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参与举办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平行分论坛

2021-10-12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之际,10月9日,“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隆重举行。论坛以“共建生态文明 共护美丽星球”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分享各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和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原中国报道社)联合主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参与协办的平行分论坛——“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于9日晚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1633997976099092777.jpg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德国驻北京使馆全球卫生负责人、世界卫生组织前驻华代表施贺德(Bernhard Schwartlander)、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深圳市湾区数字经济与科技研究院院长曹和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总法律顾问阿尔贝托·尼尼奥(Alberto Ninio)、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余翔、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环境基金部主任阿多奈·赫雷拉·马丁内斯(Adonai Herrera-Martinez)、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环境经济学家乔瓦尼·鲁塔(Giovanni Ruta)、气候透明组织主任、绿色和平组织前国际总干事葛德·莱伯德(Gert Leipold)等来自生态、健康和金融领域的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金融助力等话题发表演讲并开展讨论。

该分论坛包括“打造生态文明—生态完整性“健康星球”(One Health)项目”和“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两场圆桌讨论,由中国论坛执委、CGTN评论员韩桦,中国论坛秘书长、中国驻欧盟使团前公使张立荣分别主持。

中国论坛副主席、成为资本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李世默首先作引导性主旨发言。李世默以“生态与发展:鱼和熊掌能否兼得”为题,以大理、浦江两地的水体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成就为例,深入阐释了中国在“生态文明”与“全球发展倡议”中所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内涵,为生态环境治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是否可以兼得”的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第一场圆桌讨论中,陈冯富珍分析了生态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卫生问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需要世界范围的资源统筹解决;需在人类、动物和星球三者之间打造良性的互动,在公共卫生领域做出更多有益工作与成绩;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生态完整性项目将为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胜利提供更大的助力,使人类面对全球生态危机时更具韧性。

1633998021712048096.jpg

施贺德赞成环境、动物和人类在生态层面保持良好互动的重要性,呼吁汇集各领域专家和人才的力量,重视生态完整性项目的落实,通过将公共卫生健康与生态环境的资源整合起来,找到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曹和平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他对生物多样性投资的观察。他认为,生物多样性作为公共产品的“可投资化”,将大大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他提出了让市场主体计算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付出的环境代价的公式与理论框架,分享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投资模式和智慧搜索引擎大厦、数字智能商务平台等实际技术应用场景。

阿尔贝托·尼尼奥认为,在过往的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履行与国际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投资的实践中,有三方面经验可供未来参考:一是找到最重要的环保领域予以更多关注;二是设定一些指标衡量这些环保领域的发展状况与治理成效;三是进一步细化绿色融资分配的指标,并纳入更多主题。

在第二场圆桌讨论中,余翔指出,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绿色金融将为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提供解决方案。对此,中国的金融机构要重视三个方面:一,对融资项目有宏观的统筹眼光;二,促进绿色金融的创新,加强顶层设计与机构安排;三,防范风险,用科技工具提高对于绿色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

1633998056989071780.png

阿多奈·赫雷拉·马丁内斯主要介绍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参与绿色经济治理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评估方法与面临的挑战。EBRD主要以金融投资、技术手段与政策支持三类工具开展工作,同时在设立环境保护标准、防范绿色金融风险与完善环境政策工具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EBRD还有一个与经济学家合作的评估体系来评价环境代价,以保证投资的专注度。

乔瓦尼·鲁塔重点围绕绿色融资、绿化融资与绿色债券分享了个人观点。他认为,绿色融资是投资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项目,而绿化融资则是在科学的模型与标准下,避免对于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项目。鲁塔教授还对绿色债券保有积极的态度,认可其市场潜力和对生态保护的推助力。

葛德·莱伯德认为,生物多样性金融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是目前市场探索较好的领域,而环境保护金融投资见效慢,需要市场给予更多信心。此外,很多国家对于气候变化的承诺的实际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对这一议题的推动需要更多的努力。最后,绿色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完善,建立外部的风险管控机制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围绕分论坛主题,与会专家从不同行业、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见解,打破了生态保护、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问题之间的围篱。通过讨论交流,与会嘉宾和观众都认识到绿色金融对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重要性,一致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会为人类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专家们还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实施方式、主体责任、标准规范与风险管控等多方面为完善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分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633998190122030333.jpg

分论坛结束后,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就“中国如何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绿色能源合作”、“云南如何与周边国家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合作”“中国在对外宣传生态保护理念和故事时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么办”等问题接受了中新社、北京周报、云南日报、大理日报等媒体的采访。

 

“健康星球”( One Health)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方案、政策、立法和研究的方法,目标是在认识到人、动物、植物及其共享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实现最佳健康结果。“健康星球”理念也被20国集团在新冠疫情后新组建的一个高级别独立小组关注并纳入计划中,为世界如何更好地组织起来应对这场疫情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疫情做好准备。

 

撰稿:中国论坛 许馨匀、蒋绍澄

核稿:张立荣、韩桦


上一篇:中国论坛参与举办“健康星球、生物多样性与绿色金融”沙溪研讨会

下一篇:外交部亚洲司邀请中国论坛做公共外交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