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中美科技合作共赢才能为全球发展注入信心

2023-11-27

释放积极信号 促进中美科技合作谷底回升

中国经济时报:从全球化趋势看,中美同意启动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磋商有何重要意义?

陈琪:中美在科技领域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共同利益是推动科技高速发展,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中美建交后两国签署的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对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人类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当下,中美科技合作,实现前沿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对于缓和国际社会各类矛盾,增进全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应对各类新兴全球治理议题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其中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机以及疫情以来备受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等。这些治理议题往往跨越传统国界,需要各国合力进行技术攻关才能有效应对。

中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领头羊,双方能否实现紧密合作对于全人类的福祉至关重要。实际上,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要有效解决任何全球重大问题,都离不开中美密切合作。例如,中美合作的流感监测项目增加了中国的流感监测点,使得全世界有更好的疫苗可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报告称,美国取得的许多具体技术成果都可以追溯到《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达成。一个典型案例是2011年奥巴马任期内签署的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协议,衍生出300多份同行评议出版物、26项专利申请和15项产品发布。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力还最终促成《巴黎协定》的达成。

需要看到的是,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人类生产效率,帮助人类应对新兴挑战,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威胁和不确定性。以人工智能为例,近年来随着军用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研发和应用,人们在感叹技术的强大潜力的同时也开始担心技术的不负责任使用是否会对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安全稳定造成不可控的影响。中美两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最快的经济体,需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引领建立技术合作与监管机制,有效防控科技伦理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和造福人类。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中美科技关系的伞状协议,规定了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交流的宗旨和原则。自1979年签署以来,中美两国科学家已通过该协定下的近100项议定书和附件进行科技合作,在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环境监测、农业、地震监测、森林保护、遥感地面监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合作成果。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竞争心态加剧,科技领域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两国政府间与民间的正常科技交流受到严重干扰。

当前,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大国博弈“必争之地”,特朗普、拜登两任政府对华战略也都将科技遏制视作核心政策支柱。此次中美同意启动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磋商释放出积极信号,有利于巩固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基础,保证相关科研人员、项目的合法权益,促进两国科技合作谷底回升。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也以点带面为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关系回升创造条件。因此,即使《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本身是原则性的,不具备任何资金义务,这种象征意义在当下时点也是积极的。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拜登政府愿意在特定领域进一步合作。这对于疫情后深陷经济迟滞的国际社会来说是一剂信心良药。

缓解安全焦虑 推动全球产业链重回正轨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中美科技合作对全球产业链发展会起到哪些作用?

陈琪:中美科技合作有助于应对地缘挑战,缓解安全焦虑;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升转型质效;应对生产率挑战,加快技术革新。

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与大国竞争日益加剧。欧美各主要经济体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从以成本、效率为侧重转向以安全、稳定为侧重。这种产业链的“碎片化”重构一方面会导致“重复造轮子”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则有违全球各地区比较优势,并非经济层面最优化的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如果陷入严重的贸易碎片化,其长期成本将占全球产出的7%;如果加上技术脱钩,一些国家的损失可能高达GDP的12%。中美科技合作有望部分减少各经济体对于供应链地缘风险的焦虑情绪,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新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气候变化对于全球产业链的挑战有两个层次。第一,海平面上涨、极端天气频发等灾害威胁到部分重要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首当其冲。第二,当前许多绿色技术尚不成熟,效率和成本等标准不及传统技术,因此不少行业的绿色转型也带来了相应的效率降低。欧洲央行在2022年就使用了绿色通胀一词,以描述欧洲能源转型造成的经济阵痛。中美科技合作能够推动绿色技术向着成熟、高效、可推广的方向发展,提升全球范围内绿色转型的质效。

全球产业链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生产率瓶颈,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疫情以来,不少发达国家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增加了新的通胀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可以通过科技合作推动以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

中美科技合作必须坚持互利共赢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未来如何更好地促进中美科技合作?

陈琪:我认为,更好地开展中美科技合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平等合作心态。中国曾一度在世界工业革命浪潮中掉队。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当前中国已经是科技大国,并在多个重要的前沿技术领域稳居世界第一梯队。美国应该适应中美科研能力的变化,并调整本国的心态,而以《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本身及其续签为代表的中美科技合作是平等互利的关系框架。

第二,摒除霸权主义思维。中美科技合作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自从科技领域成为中美博弈的前沿阵地,美国政府的“中国行动计划”、出口管制条例、芯片相关法案和刚出台的对华科技投资限制令等,都给中美科技合作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美国还热衷于搞“小圈子”式的技术联盟。这既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自身的规律,也不利于为中美两国科技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中美科技合作应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共创共享的原则。美国需要认识到,过度政治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背道而驰,无益于科技发展;而科技合作发展能反过来为许多政治、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方案。

第三,以人为本,推动科研交流。中美两国广大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合作的基石与桥梁。自疫情以来,两国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受到公共健康、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干扰,数量与质量均出现下滑趋势。中美两国应继续扫除跨国学术交流的障碍,保障学术自由,维护学者权益,为相关项目与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本文2023年11月24日首发于《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达巍|中美关系“新常态”:动向与启示

下一篇:王缉思:中美尚未进入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