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清析论坛】第14期|“修昔底德陷阱”与中美关系:历史、理论与启迪

2024-01-03

12月29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第14期战略清析论坛,以线下和线上的形式同步进行,听众共为240余人。本期战略清析论坛主题为“‘修昔底德陷阱’与中美关系:历史、理论与启迪”,由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莫盛凯主讲。论坛邀请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唐健和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孙冰岩作为与谈人,并邀请CISS主任达巍及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文晶作为点评人,就“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及中美关系进行探讨。CISS助理研究员孙成昊主持本期论坛。


12.jpg

莫盛凯分析了“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历史、理论与启迪。首先,他回顾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论证中举出的近500年来的16次超车事件,指出了论证案例代表性的缺失、衡量因素的单一性以及该理论在预测未来方面的局限性。他引出了耶鲁大学教授唐纳德·卡根提出的“时间点”命题,卡根认为“在武力冲突爆发以前的某个时间点上,已无法改变导向战争的进程。”莫盛凯强调,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个点并分析是哪些因素使结局变得无可选择。随后,莫盛凯还详细介绍了希波战争与希腊世界的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对比了两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初始条件、偶发事件、关键转折等重要时刻。最后,他从体系结构、联盟政治、信号传递、威慑有效性、信任的建立及其有效性、代际认知的差异、危机管理和国内政治八种视角切入,分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并从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分析了国家对外政策输出,以及各国国内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普通大众的影响。

13.jpg

之后,唐健和孙冰岩作为与谈人分享了观点。唐健认为,在可能长达数十年的对峙中,国家内部人口结构、宗教和意识形态结构等中长期因素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值得关注。此外,他也从权力转移理论和观众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行为逻辑。孙冰岩强调了总统权力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以及区分拜登政府关于“中美战略竞争”和“中美作战或爆发战争”的叙事的必要性。

点评人达巍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国家发展路径和战略方向的制定。文晶从联盟政治的视角分析了中美关系,她还强调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增强理论供给的重要性。

14.jpg

最后,主讲人和与谈人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围绕该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会议圆满结束。


15.jpg

【战略清析】系列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战略与安全领域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起“战略清析”系列论坛,邀请从事战略、安全、国关、外交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本领域前沿研究进行研讨,从而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者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本系列论坛于每月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关注。

撰稿:刘源
审核:孙成昊


上一篇:中美学者共议新冠疫情与中美合作

下一篇:【战略青年】时事研讨会: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青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