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专家出席牛津大学“美国大选后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政策”学术研讨会

2020-12-09

北京时间12月7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专家出席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举行的“美国大选后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政策”学术研讨会。

CISS高级研究员周波、学术委员黄仁伟、客座研究员达巍、李晨、赵明昊等中方专家出席会议。参与研讨的外方专家有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郝拓德(Todd H. Hall),前主任、研究员拉纳·米德(Rana Mitter)、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院长罗斯玛丽·福特(Rosemary Foot)、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讲师杰罗姆·道永(Jérôme Doyon)和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副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许慧文(Vivienne Shue)。

1607579208775067844.jpg

1607579147434065467.png

双方专家围绕大选后美国政策走向和中国外交关系等展开坦诚交流,研讨议题涉及中美之间建立信任(confidence building)措施和危机管控机制,英国和欧盟、美国三方在对华关系、贸易及防务合作等议题上的政策协调,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等。

1607579486484082242.jpg

中方专家指出,当前中美双方在信心建设和危机管控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为实现地区局势稳定,美国应重申不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的基本立场。“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国连结世界的外交新思维,是一项长期规划。该倡议推行效果良好,未来发展潜力大,但仍需应对一系列现实挑战。私人部门的参与和公共卫生、教育、社会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在未来愈发重要。中国近期提出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将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刺激国内市场,促进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使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双方还探讨了冷战经验对处理当前国际问题的启示,认为冷战经验可供参考,但当前国际竞争现实格局更为复杂。冷战中后期美苏斗争的缓和有赖于欧洲国家主动沟通竞争,谨慎应对军备竞赛等明智举措,这提示当前欧洲和东亚国家也应考虑国内发展议程,适应新情况,发挥促进局势稳定的积极作用。东亚地区没有冷战中的“铁幕”,各方应继续积极寻求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安全公共产品。

1607579928246053137.jpg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拜登政府将致力于团结盟友,尤其注重修复跨大西洋合作关系;但国内经济形势和疫情压力将制约其推进对外议程的努力。中国应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持谨慎态度。中美两国仍有望在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复苏、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合作;且双方应开展在外太空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安全对话。

撰稿人:崔元睿


上一篇:CISS举办“展望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线上学术研讨会

下一篇:傅莹:彼此照顾合理关切,维护半岛和平稳定