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为何人文交流对中美关系如此重要?

2023-12-05

1971年4月13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首次来到北京,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随后举行友谊比赛,“乒乓外交”正式拉开中美关系历史性巨变的序幕。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随后4月18日,尼克松在白宫玫瑰园会见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中美关系逐步迈上正常化发展的轨道。此后的半个世纪中,虽然中美两国官方关系起起伏伏,但民间关系突飞猛进,为中美关系稳定前行提供重要推动力。

640 (5).jpg

“乒乓外交”曾开创了以民间友谊助推国家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那么,经历过”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后,人文交流是否仍能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

中国有句古话叫“以史为鉴”,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中美交往史也是两国人民越来越包容、开放的互动史。过去几十年,人文交流在中美关系发展中起到特殊且重要的作用。从“乒乓外交”到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诸多领域富有成效的交流,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一个里程碑是1978年10月,中美签署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中国派出500名学者赴美国大学学习,美国派出50名学者赴中国交流访问。第二年,邓小平访美期间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标志着双边政府层面的人文交流正式开启,确立了联委会、议定书等新机制以开展合作。探索更灵活、多元的交流形式、建立更多合作项目、扩大合作规模是这一阶段双方的共识。

尽管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美人文交流因两国政府关系遭受冲击而一度停滞,但在千禧年后,民间互动的态势逐步恢复,并进入综合发展的阶段,在发展领域与影响作用范围上都有所突破。人文交流逐渐成为推动双边关系的重要方式,并帮助提升两国领导人的双边外交和直接或间接会晤等沟通机制,促进战略层面的对话。这一时期,经贸、安全甚至国家战略方面的合作需求,成为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原因。

经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平缓发展,良好的国际环境促使两国政府牵头于2010年5月建立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作为中美人文交流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它见证了中美民间互动愈发机制化、日臻成熟。

此后,中美人文交流迎来了黄金时期。除教育外,科技领域搭建了中美合作创新高端论坛等平台,2017年2月在美国举行的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围绕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等议题进行交流,让人印象深刻。文化领域各种类型的艺术演出活动,以及好评如潮的中美合作拍摄的《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电影,向全球观众展示了自然和谐的画面,背后是两国团队在艰难的自然条件拍摄过程中的真挚情谊。在卫生领域,不仅有大量的论坛和研究会,2014年非洲多国爆发埃博拉疫情时,中美协力应对,第一时间派出专家队伍,共享信息和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然而,中美人文交流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2019年至今中美之间的分歧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对两国的人文交流造成明显伤害。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口号和疫情背景下美国对华认知恶化对两国的人文交流造成较大冲击,中国国内民众对美国的看法也越来越负面。再加上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两国人员往来大幅减少,部分交流活动一再延期或转为线上方式,这也不利于澄清两国民众层面的误解。

但是也应看到,尽管中美官方层面的关系不都是一帆风顺,但民间互动和交流却表现出让人惊叹的韧性与活力。近年来,两国的交往呈现“三轨并行”的趋势。一是为两国关系夯实基础的商贸团体往来。例如,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1财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334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9.4%。约30个有影响力的美国商业团体曾写信敦促拜登继续就经贸问题对华接触,降低两国加征关税给民众和企业带来的负担。二是两国民众间的彼此支持和帮助。2019年是湖北省与俄亥俄州双方结好40周年,在得知湖北省疫情严重的消息后,美国俄亥俄州经济发展署(Ohio Devepment Service Agency)表示,愿从该州卫生署与医院调拨物资捐赠湖北省,上海、广东等许多其他省市也收到了来自美国友好城市的支持。中国也在美国抗疫关键时期提供物资帮助。三是两国青年成为推动两国关系的重要角色。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中美两国青年拥有更加开放包容的视野,对全球议题有共同兴趣,两国高校都在组织许多青年交流项目,比如即使在疫情期间,我就职的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仍然坚持组织与耶鲁大学学生的线上对话,探讨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以APEC峰会为起点,未来的中美人文交流是乐观的、值得期待的。中美人文交流应该继续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尚没有结束的信号,全球仍然面临许多风险点,而中国的发展和美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仍然会让两国在高新技术、关税贸易等方面出现分歧,美国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对中国“战略竞争对手”的看法。另一方面,竞争并不意味着冲突,竞争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搏斗。无论是在旧金山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还是两国政府高层的会晤,都改善了目前紧张的气氛。今年11月5日起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迎来阵容强大的美国代表团,荷美尔等许多美国农业食品领域企业今年将首次参展。这些都证明了中美关系有强大的韧性。

中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一直具有超越地缘政治冲突、经济金融摩擦、立场观点分歧的能力和潜力,也一直是不断将两国关系拉回稳定轨道的重要力量。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航班、船只、游客、学者横跨太平洋两岸,继续超越制度、文明的差异,基于对两国和全球共同利益的追求,建立稳固互惠的纽带,成为两国关系中那颗关键的“乒乓球”。(杨奕萌对此文亦有贡献)

该文英文版2023年11月17日刊载于《国际日报》。

上一篇:傅莹:基辛格就美国如何与中国共处留下忠告

下一篇:达巍:台湾2024选举后,中美关系存在危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