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学者做客清华战略与安全大讲堂和时事大讲堂

2021-05-19

2020年的新冠疫情折射出暗流涌动的国际秩序。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什么样的国际秩序中?我国在其中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5月14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学术委员阎学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中美人文交流基地主任、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贾庆国,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殷弘三位学者做客战略与安全大讲堂和时事大讲堂,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为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清华师生解读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势。本场对话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CISS副主任达巍主持。

1621472765753015875.png

活动现场

讲座伊始,三位嘉宾首先对“后疫情时代”和“国际秩序”两个概念进行解读。随后分别就国际秩序是否发生变化、此种变化有何新特点以及此种变化有哪些利弊等问题进行主旨发言。

1621472779086011968.png

阎学通作主旨发言

阎学通认为,讨论国际秩序可以从“有无秩序”和“秩序特征”两个方面入手。疫情前后国际上都存在秩序,但秩序特征却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价值观上,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开始衰落(起始点其实早于疫情暴发);规范秩序上,以推动和便利全球化为基本目的的规范受到挑战,出现逆全球化行为;权力分配上,美国作为国际秩序主要维护者的地位发生动摇。

1621472788479063026.png

贾庆国作主旨发言

贾庆国表示,国际秩序的变化早于疫情暴发,但疫情暴发使得这种变化更加复杂。国际秩序变化的原因包括:非西方大国崛起,美国领导国际秩序的意愿下降,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能力下降。同时,国际秩序本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过于以西方为中心,过于重视效率而牺牲平等。对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贾庆国认为,当前国际秩序虽然发生重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有其限度。现行国际秩序仍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1621472798322065973.png

时殷弘作主旨发言

时殷弘则从国际格局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彼此矛盾的短中期状态与长期趋势,即短中期世界格局呈现两极格局;长期来看,则是两个紧密阵营和一个广大的“中间区”并存,并可能向多极格局发展。他说,在后疫情时代,美国的盟友包括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世界其他国家则受其各自国家利益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保持中立,在有些问题上靠近美国,在有些问题上靠近中国。

关于世界是两极还是多极的,贾庆国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是单极的,现在正在朝两极方向发展。“极”的定义是一个超级大国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大国,中国实力虽然正在快速超过其他大国,但没有到“极”的地步。阎学通则认为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对未来国际秩序形势,阎学通表示,中美两国对以联合国宪章作为国际秩序基础这一认识没有分歧,分歧在于联合国宪章之外新的规范应如何制定,他认为国际秩序正面临很多挑战,未来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时殷弘则表示我们应学会适应变化,顺势而为。

1621472810091064487.png

观众提问

在提问环节,现场同学踊跃举手,就全球化是否存在边界、疫情应对与国家政治体制等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贾庆国表示,全球化是一个进程,没有终点。阎学通认为,疫情应对效果与治理模式、文化存在一定关系,但是与政治体制并不完全相关。

1621472824775099657.png

达巍总结

观众提问后,达巍对整场讨论进行总结。达巍认为,三位嘉宾的观点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在整体判断上是一致的:首先,当前国际秩序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其次,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崩塌,民族国家更加活跃,对安全和公平的渴望强烈;最后,未来有挑战、有机遇,但挑战很可能大于机遇,需要作充分准备。

1621472837298087598.jpg

学生代表为四位嘉宾赠与证书

最后,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和时事大讲堂的学生代表向嘉宾赠予证书,同学们对嘉宾的精彩发言报以热烈掌声。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和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和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承办,中国新闻周刊提供媒体支持。清华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CISS副主任肖茜,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廖莹等参加活动。

供稿: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中心

编辑:袭润昊 张同顺

审核:曲田

上一篇:CISS启动美国研究月度务虚机制

下一篇:“亚洲的共同愿景:多元与共通”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