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北约峰会为何突出“中国元素”?

2022-06-29

孙成昊: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北约这一冷战期间组建的军事同盟在中国观上或将发生转折性变化。

当地时间6月29日至30日,北约峰会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此次峰会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升级的背景下,北约将公布新的“战略概念”文件。北约将如何定位当前的外部“威胁”?如何定位中国?又将采取何种措施?

“战略概念”文件或首提中国

根据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6月22日发表的讲话,此次北约峰会将突出五方面内容,加强防御、推出北约新的战略构想、增强北约伙伴关系、积极推动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进程、重申防务分担责任。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强化了北约在欧洲防务上的投入以及“北扩”问题上的举措,但北约突出“印太元素”甚至“中国元素”的趋势并未减弱。

可以预见,北约“战略概念”文件将首次提及中国,但在如何看待俄罗斯与中国的问题上,这份文件或将有所区分。在俄乌危机影响下,北约必须考虑欧洲对当前地缘政治安全的强烈需求,文件更可能将俄罗斯定位为“最重要、最直接的威胁”,同时也极可能将中国定位为对同盟“价值观、利益、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1656503660917027315.png

北约“战略概念”文件很可能将首次提及中国。图源:AP

北约每十年左右就会更新其“战略概念”文件,以指导未来十年北约的发展。如果北约在其新的“战略概念”文件中确将中国定位为“价值观、利益、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这标志着这一冷战期间组建的军事同盟在中国观上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美国意图实现两大战略目标

北约突出“中国元素”的背后有着深刻原因。北约自冷战后就陷入身份和目标的“迷失”,需要“共同敌人”和“共同挑战”重新校准战略方向,重新寻找团结同盟的“假想敌”成为迫切任务。从冷战后的三份北约“战略概念”文件可以看出,北约所定义的外部挑战逐步从地缘政治方面的传统安全挑战转向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网络攻击等“新威胁”。不过,北约未来十年的“外部威胁”恐怕又将重新回归针对中俄的地缘安全博弈。

作为北约战略转型的最大推手,美国也希望利用这一组织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持续推动北约“印太化”以及“印太”地区的“北约化”,以此塑造中国的战略环境。自特朗普执政时,美国就在其印太战略之下强力推动北约将中国列为外部挑战。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拜登政府看到平衡大西洋和太平洋战略的新机遇,通过协调北约与“印太”盟友的互动塑造中国周边环境,在亚太地区渲染“中国威胁”,以此制衡中国发展。因此,今年的北约峰会一反常态,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共同参会,力图初步构建“北约+”新机制。

1656503689149044402.png

日韩等亚洲国家领导人将首次参加北约峰会。 图源:Kyodos

二是通过绑定中俄“挟持”欧洲,利用北约强化对欧洲的控制。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欧在安全关系上更为密切,而欧洲也必须接受经济发展转型乃至“战略自主”步调被打乱的现实。为了拉住美国更好应对俄罗斯带来的挑战,北约的欧洲盟国必须接受美国对中俄的“绑定”,认可美国打造的“大国竞争”叙事,承受美国在安全领域对欧洲的持续控制。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一旦乌克兰危机有所缓和,或者各方得以达成某种形式的解决方案,美欧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仍将浮出水面。更重要的是,这次乌克兰危机动摇了欧洲此前对“规范性力量”的笃信,而欧洲针对软实力、硬实力的“再平衡”也绝不会建立在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之上,这种变化将对北约未来的战略转型产生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8日“深海区”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肖茜 钟周 许馨匀:新时代高校智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创新探索——清华大学案例研究

下一篇:【俄乌冲突百日思】余翔:俄乌冲突加快国际经济秩序调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