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论坛线上特别视频会议“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分论坛顺利召开

2020-06-18

2020年6月16日,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和平论坛线上特别视频会议召开。本次特别会议以“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为主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共同承办分论坛:“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

分论坛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主持,邀请了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系统中心创始人、计算机科学教授斯图尔特·拉塞尔(Stuart Russell),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科技与伦理学科主任温德尔·瓦拉赫(Wendell Wallach),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主席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作主题发言并回答现场提问。

H1.png

在发言中,薛澜教授指出,本次疫情让全世界认识到,人类社会面临很多外部挑战,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因此需要切实的国际合作。人工智能在本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中,对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的讨论反映出不同社会的多元背景和对人工智能相关议题的不同态度。但人工智能在疫情预警、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发挥的有效作用提醒我们,与其他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其作用方向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选择。薛澜教授介绍了各方在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建立与落实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时建议中美在人工智能方面应秉承合作、协调与良性竞争的态度,推动技术和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H2.png

斯图尔特·拉塞尔教授指出,尽管人工智能不能直接解决新冠肺炎的问题,但其在早期发现病人、疫情数据收集分析和政策制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他指出一味追求商业利益与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是本次疫情的重要教训。面对未来,世界应该对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所有全球性威胁进行长期理性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全球议程,拉塞尔提出了三点提议:一,保证人类知晓交流的对方是机器还是人类;二,禁止机器做出消灭人类的决定;三,避免在强人工智能方面的武器竞赛。

H3.png

张亚勤教授也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所带来诸如隐私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寻找可行的平衡点。张亚勤教授以百度在疫情期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作为案例,提出人工智能公司与用户之间签订协议的几项原则,包括用户知晓、与用户达成共识,以及破坏共识追责与承担后果等。

H4.png

温德尔·瓦拉赫教授认为,不断发展、难以预测的数字技术放大了结构性的不平等。伴随商业利益的推动和市场垄断,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将任务委托给复杂的系统,很可能导致意外事故。他同时分析了中国提出的人工智能原则及其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差异,指出新冠疫情迫使所有国家重新评估自己原有的伦理价值,并做出妥协和超越,形成真正的共识。

H5.png

H6.png

迈克斯·泰格马克从中美关系的“鹰鸽模式”说起,探讨人工智能与和平之间的关系。他赞赏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原则方面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他强调,后疫情时代,社会需要提升面对各类不确定性的弹性。同时,随着世界互联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全球合作才能共同解决全球问题。此外,泰格马克教授提出在对全球问题做出应对时,应当更多听取专业人员的观点和建议。

最后,出席专家就疫情中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转化、人工智能与中美关系、人工智能军控等话题与线上媒体、观众进行了互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伦理原则的建立和落实面临重重挑战,但通过全球专家的共同努力仍可以对中美关系走向、人工智能合作等多项全球的核心议题产生积极影响。

H7.png

世界和平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年度国际安全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因疫情关系,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预计将于2021年举行。本届论坛中,来自多个国家的前政要、智库负责人和战略家们将针对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新安全挑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应对方案,努力推动国际社会的安全合作。



上一篇:CISS举办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项目组会议

下一篇:从新冠全球大流行看网络空间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