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举行“如何更好地利用外媒发声”国际专家研讨会

2020-12-30

1609377976525027850.jpg

2020年12月23日,中国论坛举办主题为“如何更好地利用外媒发声”的专家研讨会。研讨会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中国论坛执委韩桦担任主持,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丁一凡,ABC电视台前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哈维·朝鼎(Harvey Dzodin),央视、中国日报外国专家、ABC电视台前驻北京站长杰克·哈塞尔科恩(Jake Haselkorn)等知名学者、媒体专家参与会议并展开交流。

会议对外媒文章的写作规范、国外主流媒体的收稿要求、如何撰写让中国声音更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章,以及对现阶段中国作者稿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与会专家围绕在外媒发表文章的经历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看法。

周波谈到,当今世界,不仅中国需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外媒对聆听中国声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在外媒发声的核心在于——明白中国想说什么,外国人又关心什么。我们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讲好属于作者的那百分之五十的中国故事,选择对己有利又能说服别人的叙述方式。作者要永远讲自己相信的事情,但同时又要有颠覆性的新锐观点,在准确传达中国声音的同时多推陈出新。在谈到过往发文经验时,周波表示,向具有全球性、国际性影响的媒体投稿,首先要保证客观事实的绝对准确,其次文章主体宜使用逻辑严谨的复合型结构,保证观点的丰富性,同时用语要言简意赅,最后也要审查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1609377976536017802.jpg

丁一凡认为,中国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奇迹,外方对此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但是也要看到给中国人讲故事与给西方人讲故事之间的区别。由于中西方文化表达和写作方式的差异,国外读者往往无法很好地理解中国式阐述下所表达的内涵。我们需要了解外国读者从具体故事、数据出发逐步推导得出结论的阅读习惯。同时,针对西方学者的疑惑和好奇点,可以使用诙谐的手法破除国外对我们的误解,采用更多人类文明共通共鸣的典故和事例,帮助他们理解中国道理,传递中国声音。

外国媒体专家表示,在非母语国家的主流媒体发表文章,语法和词汇并不是首要的,重要的是能否用逻辑将观点和事实很好地搭建起来,并且明确希望读者接受和收获什么结论。作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读者,通过人性且幽默的方式,确保外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的专有名词。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媒体的读者,可以考虑有的放矢地进行资料引用。作者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相信他们会从阅读这篇文章中受益。

编辑 | 中国论坛董思



上一篇:凝聚各国青年在疫后世界的合作共识——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于洪君出席第四届国际青年人文对话

下一篇:岳晓勇出席第五届以色列中国政策研讨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