生提供了帮助,我也把课程出勤设置成了非必要选项。我们还有一个官方的心理健康网站,鼓励学生佩戴口罩。我认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口罩的重要性,一些所谓抗议可能只是社交媒体的说辞。我对于媒体上“人们参加抗议只是因为不愿佩戴口罩”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Linli


Q2


你认为疫情对于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组织,造成了哪些影响?疫情之下,很多会议、交流活动都转为线上举行,你如何看待这种形式?


Muyang



在我看来,如今线下的活动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们实际上失去了很多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而通过互联网,我并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对方的反馈;人们也总喜欢关闭摄像头,说话的语气也总是格外正式。如今,跨文化交流正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它又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继续参与、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

疫情当中,所有的文化交流都不得不转移到网上,例如IMUSE就把它的夏季会期转到线上举办。这种方式其实有利有弊,新冠疫情之前,我们如果要参加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就必须要分出一定的时间、精力,有时还需要去另一个地方。但现在,事情变得容易多了,最近我作为联合创始人,和布朗大学的同学共同创立了一个中美学生组织,名为“US-China Better Relations Coalition"。目前它完全是线上的,我甚至没有在线下见过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我们的项目,包括展览、访谈、播客、期刊、研讨会,也全部是在线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另一个考虑是,我们都知道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阶段,这个组织的初衷是从学生层面出发,自民间入手,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来改善两国关系

Yanni


Q3


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之下,你的思维模式发生了什么转变吗?这种转变是否影响到这次对疫情的认识?


Bryan


严格来说,我算是华人,而在新加坡,70%的人口都是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然有一些相近的文化。但在新加坡,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比例同样不低,所以当我来到中国的时候,我既能看到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食物和语言);也观察到很多不同的事情(比如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总的来说,虽然我们有着相似的文化,但是来到中国的确让我更好地了解到了两国的差异与互通

我来中国的初衷,是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源,三年来,我观察到很多事情,例如,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一流的,所有的学校资金都很雄厚,学生们更是非常聪明,整个国家对初级教育的重视也前所未见。此外,中国能够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令我钦佩,它与经济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交织在一起。我看到中国政府会提出一个个阶段性的五年计划,包括总体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支持,这些都会给经济带来某种程度的稳定,这也是自由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


Muyang


Q4


疫情期间,各国媒体报道均有侧重,但无一例外,它们都在引导民众、服务政府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你怎么看待媒体对于公众的影响?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你觉得媒体在其中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媒体在传递他国形象、增进国际间交流等方面,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Yanni


首先,我认为媒体大多都是利益至上的。在美国,媒体会与两党高度合作,新闻媒体要么极为民主,要么极为保守,这些媒体传递的信息,以及他们报道新闻的方式,能够深切影响美国民众对某一事件的认知。而在中国方面,我只接触过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我发现一旦一篇文章进入朋友圈,然后被大量转载,就很容易左右人们的思维和民众的舆论。两国的这些现状,其实都体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们通常看到的,都只是某一事件的局部,而不是全貌。中美两国之间也是如此,他们并不了解,也无法直接接触到彼此的信息,民众只能从新闻媒体上获得资讯,而这些资讯可能都经过了大量的修饰,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我感觉如果中国人能多读一些美国新闻,美国人能多读一些中国新闻,可能会让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善。

对于社交媒体来说,它首先服务于自己国家的利益,比如存在商业性的新闻,它们想赚钱,所以报道的大多是主流观点,而不是独立、客观地说出真相。这一现实,在这个自由市场和经济新自由主义的世界里其实很难改变。结合我自身对教育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比如怎样去阅读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报道,并透过层层迷雾看到真相,这些都是大学可以培养的东西。

Linli


Q5


世卫组织在这次疫情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联合各国,共同抗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呼吁各国开展合作,支持世卫组织工作。你如何看待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这次抗击疫情,它们有没有在哪些方面表现欠佳,可以做的更好


Linli



国际组织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仅要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更要从国际视角看待各种事务。尤其是在这次中美争端中,由于各国媒体的报道不同,我们难以掌握两国的真实情况,我周围的社交媒体都在谈论中国的状况如何糟糕,而与此同时,父母发给我的消息则在说美国如何危险,由此可见,我们讨论的这些事情都具有很大的争议性。此外,我认为国际组织的另一个作用是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套方案使得不同国家互惠互利

