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逢庆祝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之际,2025年紫荆模拟联合国会议于10月17日至19日在清华大学校内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唐仲英学生全球发展中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亚洲大学联盟主办,清华大学学生模拟联合国协会承办,以“在多边主义中赋能青年:为全球变革发声”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全亚洲各个高校的108名青年参与活动。

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应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助理教授乔光宇、莱顿大学助理教授罗杰·克里默斯邀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赴荷兰海牙参加“理解中国先进技术出口管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国相关出口管制政策的演进和逻辑与外方学者、官员交流看法。

10月23日-25日,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市黄浦区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参与承办。本次年会期间,来自全球21个国家及地区的121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通过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在全球秩序重构与科技革命交织背景下的经济、金融与治理议题。

在一再重复的中美对抗与缓和的循环中,一种矛盾的现象正在浮现。一方面,中美经济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张:10月上旬,美国和中国在短短的六个月内第二次濒临贸易战,双方都准备实施严厉的出口管制,并威胁将自对方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这场会晤既是今年以来双方密集互动的关键节点,也是中美关系在重要十字路口的一次方向性“再校准”。在经历关税摩擦、科技管制以及舆论对抗之后,中美关系并未滑向失控,反而通过高层互动重塑互信与稳定。峰会再次展示出元首外交在中美关系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向双方乃至全球释放出稳定预期与合作信号。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就中国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受观察者网采访。他指出,此举是保护海洋生态的正当举措,也是以创新方式行使主权、反制菲律宾侵权行为的必要行动。他强调,中方已做好执法准备,若菲美继续挑衅,将面临更严厉反制。
9月11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网站发布非洲项目研究员简·蒙加(Jane Munga)和研究分析师西尔维斯特·夸萨(Sylvester Quansah)的文章《理解非洲人工智能治理格局:来自政策实践与对话的见解》。文章认为,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潜力为非洲带来29亿至48亿美元经济增长。
9月15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今日世界》刊发美利坚大学教授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charya)的文章《西方的衰落和其他国家的崛起将导致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文章认为,美国退位不会引发世界秩序崩溃,而将催生“多重复合”新秩序。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随后又宣布将中国输美商品“对等关税”税率上调至84%,重启关税战。[1] 在中国之外,欧盟、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等贸易伙伴也陆续被征收20%至49%不等的关税,[2]舆论哗然,有关国家亦以批评、警告、反征收关税等方式回击美国。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164篇文章,作者对特朗普在“美国优先”纲领指导下的“退群”行为进行了动因挖掘,并对其两届任期内的政策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得出了特朗普政府“退群”政策削弱国际组织的资源供给和治理效能、冲击多边主义共识,且加速全球治理体系的权威解构和地缘博弈升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