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秩序】章百家:未来的国际新秩序需要和而不同

2021-03-15

编者按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已经不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新的现实。在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的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失衡、全球治理领导力缺乏、国际安全碎片化以及各种跨国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使得现有世界秩序愈发不稳定。

围绕如何建立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相匹配世界秩序、如何应对日趋严重的挑战、如何完善新兴领域的全球治理等重大国际问题。2021年1月23至24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三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邀请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60多位嘉宾与会。CISS特邀请多位学者基于研讨会而撰写评论文章,并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第987期,CISS微信公号从今日起将陆续推送,以飨读者!

章百家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1615867501996001076.jpg

关于现存的国际秩序,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它已经老了”;然而,要建立起一个新的秩序并非易事。我们所维护的管理现存国际秩序的主要机构及其规则,大多是70多年前设立的,基本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重建世界的需要设计的。时过境迁,人们越来越感到在这方面需要一场改革。当冷战结束时,人们曾以为可以很快建立起一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提出过不少方案;但3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旧秩序的逐步瓦解,我们仍然不清楚究竟能够建立起一个怎样的新秩序。

我以为,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或者对现存国际秩序进行改革,首先需要看清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传统的问题,另一类是新问题。实际上,这两类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传统问题会包含许多新的因素,新问题的处理也会遇到传统观念和规则是否适用,等等。

我们常谈及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既包括大国力量和大国关系的变化,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力量整体上的增长。在大国中,以中国为例,过去从未发挥过像如今这样大的作用,而它和传统大国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与此同时,许多传统上被视作小国的国家,现在的经济力量、人口数量实际并不比历史上的那些大国差。这就意味着,大国对国际关系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会相对下降。

新旧混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以贸易关系为例,过去人们在本国接触到的商品大多是单纯的国产或进口。但上世纪末,我去美国时,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最物美价廉的东西,上面的标签常常写的是“美国设计,中国制造”,这就反映了产业链和贸易关系都在发生巨大变化。

在考虑对国际秩序进行改革或重新设计时,人们往往依据的是旧经验,但旧经验往往并不能解决新问题。因此,在我们考虑未来的国际秩序时,必须有新的思考、新的创造,如果仅拘泥于以往的历史经验,我们就很可能被误导,会错失机会。我认为,当今世界,若有各国不同制度间的和平竞赛,或许是有益的。

关于中国与现存国际秩序的关系。从上世纪70年代末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是现存秩序的受益方。今天,中国也仍然希望现存秩序的改革是有序的。作为参与国际秩序改革的大国,中国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包括学习其他国家参与国际体系治理的经验等。客观地看,当前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有很大提升,但在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影响仍很有限。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既是国际秩序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个学习者,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的改革需要世界各国的广泛合作,而良好的合作需要彼此间的学习。

当然,新秩序的建立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合作,也不可避免地会充满各种力量的竞争与博弈。我们还不能确知未来的新秩序究竟怎样,但可以肯定,这种新秩序如能确立,必然要具有更大的兼容性,以适合于更多的参与者。和而不同,这样的世界难道不是很美妙吗?

本文2021年3月15日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987期


上一篇:【世界新秩序】达巍:寻求两种国际秩序观的平衡

下一篇:夏方波 陈琪:印尼中意的“东盟方式”能化解缅甸僵局,还是会束缚东盟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