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开放合作,共促发展

2023-09-20

开放合作 共促发展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刘晓明

在2023年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2023年9月19日,中国青岛)


很高兴出席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我谨对本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青岛论坛,倍感亲切,期待与各位企业家深入交流,共商中欧互利合作大计。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链接、新征程—中外携手共促经济复苏与繁荣发展”为主题,契合当今时代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1695183575664099468.jpg

当前世界形势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老矛盾和新风险交织叠加,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大家越是要拧成一股绳,和衷共济。令人欣慰的是,中欧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双方经贸合作逆势强劲增长,有力回击了那些鼓吹“脱钩断链”、唱衰双方合作前景的言论。这既是广大中欧企业家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成果,也凸显了中欧经贸合作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优势,为充满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中欧经贸合作的强劲内生动力来自何处?我认为,主要来自于双方合作的政治意愿。良好的政治意愿是中欧开展交流合作的基础和保障。尽管中欧之间存在分歧,但双方均认为必须坚持合作与对话。今年初疫情形势好转以来,中欧全面恢复实体交流,高层交往互动频密。习近平主席同先后访华的德国、欧盟、西班牙、法国领导人深入沟通,李强总理就任后首次出访目的地选择了欧洲。通过这些高层互访和交流,中欧领导人围绕增进战略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国际协调、妥善管控分歧达成了重要共识和成果,为双方深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政治动力。

中欧经贸合作的强大韧性来自何处?我认为,主要受益于中欧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中欧彼此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目前每天贸易往来超过20亿欧元。今年前5个月,中欧贸易额达2.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这其中有青岛作出的贡献。我高兴的看到了,今年1—7月青岛对欧贸易总额达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6个城市,为促进双方经贸往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支撑作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用到青岛啤酒、赣南脐橙、五常大米、巴伐利亚啤酒、帕尔玛火腿等双方优质产品。今年是中国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二十周年。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历经数十年风云变幻的考验,中欧之间没有重大利害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彼此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欧关系可以,也能够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1695183610174027354.jpg

中欧经贸合作的巨大优势来自何处?我认为,主要来自三方面:

第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光明前景。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增长5.5%,明显领先其他主要经济体;近期,联合国、世界银行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特斯拉、汇丰等众多跨国公司高管掀起访华潮,对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巨大红利。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随着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中国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以自身新发展为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新机遇。

第二,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在中共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我们还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些优化措施将为深耕中国市场的欧洲企业带来重大利好。

第三,是中国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努力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融入全球市场。今天的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每天有3.2亿美元中国直接投资走向世界,每月有3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中国。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倡议的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我们坚信,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尽管遇到一些回头浪甚至暗礁险滩,但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处于关键阶段,中国坚持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以实际行动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于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我对中欧关系充满期待。应当看到,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中欧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这在过去几十年未曾影响双方实现互利共赢,未来也不应成为中欧合作之路上的“绊脚石”。近期欧洲有识之士纷纷发出坚持战略自主、反对对华脱钩的正面声音。但同时,对华“降依赖”、“去风险”的杂音仍在发酵,干扰双方正常交流合作,对此应当高度警惕。我们理解欧方希望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但不应该泛安全化、泛政治化,更不应推行逆全球化和所谓的“去中国化”。

1695183628933067645.jpg

各位企业家都是中欧合作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为推动中欧合作在新时代取得新的更大发展,我愿提几点建议:

一是深化互信合作。开展互利合作离不开良好的双边关系大气候。下一步,中欧双方将协商办好新一轮中欧领导人会晤和战略、数字、经贸高层对话和专业领域磋商,全面激活各领域合作,引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回暖升温。将合作机遇转化为实际成果,需要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市场环境,双方企业界作为合作主体对此责无旁贷。希望你们积极为中欧互利合作发声,共同反对阻碍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的贸易措施,共同维护开放互信的合作环境,共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二是加强开放合作。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经过十年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帮助越来越多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同“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都旨在促进全球发展,应当相互借鉴、相互支持。下个月,中国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总结成就、擘画蓝图。希望欧洲工商界把握机遇,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协力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也欢迎大家继续以中国进博会、服贸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务实合作,深化利益融合,共享发展成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三是拓展高质量合作。绿色和数字领域是中欧产业转型的重点,双方应抓住机遇在这两大领域开展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各自转型升级。双方应加强清洁能源、可持续金融、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合作,推动中欧绿色、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今年以来,中欧已经举行了两次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达成诸多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双方企业界应继续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环境技术、可再生能源、碳市场等领域深挖合作潜力,打造更多新的合作增长点。

欧洲有句谚语:一个人努力是加法,大家努力是乘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坚定合作信心,把准合作方向,打破合作壁垒,变加法为乘法,中欧合作的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广,中欧关系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谢谢大家!



上一篇:刘晓明:探索合作新思路,打造合作新格局

下一篇:周波:面对欧洲核威胁,中美应达成“不首先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