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C论坛:东北亚安全的挑战与机遇

2023-05-30

1685408082802043341.jpg

会议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5月24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与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双C论坛——东北亚安全的挑战与机遇”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在G7广岛峰会召开完毕的背景下,就当前台海形势、中日韩关系、中美关系、东北亚安全、美国的印太战略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学者们普遍表示,此次G7峰会涉华内容大幅增加,可以看出美国正试图引领西方国家以及其印太地区的盟友形成“共同的对华政策”。对此,中方应该高度警惕,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当务之急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1685408117249074274.jpg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表示,G7广岛峰会联合公报反映了各方利益权衡后达成的共同认可的立场,是G7各国集团意识、利益诉求、价值理念的表达。G7联合公报里涉及台海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新疆、西藏、香港的所谓“人权问题”等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是预料之中的。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呈现“围攻中国”的态势就是目前的现状,G7公报也展现出了有关国家“团结一致对华、加大对华心里威慑”的局面。

“但是此次G7公报的措辞并不都是负面、消极的,其中也有一些值得琢磨的地方。”袁征说,公报中提到“一个按照国际规则行事的增长中的中国将符合全球利益”“降低风险不是脱钩”等,这些表述并非完全消极的,其中隐含了许多前提条件,我们要思考如何看待和利用这些条件。 

谈及中国应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施压,袁征表示,我们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但没必要跟随他们起舞。要以我为主,跳出中美博弈的双边架构,保持战略耐心,不必树敌过多。当务之急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集中精力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搞国内的建设和发展,把经济增长速度提上来,增强国内凝聚力,提高人民自信心。

 1685408142384026052.jp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表示,当前,冷战后时代已经或正在结束,两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中美矛盾升级以及俄乌冲突。具体到东北亚的变化,中美矛盾升级是最重要的背景因素,俄乌冲突则起到了加速、催化的作用。东北亚形势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几个国家的政策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日本、韩国对华政策也都出现了较大调整。

胡继平分析,未来东北亚形势的变化有四个特点,一是大国对抗的加剧。中美矛盾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美俄矛盾虽然主要在欧洲但也深刻影响东北亚;日本对中国、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也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阵营化的趋势。美日韩在军事上、价值观上的联手,以及北约对东北亚的介入等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使东北亚呈现出明显的阵营化特点。三是,安全上的日益紧张。朝核问题的解决、未来半岛和平机制的构建,越来越难有乐观预期。此外,除正在发生冲突的欧洲外,东北亚地区或为全球军备竞赛最厉害的地区。四是,有关国家与中国的矛盾成为焦点,他们既视中国为“安全挑战”,又有在战略上遏制中国的企图,在台海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就是突出表现。

 1685408162247056179.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表示,对于美日韩而言,双边优先于三边,在双边中,美日优先于美韩、优先于韩日。谈及韩国的战略转向,她指出,韩国近来的战略调整远超出过往保守派和进步派政权交替时的幅度。当下,韩国舆论情绪明显走向保守化,即便未来进步派政府上台,战略调整空间也不太大。但要注意的是,尹锡悦战略调整的步子太快、太急,尤其是在对日问题上,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韩国国内反日力量的反弹。

董向荣表示,中韩双方在对彼此的认知层面出现了很大的鸿沟。韩国有“大国梦”,多次参加G7峰会,甚至已经从心理上自视为“G8”成员国家。而与此同时中国一直觉得韩国属于是中小国家。与此同时,韩国对于中美竞争的判断也发生转向,认为“美国会成为最后赢家”,由此导致其对华政策生变。

谈及“亚太版北约”,董向荣说,韩日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和解,但韩日之间的合作有天花板。韩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日力量,就目前可见的情况开看,韩国和日本不可能成为条约盟友。但美日韩却有可能在韩日无法实现深度和解的情况下,在军事、安全、经济、人文社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可见的是,美日韩会继续在“经济安全化”的大旗下加深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加大军事情报方面共享与合作,加大在联合国安理会层面上的合作等。

1685408184871044707.jpg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特约专家赵明昊(受访者提供)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特约专家赵明昊表示,此次G7峰会连同近来美国高官的几个涉华政策演讲,都传递出了美方希望淡化脱钩、强化去风险的政策思维。但实际上,美国还在推动供应链重塑的进程,利用多国对经济安全的关切,组建供应链联盟,实施对华协同性脱钩。强调“去风险”反映了拜登政府希望安抚美国商业界和美国盟友。而供应链重塑的一个很大考量在于,美方认为台海存在爆发冲突的可能,故而希望减少美国在供应链方面的脆弱性。

“过去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芯片,现在要特别重视美国在一些中端技术产品领域推进供应链重塑的动向,”赵明昊说,包括药品和医疗装备、住建机床、船舶制造、大容量电池,以及与电动汽车等产业密切相关的关键矿产等。

赵明昊表示,G7峰会也加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中国而言,我们要警惕美国及其盟友加快构建针对中国的多边制裁机制。俄乌冲突后,美国及其盟友针对俄罗斯实施前所未有的多边制裁,如果台海出现军事冲突,一些美国政策界人士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将这样的多边制裁机制用到中国大陆身上。

1685408215261023494.jp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中评社 李子宁摄)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表示,同过去几年G7峰会公报相较,今年公报中涉华内容大幅增加,共提到中国20次。从公报内容以及涉华篇幅看,G7集团正试图在美国引领下制定和形成一个“共同的对华政策”。从公报看,这个“共同的对华政策”并非那么富于对抗性,相关表述与美国政府近来反复表达的立场是一致的,即美国希望同中国进行有管控的竞争,更强调在稳定的基础上开展竞争。稳定当然是好事,因为可以避免冲突,但我们依然面临着两难。中国不同意以战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但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对华竞争上在统一立场,近期的表态与前几年的区别仅仅是究竟是要“不稳定的竞争”还是“稳定的竞争”。

达巍说,对于中国而言,从地缘政治来看,最重要的是亚太和欧洲这两大板块,它们是决定未来中美博弈走向的重要第三方。东南亚在中美之间总体是平衡的,并不愿意选边站队;中欧之间也经由过往一段时间中国外交的努力创造出了一定空间,但是文化最接近、历史渊源最深的东北亚地区反倒空间最小。中国对日、韩的政策是否有调整空间以及调整是否有意义需要进一步讨论。

达巍认为,中国不能把“基于规则的秩序”这一话语权让给西方国家。过去40年里,中美日韩等国家其实是在同一套秩序之下,这套秩序是二战后以国际法为基础,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构建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中国后来也参与其中。我们要追求同一套体系、秩序和规则,不同国家对这个规则和体系的理解和诠释会存在矛盾和批驳,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世界分裂为两套体系和秩序,就会落入西方国家集团化的陷阱中。

1685408238834006212.jpg

CISS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作总结发言(受访者提供)

论坛最后,CISS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作总结发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主持本次论坛。

1685408262668020870.jpg

“双C论坛”得名于中国论坛(China Forum)和中评智库(China Review Think Tank)的首字母组合,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与中评智库基金会的最新合作项目。


上一篇:中国论坛成功主办2023年洱海论坛平行分论坛

下一篇: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龚炯出席“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关系”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