理想情况下,你可以从政府发言人那里了解到疫情的基本情况,但无法得知某个特定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国际组织则可以派人去当地调查疫情。虽然这可能会干扰当地政府的工作,但确实它们拿不出更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国际组织的局限所在。但总的来说,国际组织为不同国家围坐一处,讨论同一话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问题是,国家的势力各不相同,大国有更大的发言权,甚至可能会逼迫小国做一些不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就特朗普宣布退出世卫组织一事,我认为更像是一种政治行为——世卫组织着重批评了美国在抗疫中的表现,而这可能会影响特朗普的大选,因此他退了世卫组织,并减少资金支持。


Muyang


Yanni


我认为美国的领导能力不像在特朗普上台之前那样强大了。此前,美国在很多领域都担任了领导职务,而如今,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有所后退。与大国相比,小国更需要国际组织,而大国则有责任支持这些组织的工作,例如给予资金支持,指引工作方向,这样各国能够和平共存,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国际组织。对于美国而言,它对国际组织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选结果,美国在本届政府当政期间渐渐走向了封闭,但我们也不清楚其他政党上台后,美国是否会将目光再次投向外部世界。

在我看来,作为小国,当然希望更大的国家能够尽可能地加入国际组织,因为从小国的角度看,这些国际组织没有大国的参与就难以运作。这就是联合国安理会一直没有改革的原因。确切地说,国际组织很难在没有大国领导或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运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很希望美国能够重返它曾经参与的国际组织。


Bryan


Q6

Q1


“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作为留学生,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时差、网络、抗疫物资、衣食住行等)?



身处这样特殊的时代,你对未来的生涯发展有怎样的规划呢?你的规划又是否会受到当前国内或国际社会局势影响呢?


Linli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网可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词汇。未来我希望成为一名学者,所以需要在学术圈内拓展人脉。但现在因为疫情影响,我无法与教授、学生面对面交流,没有机会和他们建立更亲近的关系。此外,虽然我现在呆在家里就可以参与很多学术会议,但实际上,我很难和其他与会者建立联系。之前我们线下开会的时候,我可能碰巧遇到一个陌生人,通过交谈发现有相同的研究兴趣,然后我们之间就可以建立联系,甚至一起进行项目研究。而现在我们参与的只是“研讨会”本身而已,这些其实都给我的职业发展,或者说人际交往,造成了一定障碍。

我原本的计划是,明年前往斯坦福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几年,但现在,面对如此频繁的政策变化,我开始犹豫了,因为这样实在是没有安全感。今天的政策是这样,但几个月或一年后,政策可能就变得完全不同。公司不担保签证的话,在美国工作就多了很多不确定性。现在我在考虑回加拿大多伦多,或者去日本,但还没有决定下来。

Yanni


Muyang



据我所知,美国对中国大学生的种种限制政策,影响了我身边很多人的未来规划。我其实觉得每个国家都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教育系统,只有自身的基础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才能减少对外国高等教育的依赖

总的来说,现在大多数人都感觉自己的工作充满不确定性,甚至不知道未来他们从事的行业是否还存在。但我认为,我们应当对远程办公的新时代充满信心,be overseas without being overseas或许可以成为这几年的新趋势。

Bryan




Podcast登陆平台链接

CHINA PLUS:

http://chinaplus.cri.cn/podcast/detail/2/87875?from=singlemessage


轻松调频:

http://ezfm.cri.cn/schedule/detail?programId=87875&type=history&origin=other&from=singlemessage


喜马拉雅FM:

https://m.ximalaya.com/share/sound/327798092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id=2068764275&userid=3695586708&from=message


每日英语听力:

https://dict.eudic.net/webting/Play?id=9f68b6c0-9f29-49bd-ae1d-9147a9d2cc19&order=0&from=message


网易云音乐电台:

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068722252




Last:Cross-Pacific Talks 4 | 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发展趋势

Next:Cross-Pacific Talks 2 | 疫情之下的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