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金:区域国别学教学与人才培养

2022-10-04

赵可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谈到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时,首先需要把握的第一个问题,其学科逻辑是什么?学科逻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的逻辑,一个是实践的逻辑。

关于知识的逻辑。所以建立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反对两个霸权,借助两个优势。所谓两个霸权,一个就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的英语霸权。区域国别研究一直处于英语语言文学的霸权之下,区域国别学交叉一级学科的建立可以为非英语学科、非通用语种的老师们提供一个成长空间;另外一个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政治学理论霸权。国际关系研究一直生活在政治学理论和中国政治研究的阴影下。所以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人一直想搞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的成立无疑为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所谓两个优势,是指区域国别学具有两个学科优势:一个是经济学优势。经济学是显学,整个学科的容量非常大,国别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有利于迅速壮大区域国别学的阵容。再一个就是史学优势,世界史和区域史国别史研究有着深厚的积淀,对区域国别学是一座很大的靠山。如何把两个优势发挥好以助力挑战英语霸权和政治学霸权,是今后区域国别学建设的重要方向。

关于实践的逻辑。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实践逻辑就是国家发展就要走出去,提高国际影响力。现在中国面临着技术上的“卡脖子”和话语上的“哑嗓子”这两个问题。所以要走出去,到世界更多的地方借助国际资源来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急需区域国别学的武装。实际上在近几年,无论在“一带一路”还是在全球治理当中都显现出了这种政治逻辑。要满足这种政治逻辑需求就要建立一个区域国别学学科。但是,要满足政治逻辑或者实践逻辑,无论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在世界上提升中国影响力,恐怕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因为学科建设是一个基于知识体系的建设;专业建设则是一个基于实践需求的建设。近期来看,区域国别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接下来如何在专业设置上考虑人才培养方向。现在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已经通过了设置国际事务专业学位。已有学科培养的主要是学术型人才,所以区域国别学在短期内要勇敢地申请国际事务专业硕士来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人才。

在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建设完备的情况下,还需要遵从实践的逻辑去培养现实需要的人才,这也可能是一个增长点,也不会对其他学科形成太大的挑战,对学科发展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接下来的发展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区域国别学建设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重在培养人才,应该以国际事务硕士专业学位建设为载体,先逐步找寻自身的发展空间,再逐步把学科建设纳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以专业硕士呼应实践逻辑,以博士学位呼应知识逻辑,坚持两条腿走路,未来大有可为。

第二,区域国别学的人才培养。事实上,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一直存在,但如何才能体现新时代特征?有三句话可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句话是“让政府的更政府”。在大学里进行人才培养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教育部给大学招生名额的总量是确定的。增加区域国别学科方向以后,一次增加那么多学科,名额是分不过来的。无论到研究生院也好,还是到教务处也好,分名额的时候都要跟其他强势学院打架,可能导致发展很有限。投入了那么多,最后会出现培养人才时面临学生很少的状况。现在各个院系在争名额上大打出手,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为此,我们需要对接国家需求,比如从上往下调研各省或国际司、局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学科的逻辑是从上往下可以逐渐发展起来。如果从下往上则会越走越困难。

第二句就是“让市场的更市场”。这几年,无论是本科招生还是研究生招生,还是有很多人对国际问题感兴趣,市场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除了去争取国家的人才培养专项,为国家培养人才之外,恐怕还得瞄准市场需求,特别是国际市场。区域国别学承担了两个任务,一个是为世界培养“中国通”,一个是为中国培养“全球通”。很多时候,中国通和全球通都是内驱动性的,如果缺失内驱力,把学生调过来也是不行的。所以在专业设置、项目运行等方面都要更加贴合市场的需要。

第三句就是“让融合的更融合”。区域国别学科毕竟是交叉学科,也需要跟强势学科进行对话交流。比如现在经济学中的MBA面临国家政策的限制,可以合作推动建设IMBA,即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也可以推动IMPA,把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资源激活,共同实现组团化奋进。

第三,还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的工作。从国家角度来讲,要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仅靠区域国别学的老师们可能难以扛起来这个重担。但本职工作需要做的还是要做的。首先是招生体系,要创新解决招生中的难题,是通过全国公开统一考试?还是申请审核?还是采用先面试后考试的方式?等等。各个学校间可能还得在招生方式的标准程序上讨论一下,千万不能一哄而上。其次是培养管理服务体系。学校各部门,包括研究生院、教务处、财务处,还有宿舍、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服务体系都要进行升级,否则就会出大问题。还有一些国际学生涉及敏感的族群问题、宗教问题,怎么设计的有合规性等等,有很多任务等着各位老师去做。还有一点就是质量保证。我担心交叉学科发展到最后可能会造成学生没有专业,反而不利于其以后在行业里的发展。回到四大母学科或许更好,这样学生既有母学科,同时还有跨学科、交叉学科的优势,这对学生来讲是如虎添翼的。

本文2022年9月27日首发于《山大国际观察》


上一篇:《美国观察》41 |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基于文本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下一篇:赵明昊:火上浇油的“台湾政策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