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看世界》是傅莹公开出版的第二部文集,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Seeing The World
本书是傅莹过去数年公开发表的演讲、文章和国际场合对话实录的《看世界》一书的英文版。傅莹曾任中国驻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这本文集有助于国内外读者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的一些政策和考虑。
《我的对面是你》
全书分三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解构2017年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分别从民法典、环保、个人信息保护、反腐败、国防费、妇女儿童保护、中国的国际角色等七方面,再现了作者是如何在发布会上回应各方关切的。第二部分“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条分缕析发布会的准备过程,呈现了一位发言人是怎样“炼”成的。第三部分“新闻发布会之外的故事”,主要谈作者参加一些国际论坛的体会,比如慕尼黑安全会议和瓦尔代俱乐部会议;回...
超越困局 以终为始——傅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2021年3月20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应邀出席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第22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会“中美关系:风云50年”,发表题为《超越困局 以终为始》的讲话,主要内容如下。
傅莹:加强国际传播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人的观点
人民网北京2月19日电“中国的智库需要加强国际传播,在国际信息库中尽可能多地增添源自中国的素材和信息,形成客观的中国国际形象。”近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看世界2》研讨会暨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在会上谈到,国际传播的目的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增进国际合作,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了解我们,减少误解和对立...
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新著《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
春节假期宅家读什么书?外交部前副部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出版新著《看世界2》。这本书延续了《看世界》的呈现方式,分为国际格局的变化、全球化与中国角色、国际关系、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形势、亚洲和平问题、人工智能、国际传播、智库建设等多个主题,重点回应了国际上对中国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也包含了对社会大众关心的国际问题的解答,有助于读者了解新的全...
关注《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 ——傅莹:百年变局中“看什么”与“怎样看”
2020年,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风云激荡的变化。新冠疫情的流行给国际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看清世界,是各界都在思索的课题。2021年2月4日,“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看世界2》研讨会暨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会上,傅莹与相关学者就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进行了对谈与研讨。
【中美关系展望】傅莹:探索管控中美矛盾的路径
美国当地时间1月20日,拜登将接替特朗普,正式出任美国第46任总统,中美关系处在又一个阶段性调整的当口,是止跌企稳,还是继续螺旋下滑,全球瞩目。近期,围绕这一问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行了一系列研讨活动。傅莹、王缉思、章百家等十多位CISS成员基于上述研讨活动撰写系列文章,并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从1月18日起,共分四组推出,今日推出第一组,敬请关注。
【中美关系展望】傅莹:探索管控中美矛盾的路径
美国当地时间1月20日,拜登将接替特朗普,正式出任美国第46任总统,中美关系处在又一个阶段性调整的当口,是止跌企稳,还是继续螺旋下滑,全球瞩目。近期,围绕这一问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行了一系列研讨活动。傅莹、王缉思、章百家等十多位CISS成员基于上述研讨活动撰写系列文章,并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从1月18日起,共分四组推出,今日推出第一组,敬请关注。
傅莹谈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治理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傅莹在今日首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上发表讲话,她呼吁在人工智能领域建设包容性强的国际治理委员会,共同去研究、探讨、吸纳各方面好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共同的国际规范。她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方面中美合作研究项目和取得的进展。她说,既然人工智能武器化不可避免,专家们研究的方向是寻找合适的治理路径。大家都认为,人类必须汲取历史教训,例如对核武器...
傅莹:中美构建合作-竞争关系是可能的
正所谓大国政治无边界。未来美国政策的方向成为许多中国人热议的话题。毋庸讳言,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双方都表达了许多不满和关切。美国认定中国要争夺世界霸权,而中国人看到的是美国处处阻挡中国前进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似乎双方都确认对方是错误的一方,一方提出的倡议总会被视为对己方利益的损害。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旨在促进更多的经济增长和更大的互联互通,而美方视之为一...
傅莹:中美构建合作-竞争关系是可能的
正所谓大国政治无边界。未来美国政策的方向成为许多中国人热议的话题。毋庸讳言,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双方都表达了许多不满和关切。美国认定中国要争夺世界霸权,而中国人看到的是美国处处阻挡中国前进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似乎双方都确认对方是错误的一方,一方提出的倡议总会被视为对己方利益的损害。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旨在促进更多的经济增长和更大的互联互通,而美方视之为一...
《中国日报》刊发傅莹讲话全文:坚持以多边主义思维推进海洋合作与治理
2020年11月5日,应中国南海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出席在海口举办的首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坚持以多边主义思维推进海洋合作与治理”的讲话。傅莹强调,海洋的公共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独自地解决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唯有依靠合作才有出路。以下是讲话全文。英文版由《中国日报》翻译并于11月23日发表。
傅莹:未来中美需要构建“竞合”关系
傅莹表示,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两国社会氛围对彼此都相当负面。但如双方因误判而走向冲突,那将是历史性悲剧。傅莹认为,中美之间即便竞争不可避免也应是可控的,协调与合作仍应是主导面。两国应努力进入一个稳定的“竞合关系”阶段,认真对待和努力解决彼此关切的问题。傅莹谈到双方应在经济和科技、政治和安全以及全球事务领域寻求对话与合作,确定合作的原则和方式。
傅莹:合作还是分裂?——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
2020年11月10日,应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以线上形式出席第七届北阁对话并发言。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英国前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埃及前外长纳比尔·法赫米、日本前外相川口顺子等多国前政要和全球多家智库学者发言并参加讨论。
傅莹:大部分国家不愿中美撕裂世界
2020年11月7日,《联合早报》刊登题为《傅莹:大部分国家不愿中美撕裂世界》的报道文章。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副外长傅莹说,谁当选美国总统对中美关系发展可能有一些影响,但拉拢其他国家搞对立的时代已经过去,中美都应该避免这种做法。以下为报道全文:
傅莹:坚持以多边主义思维推进海洋合作与治理
2020年11月5日,应中国南海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出席在海口举办的首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傅莹:脱钩不应是中澳关系的选择
10月5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就中澳关系等问题接受澳大利亚《金融评论》上海分社记者迈克尔·史密斯书面采访,以下为中文全文。 《金融评论》:在您看来,中澳两国关系最密切的节点?由于什么事件,两国关系出现拐点? 傅莹:这个问题让我想到,2014年一年之内两国领导人三次见面,这在中澳关系史上前所未有。习近平主席访澳期间双方宣布将中澳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把两国关系推到历史高点。第二...
傅莹:15年后919共同声明仍为处理朝核问题提供基本思路
今年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发表15周年。尽管15年来半岛形势发生不少变化,但共同声明确立的目标、原则和理念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我至今清晰地记得,2003年2月美国小布什政府的国务卿鲍威尔访华,游说中方出面协调朝核问题。当时这是一个全新的提议,小布什政府正在全力投入反恐战争,在亚太安全事务中需要中国的配合与帮助,朝核问题为中美围绕重大国际问题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傅莹:疫情下的中美关系——挑战、前景与策略
中美两国关系正呈螺旋式下降,美方试图驱动在价值观、舆论、经济金融、战略安全等领域挑起竞争,加之今年美国大选因素影响,美国对华态度难有积极改变,中美形成理性“竞合”关系前景暗淡。中国需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主动提出自己的选择和方案。两国领导人曾经达成的构建“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的共识,应是设计两国关系具体路径的根本指导。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